​华尔街抱团自救,解决的只是眼前问题

来源:观察者网

2023-03-17 11:15

(文/陈济深 编辑/吕栋)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摩根大通(JPMorgan)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扮演了白衣骑士的角色,先是收购了美国第六大投行贝尔斯登,然后在美国最大银行破产事件后收购了华盛顿互惠银行。

在两次收购后,不堪重负的戴蒙曾表示,他不会再做政府主导的救援交易。

不过时隔15年,历史似乎又开始重演。

3月16日,以摩根大通为首的11家银行发布联合声明,将对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注资300亿无保障存款,以阻止最近硅谷银行倒闭后引发的恐慌情绪。

美国十一家银行联合声明

根据相关人士透露,在财政部长耶伦的牵头下,各家银行高管们最近几天齐聚华盛顿,和财政部官员及华盛顿特区的监管机构讨论了该计划。

根据声明中的内容:摩根大通,花旗集团,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将各自向第一共和银行提供50亿美元的无保险存款,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将各自出资25亿美元,而剩余的50亿美元额度则由其他5家银行(纽约梅隆银行、PNC银行、道富银行、Truist和美国合众银行)各出资10亿美元。

声明还强调:美国的金融体系是世界上最好的金融体系之一,美国的大中型银行和社区银行在满足其独特客户和社区的银行业务需求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美国的银行体系信用强,流动性充裕,资本雄厚,盈利能力强。最近发生的事件并没有改变这一点。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部、美联储、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货币监理署也同时一份联合声明表示:“一群大银行的这种支持表现是最受欢迎的,并显示了银行系统的复原力。”

美国财政部长周四在国会作证时试图进一步安抚紧张不安的储户。

她在证词中表示:“美国人可以放心,当他们需要时,他们的存款会在那里。”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300亿美元的注资其实本质就是第一共和银行和美国大型银行间的左右手游戏。

在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之后,恐慌情绪的蔓延令第一共和银行等地区性银行存款大量流失,而这些存款的去向绝大部分流向了大型银行。

根据数据显示,美国各大型银行在过去一周从包括第一共和银行在内的中型贷款机构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存款。

因此摩根大通和其他银行的救助行为,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来源于第一共和银行的流失存款。

华尔街对第一共和银行的雪中送炭,其实源于银行体系唇亡齿寒的紧迫感,希望通过对第一共和银行的注资,将其变成一堵防火墙来保护整个银行系统免受普遍的恐慌。

在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后,第一共和银行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个可能倒闭的银行。

和硅谷银行类似,第一共和银行拥有大量无保险存款。其客户人群也和硅谷银行极为接近,大量客户均为湾区人群。

同时,硅谷银行的倒闭也将恐慌情绪蔓延到世界各地。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AG)受到一系列经营问题和存款流失的困扰,在这家瑞士公司的股价跌至历史最低点后,周三被瑞士央行注资500亿美元的救命钱。

不过对于华尔街抱团取暖的操作,鉴于过去的历史经验,市场人士依然存在疑虑。

1998年,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而大多数最大的银行由于担心自己的风险而同意救助它,然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最终依然倒闭,各大银行损失惨重,仅高盛一家就损失超过30亿美元。

2020年初,美国遭遇新冠冲击,美国最大的几家银行集体宣布他们将向美联储贴现窗口借款,以维持市场流动性。

尽管当时这些银行并不缺资金,但是他们希望通过这个行为向市场证明美国不会遭遇新冠冲击,然而就在声明发布后不久,美股遭遇连续熔断,大量人群失业,美联储被迫开启救市模式。

第一共和银行的业务和股市估值长期以来一直是银行业所羡慕的。它的客户是富有的个人和企业,主要在沿海地区。其贷款业务围绕着向马克-扎克伯格等客户提供巨额抵押贷款。这些贷款中很少有坏账。截至2022年底,该银行拥有约2130亿美元的资产和1760亿美元的存款。

第一共和银行周四表示,在过去一周内,它在一个晚上从美联储借了多达1090亿美元的资金。它说,在过去一周里,受保存款保持稳定,存款外流 “大大放缓”。

但标普全球评级公司周三将该银行的债券评级下调至垃圾级,投资者继续抛售,增加了更多不确定性。

现金注入可以解决第一共和银行眼前的问题,即股价下跌和储户出逃。该银行面临的问题依然没有改变,如何在一个高利率环境下在流动性和盈利上找到平衡点的同时去安抚那些无存款保险的客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陈济深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方对俄隐瞒了部分信息?克宫回应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