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重压+在华疲软,“美国老头乐”斯凯奇遭遇“敦刻尔克”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5-08 14:49
(文/霍东阳 编辑/张广凯)
5月5日,“美国老头乐”斯凯奇突然宣布被巴西私募巨头 3G Capital 收购。斯凯奇称,双方的企业长期发展愿景高度一致,预计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交易,届时斯凯奇将从纽交所摘牌。
据悉,3G Capital 成立于2004年,被称为是私募股权领域的“颠覆者”,其通过激进重组和行业整合创造了显著资本回报,曾主导百威英博并购、让汉堡王扭亏为盈、操刀卡夫亨氏世纪合并。沉寂多年的3G Capital 再次出手选中了斯凯奇。
华尔街见闻报道称,3G Capital 给斯凯奇股东提供了两种选择:每股63美元的全现金收购,或每股57美元加上私有化母公司的部分股权。据公告,3G Capital最终选择第一种方式,斥资94.2亿美元收购了斯凯奇,每股价格较该公司上周五收盘时溢价28%。
有业内人士指出,溢价收购的背后是 3G Capital 对斯凯奇长期增长前景的信心。同时,有媒体报道称,对于斯凯奇,一向偏好利用资本手段的 3G Capital 或许会更专注于公司内部成长性。
目前看来,收购同样不影响斯凯奇现有的治理结构,公司将继续由首席执行官 Robert Greenberg 、总裁 Michael Greenberg 和首席运营官 David Weinberg 领导,总部仍将设在加利福尼亚州。
公布收购消息后,斯凯奇股价一度涨超25%。
不过从长远来看,斯凯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已经疲态尽显,再加上它本身又是运动鞋行业中受关税打击最大的企业之一,私有化后的斯凯奇处境有可能会更加艰难。
美国市场关税重压
全球第三大运动鞋零售商、两度入选《财富》500强的斯凯奇,过去十年的表现堪称“逆周期”样本:除了2020年受疫情影响出现12%的负增长,其余多数时间增长率超过10%,2021年的增长率更是逼近40%。
2020-2024年间,斯凯奇的销售额累计上涨96%,复合增长率为12%,仅次于 lululemon,比耐克、阿迪达斯、安德玛更快。2024年,斯凯奇的销售额达到89.69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归母净利润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创历史最佳记录。
wind
在斯凯奇不久前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中,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为24.12亿元,同比增长7.1%;归母净利润为2.02亿,同比下滑2%。
撑起斯凯奇营收的,主要是美国市场。在第一季度财报中,美国的营收为11.04亿美元,几乎占整体营收的一半;欧洲、中东和非洲录得7.18亿收入;亚太市场收入为5.89亿美元。
由于生产基地大部分设在亚洲地区,斯凯奇受到了关税政策的严重打击。据分析师透露,斯凯奇在美国销售的所有鞋子均产自海外,其中约40%产自中国,而斯凯奇的童鞋主要是在中国制造的。
这种“成本优先”的供应链策略曾让斯凯奇以“高性价比”横扫市场,也让它成为受到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冲击最大的企业之一。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的125%对等关税,已经导致斯凯奇的毛利率缩水150-200个基点。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斯凯奇撤回了2025财年的业绩指引。首席财务官 John Vandemore 向投资者表示,“当前的环境变化得太快,很难有把握地规划出能取得成功的结果。”
有外媒报道称,斯凯奇高管们表示,他们将设法减少从“高成本区”运往美国的产品数量。Vandemore称,“在实际关税税率约为159%的情况下,从中国运往美国的商品价格高到让人望而却步。”
但毫无疑问的是,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产业链的转移和新供应链的搭建。
央视新闻报道称,当地时间5月2日,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致信白宫,要求豁免美国总统特朗普所谓的“对等关税”,称这些关税对鞋类行业构成了“生存威胁”。
信中表示,许多生产平价鞋类的公司无法承受如此高的关税(超过150%至近220%的关税),也无法转嫁这些成本。据悉,这封信由76个鞋类品牌签署,其中就包括着斯凯奇。
中国市场拖了后腿
在美国市场,关税重压让斯凯奇举步维艰,但斯凯奇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总是差强人意。在第一季度里,中国市场的营收仅为2.69亿,较去年同期还下降了近16个百分点,成为拖累全球增长的主要因素。
斯凯奇在“舒适科技”领域的差异化定位,未能有效抵御中国本土品牌崛起及国际巨头本土化策略的冲击。在2024年财报中,亚太地区的表现也相对疲软,增幅仅为3%。同期,阿迪达斯大中华区2024年营收增长10%,昂跑亚太市场增长超40%,安踏的营业收入增长了14%。
Weinberg 指出,尽管当前面临困境,公司依然相信中国市场具备热情与潜力,并计划继续加大对产品、营销及基础设施的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斯凯奇在中国市场的运营是通过与香港联泰集团合作成立合资公司斯凯奇中国实现的(据企查查数据,二者各占50%的股权)。而在渠道布局、市场推广等业务层面上,斯凯奇中国选择了与国内公司进行联营的模式。
其中,奥康在2015年就与斯凯奇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取得了斯凯奇在中国地区的专卖店经营权和标识使用权。斯凯奇曾为奥康业绩产生了积极影响,特别是在2017-2019年间,助益奥康提升市场份额,但2020年以来,斯凯奇品牌在奥康营收中的占比在10%左右波动,总体呈下降趋势。
奥康2024年财报披露,斯凯奇为其贡献了2.56亿的收入,同比减少了17.89%。此外,斯凯奇的毛利率也降低了4.07%至30.45%,不仅低于Fila的67.8%,甚至还低于奥康旗下的品牌奥康和康龙。
有分析称,斯凯奇的联营模式可以帮助其更快速、更灵活地开拓三四线甚至县级市场。据斯凯奇官方消息,进入中国市场十八年,斯凯奇开出了近3500家线下门店。
不过,斯凯奇在4月初举办的“舒适峰会”中透露,进入2025年,斯凯奇将根据“回归舒适初心”策略,在一二线城市加大投入,并对门店形象和渠道进行升级。斯凯奇中国总经理陈孝哲还透露,今年计划在上海开设更专业的运动门店,推出高端功能性产品。
斯凯奇的目标是2026年实现全球100亿美元的营收,在中国市场将达成300亿元人民币的年销售额。
斯凯奇危机难解
往前有无法维持美国市场生意的风险,往后是难扩展中国市场的盘子,进退维谷的斯凯奇选择了拥抱 3G Capital,退市。
有分析称,这个时候选择接受收购并退市,本质上是财报预警下的资本撤退,是管理层对公开市场信心崩溃的妥协:与其每天被公司市值波动所裹挟,不如“套现离场”。而私有化后的斯凯奇可以规避上市公司监管压力,在关税风波中掌握更大的经营自主权。
不过,私有化后的斯凯奇处境有可能会更艰难。
尽管 3G Capital承诺保留现有管理层,但私募基金对回报率的苛求与家族企业的发展路径并不相容,特别是以“外科手术式削减成本”闻名的 3G Capital。
据悉,3G Capital 以其在投资组合公司实施零基预算 (Zero-Based Budgeting, ZBB) 而闻名,要求每个预算周期从零基础开始重新评估和审批,而非遵从行业惯例以往年预算为基础进行调整。在操盘卡夫亨氏时,曾因其过度压缩研发费用导致品牌价值缩水三成,被指过度关注利润率而牺牲长期价值。
特别是对于计划提升直营销售、抓住鞋服行业数字化变革关键窗口期的斯凯奇来说,在未来几年内,都需要持续的大额资金注入,而退市失去公开融资渠道无疑为斯凯奇增添了很多不确定性。
同时,斯凯奇的问题仍旧棘手。虽然 3G Capital 的声名在外,但如何应对当下地缘关系中的全球化市场和目前的结构性危机,对各方都是一个新挑战。
3G Capital 的高溢价收购就像是全球化退潮中打给斯凯奇的一剂肾上腺素,而斯凯奇们仍旧逃不过这场残酷的生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