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溢诚:看看两会,想想两岸

来源:观察者网

2019-03-08 08:45

何溢诚

何溢诚作者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何溢诚】  

今年大陆两会期间,台湾民众关注的焦点在于,针对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进行广泛的民主协商,主事者是否提出具体的说法和做法。

两会谈台湾

全国政协发言人郭卫民表示,民主协商是一种“更加普遍、广泛、充分的民主”,对促进两岸社会各界交流,聚同化异、凝聚共识,帮助台湾社会各界参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及祖国和平统一能“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倡导民主协商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尊重台湾主流民意的体现”。

他声称,“民进党当局打着民意的幌子,拒绝‘九二共识’、政治谈判,无视民众对统一的要求”。因此,“广泛的民主协商”可为台湾民众提供更畅通的意见表达渠道,“不仅不影响、不取代两岸协商谈判,还可以为两岸协商谈判提供坚实的民意支撑”,只要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民主协商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政协将继续深化与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的交往交流,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开幕式上指出,2019年两岸关系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反对台独,深化与台湾岛内有关党派团体和人士的交流,参与举办海峡论坛相关活动”。

此前,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已被概括为“习五点”:一、携手推动民族复兴,实现和平统一目标;二、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四、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五、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简言之,“习五点”的重点就是和平统一。

从以上谈话内容得知,今年大陆对于统一方案仍然侧重于搜集了解台湾各界意见,集思广益、旁征博引。理解中共党政体制的人士皆知,中国大陆的“民主协商”有其汇聚各方代表意见、提供政策建言、参政议政的结构功能,但并非国家机器里的决策执行单位。

回到“习五点”的内容,也隐含了两阶段:一是愿意与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人士就两岸政治问题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有关问题开展对话沟通,广泛交换意见,寻求社会共识,推进政治谈判;二是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

所以,第一阶段强调的是意见交换,只要想就和平统一发表意见的任何台湾政党团体、民间人士,想谈都可以谈;第二阶段则必须在“九二共识”、“一中原则”的基础上,正式展开协商。不疾不徐、循序渐进,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先开始谈话,再开始谈判,而可以展开对谈的基调无非就是“九二共识”了。

资料图:台媒

九二共识、各表一中

在此回顾一下“九二共识”的今生今世。

国民党对“九二共识”的诠释是一中各表;共产党向来多是一中不表,“九二共识”后面接的多半是两岸同属一中或是反对台独,最近则流行倒装成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坦言之,一中各表很容易表成一中一台、特殊国与国关系、两国论,最后变成一中乱表,此乃当年李登辉埋下的伏笔。而民进党是根本拒绝承认九二共识、更不可能接受一个中国,也就搞得台湾人民莫衷一是,两岸关系、民共之间异常紧绷。

所谓“九二共识”,乃1992年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经由香港会谈及其后函电往来,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海基会的表述是:

“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

海协会的表述是:

“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涵义”。

由此可知,“九二共识”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精神是搁置争议、求同存异。

故此,两岸两会所建立的基本互信即简称为“九二共识”,包括两个同的部分,一个异的部分。

同的部分,是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及谋求国家统一,也就是承认各自的治权。异的部分是,台湾政府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持“各表”的立场,即所谓的“一中各表”,而台湾政府认为“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但是大陆方面认为当时讨论的是事务性的问题,因此,认为不需要对“一个中国”的涵义做出表述,即所谓的“一中不表”。

清楚地说,“九二共识”建立了一个大原则,即双方均主张不可以分裂。以此为基础,两岸开启了日后事务性的协商,两岸政府及民间互动也在2008-2016年马政府时期开启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时代。

综上,“九二共识”应该是“各表一中”而不是“一中各表”,一个中国成为“九二共识”的集合名词,方有益于国族认同的塑造与想象共同体的重建。

至于“九二共识”是否就是“一国两制”?那是民进党当局刻意李代桃僵,西瓜接菜瓜。“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明确界定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表明双方在努力谋求国家统一进程中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后的制度安排。而统一前与统一中需要做些什么?有些什么?且看下文分解。

从反独到促统

蒋介石70年前“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8·23炮战,单打双不打,金门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厦门的“一国两制、统一中国”。蒋经国主政时期“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老三不”。马英九上台时“不统、不独、不武”的“旧三不”,以及下台后“不排斥统一,不支持台独,不使用武力”的“新三不”……统独、或统或独、既独不了又如何统,不但是两岸剪不断理还乱的脐带,也是各自的紧箍咒。

70年来两岸从武力对峙到老死不相往来再到密切交流合作,对照这三年来民进党当局所制造的台海紧张对立,和平统一看似遥遥无期,但问题总不能一代代拖下去。大陆方面虽然对反独的喊话一直震天价响,但对于促统的感化却相对付诸阙如。

在2019年对台工作会议上,汪洋除重申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外,还强调,绝不为各种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留下任何空间。2018年的提法是:“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显而易见,大陆方面对台独已是“零容忍”,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活动空间。

虽然40年前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订立两岸和平统一的大框架,但截至2016年习洪会时笔者旁观管窥,当洪秀柱提出和平政纲时,大陆方面似乎仍未准备好如何与台湾进行并完成和平统一。

直到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讲话,从五个方面标示促进和平统一的途径,强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既展现出最大的诚意,也表现出最大的决心,挑明台湾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就在于国家统一。习近平的讲话,实际上指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就是实现国家统一的路线图。

值得注意的是,“台湾方案”是习近平第一次提出。这突显,对于两岸统一,习近平已经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更具体的规划。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图/新华网)

当年,由毛泽东率先提出、周恩来归纳总结的一纲四目,实际是一国两制的最初设想,促进了国共两岸默契配合,共同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企图。大陆方面擘划,经由两岸民主协商,“台湾方案”将有更加丰富也更为台湾人民所接受的趋同内涵,并且会更加有利于两岸的早日统一。

正如韩国瑜所说“不要怀疑共产党必须收复台湾的决心”、“不要怀疑台湾人民追求民主自由的决心”,但这两个不要怀疑也不绝对是互斥的概念,可以寻觅兼容并蓄的途径。针对一国两制的台湾方案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台湾不主动互动,就会沦为被动,统一的方法论比条件说重要,在台湾的政治社会氛围很难不通过公民投票来付诸实现,但舆论并非不能引导,民意也是可以型塑,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有目的论为导向的中介过程。

洽签和平协议

与其讨论一国两制,不如先研究和平协议,和平协议比较有可能形成两岸最大公约数,循序渐进、按部就班,达成终极目标。和统靠谈判,武统要打战,这已经不是自由意志的选择,而是生死存亡的关头。

其实台湾历任民选“总统”,除了蔡英文外,都曾提出类似和平协议的主张:

李登辉在1996年就职演说中,提到“两岸都应该正视处理结束敌对状态”,并几度提出要推动签署“两岸和平协议”。

陈水扁于2004年中外记者会上,提出参照中东国家和朝鲜半岛等历史著名的和平架构协议模式,由两岸签署“和平稳定互动架构协议”,依循“一个原则、四大议题”进行正式谈判,亦进一步说明“一个原则”是确立和平原则,“四大议题”为建立协商机制、对等互惠交往、建构政治关系和防止军事冲突等。

2011年竞选连任的马英九强调,政府推动洽签“两岸和平协议”是为了让两岸和平的现状得以制度化,并没有时间表,且一定会符合“十大保证”,亦即“一个架构”、“两个前提”、“三个原则”与“四个确保”。

“一”,就是“一个架构”:意即要“在‘中华民国’宪法的架构”下,维持台湾海峡“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并且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两岸交流。

“二”,就是“两个前提”:在台湾民意达成高度共识及两岸累积足够互信的前提下,才有推动商签和平协议的可能。

“三”,就是“三个原则”:在台湾需要、民意支持、议会监督之下审酌推动。

“四”,就是“四个确保”:分别是确保“中华民国”“主权”的独立与完整、确保台湾的安全与繁荣、确保族群和谐与两岸和平、确保永续环境与公义社会。

殊不知,2005年连胡五项愿景,包括“促进尽速恢复两岸谈判”、“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促进协商参与国际活动问题”,以及“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前四项在2008-2016国民党重返执政时期都达成了,就差“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这最后一块拼图。

所以2016年洪秀柱将和平政纲放入国民党党纲,载明在“中华民国宪法”基础上,深化“九二共识”,积极探讨以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可能性,扮演推动两岸和平制度化角色,确保台湾人民福祉。不过2017年被吴敦义拿掉,改以和平愿景取而代之,如今“白海豚”又转弯了,表示若国民党重新执政,将依照两岸人民条例与对岸洽签两岸和平协议,但是怎么签?如何签?签些什么?皆缺乏详细论述。

吴敦义(资料图/东方IC)

和平协议不是被民进党污名化的投降协议,乃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终极目标的中程协议、缓冲协议与接轨协议,里面可以包含终止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两岸政治基础、台湾国际参与等一篮子协议,确定台湾不独、大陆不武,以时间争取空间。

究其然,台湾已是多元社会、百家争鸣、众声喧嚣,不仅网红政治当道,还有深绿铁板一块的基本教义派存在,很难会有一致性的共识。以前马英九加码的十大保证,或现在国民党有意角逐大位者所提出广大民意支持和议会多数授权,根本是天方夜谭,无异缘木求鱼。

国民党若想挣脱束缚、不跟风民进党,2020年将以和平政纲对决“台独“党纲,倘若真胜选重取政权后,应该敢为天下先,创造趋势、鼓动风潮,派出精锐谈判代表与对岸进行双边多回合洽谈,谈出合情、合理、合宜的内容,再送交“立法院”相对多数同意,民进党如果不满,可提起公投复决看能否推翻,这才是可行途径。

据此,两岸先象征统一再实质统一,只要一国,大陆与台湾将可形成实验组与对照组,相互观摩学习仿效支持,“和合融荣”(和平、合作、融合、繁荣),完成孙中山统一中国、振兴中华的遗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李泠
2019两会 台湾 九二共识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砍1630亿美元!但“马斯克和SpaceX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