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物价仍在温和上涨

来源:观察者网

2023-05-15 17:58

15日,中国央行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表示,通胀根本上取决于实体经济供需的总体平衡情况。通胀水平受供需两方面影响,既与消费等需求拉动有关,还与供给冲击、成本推动等供给因素密不可分,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是物价稳定的基础。近几年我国供需总体平衡,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2022 年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经历了数十年不遇的高通胀,对其央行货币政策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相较而言,我国通胀保持在温和区间,过去一年、五年和十年,CPI 年均涨幅都在 2%左右。我国一方面扎实做好疫情防控下的保就业、保主体、保民生工作,稳住社会生产力,确保经济循环基本畅通,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为物价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21 世纪以来,我国曾多次出现 CPI 阶段性下行现象。2008-2009 年和2020年主要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新冠肺炎疫情的超预期因素影响,CPI 涨幅阶段性快速回落,甚至短暂跌破 0,经济平稳发展面临压力并较快企稳。2002 年CPI 曾阶段性回落,且连续 10 个月低于 0,与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供给输入充分等因素有关,宏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其余时期也曾出现过CPI 的阶段性回落,均未明显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走势。总的看,若经济保持正常增长态势,CPI阶段性回落的影响不宜夸大。

历史上看,我国 PPI 波动相对较大。原油、铁矿石等工业品供需变化大,导致 PPI 波幅较大,2000 年以来有近四成月份 PPI 同比涨幅处于负值区间,且曾出现较长时间的负增长,如 2012-2016 年 PPI 连续 50 多个月同比负增长。但PPI 下行并不代表总体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国际上衡量通胀水平主要使用CPI。

今年以来物价涨幅阶段性回落,主要与供需恢复时间差和基数效应有关。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同时通胀保持温和,CPI 涨幅逐月下行,4 月涨幅降至0.1%,PPI 近几个月运行在负值区间。本轮物价回落客观上有以下因素:一是供给能力较强。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有力支持下,国内生产持续加快恢复,PMI生产分项保持在较高景气区间;农副产品生产稳定、物流渠道畅通,也保证了居民“菜篮子”“米袋子”供应充足。二是需求复苏偏慢。实体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本身有个过程,加之疫情的“伤痕效应”尚未消退,居民超额储蓄向消费的转化受收入分配分化、收入预期不稳等制约,特别是汽车、家装等大宗消费需求偏弱。近期居民出现提前还贷现象,也一定程度影响当期消费。三是基数效应明显。去年国际油价一度逼近 140 美元大关,今年以来已回落至80 美元附近,带动 CPI 交通工具燃料和居住水电燃料的同比增速走低;疫情扰动使得去年3月鲜菜价格反季节上涨,对今年也存在高基数影响。GDP 等宏观经济数据同样存在明显基数效应,去年二季度受疫情冲击 GDP 同比降至0.4%,低基数作用下今年二季度 GDP 增速可能明显回升。

未来几个月受高基数等影响,CPI 将低位窄幅波动。今年5-7 月CPI 还将阶段性保持低位,主要受去年同期 CPI 涨幅基本在 2.5%左右的高基数影响。但要看到,随着基数降低,特别是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市场机制发挥充分作用,经济内生动力也在增强,供需缺口有望趋于弥合,预计下半年CPI 中枢可能温和抬升,年末可能回升至近年均值水平附近。当前我国经济没有出现通缩。通缩主要指价格持续负增长,货币供应量也具有下降趋势,且通常伴随经济衰退。我国物价仍在温和上涨,特别是核心 CPI 同比稳定在 0.7%左右,M2 和社融增长相对较快,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不符合通缩的特征。中长期看,我国经济总供求基本平衡,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

下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总量适度、节奏平稳,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质效,加强与财政政策等协调配合,形成扩大需求的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保持物价基本稳定

责任编辑:连政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