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恐袭嫌犯曾参与巴黎恐袭 比利时曾漠视土耳其警告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3-24 08:02

比利时布鲁塞尔恐袭发生以来,已造成34人遇难,250人受伤。到目前为止,比利时警方已经公布了三名嫌犯身份,其中一人曾参与了去年11月的巴黎系列恐袭。此外,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昨日(23日)表示,该国曾于2015年7月将布鲁塞尔恐袭案中的一名嫌犯驱逐出境,但比利时当局在没有理会土耳其方面发出的警告。

去年底巴黎系列恐袭后,外界矛头立即指向布鲁塞尔的莫伦比克区(Molenbeek),斥之为出产恐怖分子的温床。但莫伦比克一隅之弊,不过是全国缩影。据港媒分析,该国政出多门的体制令反恐行动迫切需要的精密资讯分享和行政协调难以成事,种下滋生“圣战”分子的祸根。

警方:恐袭嫌犯曾参与巴黎恐袭

据德国媒体23日报道,这三名嫌犯分别是,在布鲁塞尔机场离港候机大厅引爆炸弹,造成数十人死亡的自杀式袭击者名叫易卜拉欣·艾尔·巴克劳伊(观察者网注:Ibrahim El Bakaroui),30岁,比利时人,位于图片中间。他的弟弟哈利德·艾尔·巴克劳伊(Khalid El Bakraoui)则制造了布鲁塞尔马尔比克地铁站(Maelbeek)自杀袭击。

走在易卜拉欣左边的嫌犯叫拉克哈维(Najim Laachraoui),去年11月曾参与巴黎系列恐怖袭击案,他也引爆了手推车中的炸弹。照片右边戴帽子的嫌犯没有引爆炸弹,据布鲁塞尔警方消息,该嫌犯目前仍然在逃。

易卜拉欣两兄弟都有犯罪历史,易卜拉欣·巴克劳伊曾在2010年被判处9年徒刑,原因是他试图在一个货币兑换处抢劫未遂后,向警察开枪;2011年,哈立德·巴克劳伊曾被判犯有企图劫车罪;他被逮捕时身上带有突击步枪。

但直到比利时当局3月15日在布鲁塞尔森林区的一所公寓进行突袭之前,他们并没有与恐怖主义的任何已知联系。

几家比利时新闻媒体上周报道说,巴克劳伊兄弟在3月15日的突袭后受到通缉。目前还不清楚当局为什么没有要求市民协助警方找到他们。

哈立德·巴克劳伊据认用假名在森林区租了那所公寓,并在比利时的沙勒罗瓦租了另一所公寓。森林区的突袭发现了属于巴黎恐袭主犯萨拉赫·阿卜杜勒萨拉姆(Salah Abdeslam)的指纹,他已于上周五被抓获。

恐袭凶手曾被土耳其逮捕 比利时漠视警告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昨日(23日)表示,该国曾于2015年7月将布鲁塞尔恐袭案中的一名嫌犯驱逐出境。但比利时当局在没有理会土耳其方面发出的警告同时,允许该嫌犯自由行动。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消息,埃尔多安表示,这个人当时在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界处被拘押,之后遭驱逐出境,送到荷兰。尽管土耳其曾经警告过比利时和荷兰此人是激进份子,但比利时当局未能确认他涉有恐怖活动。

虽然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没有透露嫌犯名字,但土耳其有官员表示,他是在布鲁塞尔机场发动自杀式袭击的其中一名歹徒易卜拉欣·艾尔·巴克劳伊(Ibrahim El Bakraoui)。

比利时恐袭案嫌疑人最后遗言曝光:不知如何是好

据法新社23日报道,比利时检察官透露了比利时机场恐袭案嫌疑人的最后遗言,“我不知该如何是好。”

检察官介绍,自杀式袭击者之一的嫌犯易卜拉欣·艾尔·巴克劳伊(Ibrahim El Bakraoui)匆忙将其遗书扔进一个垃圾桶。

遗书上称,嫌犯一直在躲藏,不知道该怎么办,没有安全的地方,到处被警方追捕。

报道称,易卜拉欣还称,不想自己的结局是待在同“他”毗邻的牢房中。警方认为,这个“他”可能是上周被逮捕的巴黎恐袭案头目之一的萨拉赫·阿卜杜勒-萨拉姆(Salah Abdeslam)。

港媒:比利时政治体制乱内讧多令反恐事倍功半

据香港《明报》23日报道,去年底巴黎系列恐袭后,外界矛头立即指向大布鲁塞尔区的莫伦比克(Molenbeek),斥之为出产恐怖分子的温床。不过比利时恐怖主义问题的根源不止一个半个小城区,该国政出多门的体制令反恐行动迫切需要的精密资讯分享和行政协调难以成事,种下滋生“圣战”分子的祸根。莫伦比克一隅之弊,不过是全国缩影。

《纽约时报》曾报道,早在巴黎恐袭前一个月,莫伦比克区长申普曼(Francoise Schempmans)便收到来自安全部门的名单,上面载有怀疑极端伊斯兰武装分子的人员身份和住址,包括日前在莫伦比克落网的萨拉赫、其兄长易卜拉欣以及巴黎恐袭嫌疑主谋阿巴奥德。

可是,申普曼只顾把责任推走,“我应该做什么?追踪潜在恐怖分子不是我的工作……那是联邦警察的责任”。

区长:追踪恐怖分子属警察责任

比利时联邦警队本身须向内政部长扬姆邦(Jan Jambon)负责,后者是一名强烈弗拉芒(荷语区)民族主义者,坚持质疑比利时应否以统一国家存在。比起想办法加强反恐,不少弗拉芒民族主义者更乐于讽刺布鲁塞尔在法语政党“20年宽松”管治下沦为“伊斯兰暴行温床”。

为了安抚国内三大语言群体(荷语、法语和德语),比利时政治架构充斥令人头昏目眩的机构和政党,这种混乱状况被外界视作无力应对恐袭威胁的元凶。以布鲁塞尔为例,负责安全和反恐的除了一支联邦警队,还有6支本地警队,关系错综复杂。布鲁塞尔还有3个议会、19个行政区议会,并有两个情报部门(分别属于军方和文官系统)的总部,另有反恐情报协调部门OCAD。

研究比利时安全系统的博韦(Lars Bové)认为,比利时各层政府和安全部门的合作已有改善,可是资讯分享(尤其是联邦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依然是死穴。他解释,这些部门之间的责任“倾向重叠”,只有模糊不清的规则可以参考。比利时荷语系与法语系官员或政治人物之间的强烈敌意,令资讯分享变得更困难,更遑论协调合作行动,自然令反恐工作事倍功半。

不堪荷法语系角力反恐首长请辞

即使比利时情报部门的专家基本上通晓荷、法两语,要取得不同警队或安全部门的合作依然障碍重重,令不少情报高层宁愿黯然挂冠。OCAD前首长万多伦(André Vandoren)便因不堪荷、法语系地盘角力,去年7月请辞,但至年底仍未走得成。在布鲁塞尔从事保安评估工作的一名前法国情报部员说:“在比利时所有事情都被政治化,你不可能有行政功能,尤其是高层那种,除非你有政治联系。”

责任编辑:隆洋
布鲁塞尔 布鲁塞尔恐袭 比利时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对话李世默:他们想控制话语权,但我们不能再接受!

瑞士和会上,他忍不住说了实话:他们不来,无法影响俄

又一名校回应!要不要破格录取,到底听谁的?

美俄核潜艇同时现身古巴,“让人想起冷战”

“之前怎么没人去阿勒泰?没必要拍西方感兴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