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政协委员郭御风:国产CPU如何既自主可控,又实现生态繁荣?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3-06 14:48

【文/观察者网 吕栋】

CPU是计算机和服务器的核心处理器,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国产CPU的发展牵动人心。

长期以来,为争夺CPU发展的主动权,国产CPU领域形成了X86、ARM、RISC-V、LoongArch和SW64等多条指令集路线并进的局面,背后则是华为、飞腾、海光、兆芯、龙芯和申威等多家CPU研发企业。

随着地缘政治局势演变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摆脱CPU等高端芯片进口依赖愈发紧迫。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未来国产CPU产业将如何发展,多路线并进的局面会不会改变?另一方面,国产CPU长期以自主可控为核心任务,但真正想成长壮大,繁荣生态必不可少。面对国外巨头的强势地位,国产CPU又该如何破解生态难题?

就这些备受关注的话题,观察者网在今年两会期间对话了全国政协委员、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他认为,国产CPU技术收敛肯定是长期方向,最终肯定会聚焦,因为不同技术路线将造成很多重复投入或力量分散。“自从去年两会我提出相关提案之后,一年时间来看,市场上已开始形成集聚效应。”

这一说法确实有例可循。去年7月,华为和中国电子宣布合并鲲鹏生态和PKS生态,共同打造同时支持鲲鹏和飞腾处理器的“鹏腾”生态。这意味着,同属ARM路线的鲲鹏和飞腾,开始在生态建设上走向融合。

在郭御风看来,技术路线最终的收敛方向还是要看市场选择,因为只有得到市场验证和认可才是成功的。但他同时也指出,如果只交给市场,技术路线收敛的过程将会非常漫长,因此应该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政府可以做一些引导。“总之,我认为信创产业技术收敛的趋势会一直持续推进下去。”

全国政协委员、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

对于CPU产业的发展来说,技术或者说芯片性能的提升至关重要。但另一方面,与之适配的软件生态最终能否繁荣,关系到一款CPU能否发展壮大甚至生死,这一点英特尔、微软等美国企业已经做了示范。

“我们作为信息产业链的底端,只有不断丰富国产芯片的生态体系,才能展现出技术优势。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好技术产品,还要关注生态建设,让国产基础软硬件上的产业和生态之花更加茂密、繁荣,才能进一步提升‘中国芯’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也能增强我们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郭御风对观察者网说道。

单从时间线来看,国产CPU的发展历程已长达数十年,目前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不可用到可用”的突破,但尚未形成丰富的软件生态,这也对国产CPU从“可用”迈向“好用”形成了羁绊。

国产CPU壮大生态、追赶先发者的难点到底在哪?

在郭御风看来,难点之一是传统国外生态体系的壁垒,比如英特尔和微软构筑的Wintel体系,拥有全球最庞大的生态支持,“这是最大的难点,这种壁垒让不同国产技术路线无法继承和复用历史资产。重新去开发,又会让历史负担变得很重。”

“另一方面,国外生态已经比较成熟,因此它不仅有历史资产,同时也在快速往前走。我们在补课的过程中,他们还在往前跑。这个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好,我们和他们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就像滚雪球一样,雪球越大滚起来越快,越小滚起来越费劲。”他说道。

第三个原因可能和人才培养有关。郭御风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提到,国内高校的课程体系、教学用机、电子教室等基础设施,仍主要是基于国外的软硬件环境,例如intel处理器、Windows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等。而众多关键行业已普遍开始使用自主研发的国产软硬件产品,导致企业仍需花费高昂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对校招员工进行系统培养。

国产CPU已形成多条路线并进的局面

对于这些摆在面前的难题,国产CPU如何找到破局之道?

郭御风认为,一方面要走主流生态技术路线,“因为你期望以国内相对还不是那么成熟的技术体系,去另辟蹊径把产业生态立起来,这个成功率还是非常低的。”另一方面就是要走开放技术路线,“生态不是一家做的事,一定要吸引更多的生态伙伴进来一起打造生态,才可能有活力,才可能成长壮大。”

在他看来,推动国产生态繁荣的第三个措施是要把生态培育工作前置。“我们要加强产学研合作,要把我们国产技术体系尽早植入到学生培养过程中,让他们在校园学习期间就开始熟悉,这样在未来实际工作中,他们就更容易去从事国产CPU的创新工作,一起来参与到生态建设过程中。”

当前全国两会仍在进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成为会上的热词,而这又和CPU乃至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展望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该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

郭御风认为需要从几个方面着力。首先是加强相关产业的产业链协同和融合,因为产业链庞大复杂,所以协同融合非常重要。第二个方面,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需要应用场景来牵引,它本身是一个快速迭代的产业,就是用的越多、发展越快、更新也就越快,所以希望有更多的场景和应用来牵引产业的发展。

“第三个方面是从集成电路产业的特点来看,它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因此需要持续加大投入。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产业,而是需要长期积淀和逐步迭代发展的产业。在发展上,我们需要保持定力和持续投入,人才方面也是如此,只有不断吸引高水平的新鲜人才进入,产业才能够具备更好的潜力和发展前景。”他说道。

为此郭御风在今年的提案中建议,针对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需尽快构建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加强高质量人才体系化培养的政策制定,吸引人才流向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提升高校、毕业生等各方投身国产芯片事业的积极性;二是在培养方向上坚持深度和宽度“两手抓”,培育新质劳动力;三是加速教育基础设施国产化进程,厚植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土壤。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吕栋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居然在锯自己骑着的那根树枝,蠢得可怕”

换一种方式,让国宝“回家”

矛头直指哈尔科夫,普京首次公开俄军意图

普京特地去了趟哈尔滨,东北-远东合作前景如何?

中俄联合声明重量级要点,不只有图们江出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