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领跑,滨江集团首进全国前十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4-28 10:36
(文/孙梅欣 编辑/张广凯)
在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期,坚持区域深耕的滨江集团韧性凸显,仍然实现利润增长,穿越周期。
滨江集团2024年业绩显示,公司去年营收691.52亿元,和上年基本持平;实现利润总额59.34亿元,同比增长17.85%;净利润37.91亿元,同比增长32.94%,归母净利润25.46亿元,同比增长0.66%,是去年房企当中,少数实现多项利润增长的企业。
即便在地产行业规模发展高速期,滨江集团也守住了“小而美”的企业特性,持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在行业动荡时期,滨江的稳健反而成为“逆势”增长的利器,销售规模在行业排名中向上推进。
财报显示,滨江集团2024年销售金额1116.3亿元,在克而瑞公布的行业排名中排名第9,首次进入房地产行业TOP10名单,比去年提高2个身位,并成为前10排名中唯一的民营房企。
对于2025年,滨江集团提出销售额1000亿元左右年度目标,并要求实现行业排名15名以内,全国份额1%以上的计划,同时公司会持续降低有息负债和融资成本,并将土地储备的重点,放在杭州、上海和江苏等优质市场。
守好“大本营”,滨江“匍匐”渡过行业艰难时刻
财报显示,去年房产销售营收营收为680.78亿元,是滨江集团最核心的主力业务;毛利率12.47%,同比下降3.96个百分点;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达到275.27元,同比上升8.8%;总资产为2590.83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0.67%。
公告称,毛利率的下降,主要由于报告期内主要项目是在2020年、2021年获得的,这些项目因存在自持等原因,毛利率较低。预计随着低毛利项目的交付,未来毛利率会逐步恢复。
同时,截至去年期末,滨江集团尚未结算的预售房款还有1253亿元,未来可结算的资源较为充裕。
尽管去年部分财务数据有所下降,不过滨江集团董事长戚金兴去年末就曾公开表示,“2024年是我从业32年以来,最满意的一年。”在行业面临严峻挑战的时期,公司总体表现超出了预期。
早在去年初,滨江集团就定下了2024年“主动卧倒、匍匐前进”的战略目标,从过往一年的成绩来看,这一策略也让滨江集团经受住行业的严峻考验。戚金兴在去年末表示,滨江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政策落地性、有效性更强一些,我就马上站起来。”
从去年的市场布局来看,以大本营杭州作为核心市场,发挥在本地市场的口碑优势,是公司最重要的战略。
财报显示,去年杭州地区营收504.19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达到72.91%,较上年同比增长9.83%,是公司最核心的市场。另外浙江省内的金华地区营收达到84.59亿元,在总营收占比12.23%,同比大增89.96%,是增速最快的市场。在整个浙江省内的市场占比达95.8%,另外江苏市场的营收份额达到3.77%,是2024年集团省外结算的主要省份。
一直以来,滨江集团都持续重仓杭州市场,事实证明杭州的确是近年全国范围内房地产市场最具韧性、最具发展态势的城市之一。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5年3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中,杭州以0.5%的新房价格环比涨幅,和1%的二手房价环比涨幅备受市场关注。
对杭州及浙江市场的持续信心,让滨江集团决心在“舒适圈”持续加仓。财报显示,公司去年新增的23宗土地储备,项目计容建筑面积合计187万平方米,权益土地款224.4亿元。其中,22宗都位于杭州,另有1宗位于南京。
截止期内,公司土地储备中杭州占70%,浙江省内非杭州的城市包括金华、湖州、宁波等经济基础扎实的二、三线城市占比20%。
对于2025年的计划,滨江集团表示,会将土地投资金额控制在权益销售回款50%的水平,会继续加仓杭州,浙江省内适度减少,省外重点关注上海和江苏市场,让优质土地储备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继续降低融资成本,提升现金流水平
与此同时,滨江集团继续延续优质的财务水平,降低融资成本,手握充裕的现金流,在“三道红线”监测指标中,继续保持“绿档”水平。
财报显示,去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6.68亿元,继续保持净流入态势。公司权益货币资金余额达到327亿元,较年初上升10.47%;权益有息负债则下降55亿元,降至305亿元,成为滨江集团历史上首次权益货币资金大于权益有息负债的一年,保持现金流的安全稳健。
截至期末,公司并表有息负债规模374.34亿元,较上年末下降40.83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比83.2%,直接融资占比16.8%,保证了较便利的融资路径和较低的融资成本。
债务期限上,公司短期债务为103.68亿元,占比仅为28%,而期末货币资金达到371.4亿元,现金短债比为3.58倍,可以保证覆盖短期债务。
同时,滨江集团降低融资成本,公司的平均融资成本从2020年的5.2%,下降至2024年末的3.4%,较上年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5年内共计下降1.8个百分点,达到近年最低水平。
一方面,融资成本的下降呈现出资本市场对企业资产价值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实实在在地降低企业的资金支出压力。
在争取“截流”的同时,企业还进一步做好“开源”准备。截止去年末,滨江集团获得的银行授信额度总计1215.54亿元,已使用338.67亿元,剩余可用876.87亿元,占总额度的72%。
另外,还有已注册完成未发行的短期融资券额度13亿元,中票额度11亿元,滨江集团可以根据资金需要和市场情况择机发行,进一步保障充裕的流动性。
即便如此,滨江集团对2025年的经营计划中,对于融资进一步提出要求,还将继续降低有息负债水平,将金额控制在300亿元以内,同时要持续降低融资成本至3.3%的水平,并争取降到3.2%以内;并将直接融资比例控制在20%之内,延续当前的优势水平。
从一季度的表现来看,趁着杭州“六小龙”的热度,滨江集团已经在拿地184亿元,居于杭州首位。这家坚持“小而美”的房企,正在延续一直以来的企业发展哲学,向着经营目标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