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高调发布“反腐令”,向供应链腐败宣战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7-08 14:21
(文/朱道义 编辑/张广凯)
在“学习胖东来”的调改道路上,永辉超市又以一封“反腐令”,展现出了刀刃向内的改革决心。
7月7日,永辉超市发布《致供应商伙伴的一封公开信》称,向腐败和潜规则宣战。永辉超市表示,任何形式的贪腐、舞弊行为,最终都会转嫁为供应链成本,为此公司采取了建立全方位监督机制、严格惩处和保护举报人等措施。
据公开信,永辉超市此次的供应链反腐措施,主要包括三大方面内容:
第一,是实行零容忍、全覆盖的廉洁合作。永辉超市将建立全方位监督机制,公布廉政举报通道,欢迎并鼓励供应商与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监督。一经查实,将追究涉事人员法律责任,并终止与涉事供应商的合作。并承诺对所有举报信息严格保密,严禁任何形式的打击报复。
第二,供应商入驻方面,拒绝“走后门”、拒绝“潜规则”。所有供应商必须通过永辉官网或指定二维码提交合作申请,禁止任何员工(包括管理层)私自推荐供应商。相关合作申请将在24小时内得到对接,注册、洽谈、合同签订全程线上化,杜绝人为干预。
第三,财务结算不拖、不卡、不刁难。永辉超市表示,公司承诺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账期及系统流程,确保付款及时、准确;设立供应商财务结算专线,提供即时在线支付,24小时内响应需求,复杂问题建立快速协调机制。
对于本次反腐措施的实际含金量,晶捷互动创始人、品牌战略专家陈晶晶向观察者网表示,公开信言辞罕见严厉、措施具体明确,且通过官方渠道面向公众发布,展现了管理层改革供应链的强烈意志,或为其战略转型的关键一步。
“胖东来帮扶调改后,永辉的商品结构大幅调整,这背后离不开供应链体制的重塑,尤其是在零售行业整体薄利的背景之下,清理灰色空间、精细化运营会成为其实现扭亏为盈的关键。”
面对永辉超市的反腐令发出后,市场的高度关注和消费者的普遍好评,陈晶晶进一步分析指出,永辉选择以高举高打的方式切入,可见决心,但挑战同样巨大。
“改革势必触动既得利益,短期内可能遭遇商品短缺、团队调整等阵痛,而采购与供应商之间长期形成的人情链条,长期内可能形成阳奉阴违的局面。改革更需要的是观念的共识,从顶层治理到基层执行,构建公平、透明、正直、廉洁的文化,才能共同推进改革的完成。”
本次公开信中,永辉超市也披露了自2024年6月启动调改以来的最新进度:截至7月7日,辉超市全国已完成128家门店的胖东来模式调改,销售业绩同比显著增长。
业绩方面,据永辉超市4月25日公布的最新财报,其去年实现营收675.74亿元,同比下滑14.07%;归母净亏损14.65亿元,亏损同比增加1.36亿元,扩大10.26%。今年第一季度,其实现营收174.79亿元,同比下滑19.32%;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下降79.96%。
对于收入的持续下滑,永辉超市解释称,主要系零售行业竞争激烈,并且去年永辉超市主动借鉴“胖东来模式”对门店进行调改,过程中关闭了232家尾部门店。与此同时,门店调改大多需要经历3个月左右的营业空窗期,以调整商品结构和采购模式,这些动作使公司整体毛利率短期承压。
今年3月的股东大会上,永辉超市明确要将“坚持胖东来模式和品质零售”作为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并将供应链变革作为核心经营计划写进财报——希望今年与供应商一起孵化100个亿元级别的单品,推行大单品策略,并与核心供应商建立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
永辉超市董事长也在4月份的业绩说明会上强调,“调改后的永辉门店销售额相比调改前销售提升十分显著,销售增幅达到公司预期。目前公司的工作重心是完成现有门店的调改以及尾部门店的优化,会在公司整体或局部区域进入完全健康经营状态之后开始开拓新店。”
此外,永辉表示已成立改革领导小组来执行公司的战略转型工作,组长是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前段时间,永辉超市成立了浙江辉联供应链公司,以深耕永辉的自有品牌商品的开发和营销。
6月24日,永辉超市宣布,预计在今年9月30日前完成全国200店的调改目标。接下来的调改聚焦员工与商品两方面,具体包括提升员工技能培训与收入待遇,以及在商品结构达到胖东来的80%基础上,加强自有品牌爆品打造冲击亿元级大单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零售行业,供应链腐败曾是根深蒂固的“潜规则”。采购人员利用手中的商品引进权、陈列资源,向供应商明里暗里索取回扣和好处费;供应商则依靠人情关系抢资源,结算环节“拖卡刁”成为常态。
这些行为如同毒瘤,层层推高商品成本,挤压优质供应商生存空间,最终让消费者为此买单。而久而久之,当消费者彻底失去耐心与信任,企业自身也随之崩塌。昔日的本土“零售黑马”人人乐,上市后因内部斗争和采购腐败丑闻缠身,运营效率大滑坡、品牌形象跌入谷底,近日彻底退市摘牌。
事实上,哪怕国外商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也难以避免“入乡随俗”。早年间,家乐福中国区曾曝出8名高管收受供应商千万贿赂被司法拘留;沃尔玛、麦德龙等每年也都有采购员工因贪腐被开除乃至起诉。
对于供应链腐败成为中国零售行业的顽疾,陈晶晶认为,根源不在制度缺失,而在于管理上的粗放。“管理的底层逻辑是人性,合理的薪酬与晋升体系,是让采购人员放弃权力寻租的前提。更关键的是文化驱动,当企业真正重视员工的成长时,廉洁才能成为员工的主动选择。”
同时,她也建议让严格的惩处机成为员工不敢碰触的红线。“在依靠经验与人脉的采购领域,未来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流程。以SRM系统、电子竞标与AI风控实现流程留痕、风险预警、异常识别,从‘人治’变身更高效的‘数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