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上的今天:7月8日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7-08 22:41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观察者网特别推出“抗战史上的今天”栏目,每日与您共同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1931年7月8日

驻华日代理公使重光葵派参赞林出到京见王正廷,答复我国对朝鲜排华之抗议书,谓抗议书已转告日政府,所提惩凶、赔偿、保证三项要求,待本国政府训令后方能答复;内阁已决定严惩韩人暴徒,对死伤华侨及财产损失将与朝鲜总督府协议赔偿办法,现经军警制止,韩人暴动不致再行扩大。

外交部令驻朝鲜总领事张维城、驻新义州总领事宋带、驻元山副领事杨佐共同调查韩人排华真相。

长春市政筹备处致函驻长春日领事,要求日警立即撤退,严惩开枪之日警,日方必须对其派警在万宝山强占民房、夺取船只、修筑水坝负责。

陈铭枢电告陈济棠,红军一部退入闽境,现奉命绕道出粤闽边境追击,过粤时请勿误会。是日,陈济棠召集军事会议讨论对策,决议如陈铭枢部入粤,即令前线军队撤回惠州或韶关,必要时再退入广州近郊,以20个团固守东北郊防线,30个团内外游击,并请桂军调两师驻贺县,必要时进驻小北江。

国民党中常会决议:一、通过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重要议题,并通告全体党员:(一)修改总章案;(二)改善党的组织案;(三)充实训政时期各级党部实际训练工作及指导社会工作案;(四)改进党的宣传方略,并确定新闻政策案;(五)确定国计民生实施计划案;(六)确定教育设施计划案;(七)确定推进地方自治案;(八)确定国防与外交方针案;(九)促进边远省区之实业及文化建设方案;(十)历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全体会议留交全国代表大会案。二、通过《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法》,代表总额为420人。

救济水灾委员会委员长宋子文与美国农部签订《中美美麦借款合同》,中国政府向美国承购麦粉45万吨,供中国水灾区域慈善赈济之用。

1932年7月8日

汪精卫邀请各地学术专家胡适、陶孟和、丁文江、蒋梦麟等32人在京集会,讨论外交、内政、建设、教育等问题,外交侧重对日方针,建设侧重财政,教育侧重制度经费。13日闭会。

废止内战大同盟会推举代表朱庆澜、查良钊、陈立廷三人赴粤制止陈济棠、陈策之争,是日乘“胡佛总统号”轮离沪。

粤二陈争端,经蔡廷锴调停,是日双方接受条件,停止战争。条件为:一、由谭启秀部赴琼接防;二、琼舰队全移厦“剿共”,陈济棠每月助海军费10万元,七个月为期。

蒋介石任命杨永泰为豫、鄂、皖三省“剿匪”总部秘书长,杨是日到职。

蒋介石新聘之美国顾问裘伟达上校抵沪,协助开办航空学校。

国民政府任命郝梦龄为陆军第54师师长。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通过会章34条,选举徐悲鸿、田汉等21人为执行委员,蔡元培、吴敬恒、汪精卫等七人为监察委员。

中国首次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队启程赴美。在上海码头举行数千人参加的欢送会,中华体育协进会董事王正廷授旗并致词。刘长春接旗致答词,表示为国争光的决心。于希渭因日伪阻挠未成行。

1933年7月8日

冯玉祥在张家口通电全国,揭露中央军政当局趁抗日同盟军收复康保、宝昌、沽源,进兵多伦之际,不仅不予接济,反以兵力压迫,造谣栽诬,特列举事实予以驳斥,并表示决“于血泊中求挣扎”,“为民族生存而奋斗”。

午,吉林省自卫军总司令李杜由苏联取道欧洲回国抵沪。10日,往东北义勇军后援会、各团体救济东北难民会致谢后招待记者,谓抗日非局部进行所可奏效,今后当仍本初衷,继续抗日,希望举国上下,共谋团结,一致对外,并郑重表示决不参加内战。

刘文辉在刘湘等军联合进攻下,放弃成都,退守岷江(上自灌县,下至乐山),并电蒋介石、汪精卫,指责刘湘等部大举西上,表示为“顾全川局,不忍省会糜烂,请中央准辞川省主席及民政厅长兼职”。同日,邓锡侯、李家钰、罗泽洲等部进入成都。

侨务委员会通过《华侨文化团体登记规程》,9月15日公布。

1934年7月8日

军事委员会任命邹作华为炮兵学校校长。9月3日,国民政府明令公布。

全国矿冶地质展览会在天津开幕。28日闭幕。

玉萍路南昌到玉山段开工。浙赣路理事长曾养甫由杭州前往玉山,参加开工典礼。

重庆《新蜀报》、《新民报》载文批评该市敷设裸体电线有碍市民安全。是日,该市市长石体元派军警将《新蜀报》记者张骏、唐纯青,《新民报》记者吴秋逮捕。12日,重庆市报界协会、新闻记者协会共同通电抗议,并请刘湘转饬释放,严惩凶手,保障记者安全。旋经刘湘电促石从速妥处,张等获释。

1935年7月8日

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以上海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对《闲话皇帝》一文未能检举,遵照日本要求,将该会审查人员项德言、朱子爽、张增益、戴鹏天、刘民皋、陈文煦、王修德七人撤职。同日,沪市公安局再发通告,此后各书店不准再代售《新生》周刊。

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叶楚伧对中央社记者郑重声明:“国民党对中日关系所取之态度,与蒋、汪两先生之政策,完全一致,对于中日间任何问题,均愿以诚恳和平之态度,谋圆满之解决。”

蒙政会驻平办事处成立,包悦卿任处长。

孔、曾、颜、孟四奉祀官孔德成、曾繁山、颜世镛、孟庆棠在南京宣誓就职,国民政府派戴季陶监誓。

国民政府任命王懋德为陆军第28师师长。

第4集团军总司令部上将总参谋长叶琪在南宁坠马身亡。

豫西山洪暴发,洛、伊两河泛滥,水围偃师县城。入夜,县城陆沉,城内数千人被淹没,脱险者仅百余人。次日,巩县一、五、六、七等区及新、旧城亦被淹没,平地水深八九尺,人畜死亡甚多。

1936年7月8日

华北日驻军高级参谋石井、部附滨田离天津赴长江流域调查,并转赴湘南探查西南军事状况。

桂军于六寨、独山、都匀等地调驻重兵,并积极布防,战事侧重桂、黔边境。

日贵族院议员坂西利八郎中将由青岛到天津访田代,调查华北情形。10日,坂西抵北平访宋哲元,11日赴长春。

粤军第1军军长余汉谋秘密由大庾去南京见蒋介石,表示愿受蒋命收拾粤局。李汉魂于12日亦电蒋授权余汉谋办理粤局善后。

浙赣边红军400余人攻占开化县城,开狱释囚30余人,当日退出,向北门高坑转移。

江海关监督唐海安抵广州访陈济棠、林云陔、区芳浦等商改币制。

上海人力车工人陈惠章因英国水兵不给车资,发生争执,被殴身亡。20日,上海英水兵惨杀陈惠章后援会向市府请愿,要求迅向英领严重交涉惩凶、道歉、抚恤及保障以后不再发生同样事件。22日,后援会派张世英等向上海市党部及外交部驻沪办事处作同样请愿。23日,后援会紧急会议决议,请上海市府函咨驻沪英领署答复办理陈案凶手经过。25日,后援会函请王晓籁、杜月笙、虞洽卿、黄金荣、张啸林等协助向英方交涉。

1937年7月8日

凌晨,日华北驻屯军在天津海光寺举行会议。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及高级幕僚均出席,旅团长河边正三亦自北平至天津参加。会后,驻屯军军部命令日军确保永定河左岸卢沟桥附近,步兵旅团应解除永定河左岸卢沟桥附近中国军队的武装。下午,河边旅团长命令牟田口联队主力集结于永定河右岸,从明天拂晓开始攻击宛平城。华北驻屯军两次向日本陆军省报告战斗情况,并要求关东军提供弹药、燃料及铁路员工和铁路材料等援助。

午后,日本海军部电令在台湾演习的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带队归航,准备应急。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以卢沟桥事变爆发,电令冀察当局固守“宛平待援”;令宋哲元速回保定指挥军事;令何应钦速由四川返南京组编部队;令孙连仲部两个师及庞炳勋部第38师开往石家庄、保定一带增援。

蒋介石指示宋哲元:一、不得签定任何条约;二、不得后退一步;三、准备牺牲。并称“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并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要求宋哲元以“不屈服,不扩大之方针,就地抵抗”。

秦德纯、冯治安、张自忠等召开紧急会议,秦、冯二人决心反攻,宋哲元亦由乐陵电令先消灭当面之敌,张自忠对反攻无意见。当晚秦德纯、冯治安等人下反攻令,并发表声明称,“和平固所愿,但日方如一再进攻,为自卫计,唯有与之周旋”。日方获悉后,即多方派人疏通,允无条件撤兵。秦、冯二人乃收回反攻令。至10日,日军未撤,冯治安等又下反攻令,日方派人疏通,致反攻未成事实。

冯治安、张自忠与秦德纯致电中央称:“刻下彼方要求我军须撤出卢沟桥城外,方可免事态扩大。我方以国家领土主权所关,未便轻易放弃,倘对方一再压迫,为正当防卫计,不得不与竭力周旋。”

秦德纯向记者宣称,今日向卢沟桥官兵发出命令,“卢沟桥可为尔等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失守”。

日本关东军获悉卢沟桥事件消息后,司令官植田谦吉与参谋长东条英机等于是晨召开幕僚会议,决定立即准备出动独立混成第1旅团及第11旅团主力推进至承德与古北口之间,一部集结于山海关,航空队主力集结于锦州、山海关,并报告日本参谋本部。下午7时10分,关东军发表声明称,“起因于第29军之挑衅,今已发生事端于华北,关东军当保持极大之关心与坚定决心,严重注视事件的发展”。

日本驻朝鲜军向参谋本部报告,“已以第20师团的一部作好随时出动的准备”,并要求“利用这一事件推行治理中国的雄图”。

下午4时,日军华北驻屯军河边旅团第1联队长牟田口廉也函约王冷斋与守军吉星文团长、金振中营长出城会商,王冷斋等以未便擅离职守却之。下午6时5分,日军炮击宛平专署,金振中负伤。我军步兵两连,手持大刀、手枪突袭卢沟桥附近日军阵地,斩获甚众。

下午6时,日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电令日本华北驻屯军,“防止事件扩大,避免进一步使用兵力”。华北日军在天津举行幕僚会议,决定“不扩大,就地解决”方针。日本关东军、日参谋本部第三课及陆军省军事课对此方针坚决反对。

晚,日本外相广田为卢沟桥事件训令日驻华使馆参赞日高,向中国政府提出抗议,令川越大使返回南京,从事交涉。

晚,日本陆相杉山元命令京都以西的各师团,原定应于7月10日复员的步兵联队,延期二年复员。

北平市区及四郊临时戒严司令部成立,冯治安任司令,宣布每晚8时起城门全闭,11时后全市断绝交通,禁止行人通行,并封锁至通州交通。

我军与日军在卢沟桥附近相持。日军代表与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长秦德纯等谈判。日方要求我军自卢沟桥方面撤退至永定河西岸,被我军拒绝。战事复起,日军向龙王庙附近等处进攻,占据龙王庙、铁路桥及丰台等地。晚,日军进攻宛平城,我军奋勇反击。

宛平城墙上的弹痕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冯玉祥电第29军将士称:“诸君乃革命军人,抗敌守土之责,断不容丝毫退让,以保千万年之光荣历史也。予深信29军及华北民众,正准备为捍卫国家而继作更勇敢之奋斗,更伟大之牺牲也。”

川康军事整理委员会在重庆召开第二次大会。会上,主任委员何应钦宣布日军在卢沟桥挑衅经过,谓中日大战已不可避免。与会人员闻之愤慨异常,第41军军长孙震当场请缨,愿率所部出川,参加抗战。

中共中央发出《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指出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呼吁:“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贺龙、林彪、刘伯承、徐向前、叶剑英联名致电蒋介石,恳请严令第29军奋勇抵抗,并实行全国总动员,保卫平津,保卫华北,收复失地,表示红军将士咸愿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并电宋哲元等,希望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和华北而战。

中共中央就卢沟桥事变指示北方局在华北工作方针,立即与政府当局及各界领袖协商,“迅速组成坚固的统一战线”。“立即在平绥、平津以东地区,开始着手和准备组织抗日义勇军,准备进行艰苦的游击战。”

毛泽东电南汉宸,以红军及毛泽东的代表名义,与华北当局及各界领袖协商团结抗日具体办法。

外交部派亚洲司科长董道宁赴日本大使馆,就卢沟桥事件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称:“此次事件之责任不在我方,显系日军挑衅,中日关系已至重要关头,不容再趋恶化;日方应立即制止一切军事行动,并与冀、察当局立谋和平解决,藉免事态之扩大。”

驻日大使馆就卢沟桥事件向日外务省口头抗议,要求立即制止一切军事行动。

上海市总工会电宋哲元称:“严拒日无理要求,望令宛平驻军沉着应变,愿率全沪工友,誓为后盾。”

外交部长王宠惠与苏联驻华大使鲍格罗莫夫,数度密商中苏共同预防外患问题。苏联向中国提议共同预防外患之步骤三点:一、以中国政府名义邀请太平洋各关系国开一国际会议,商订集体互助协定。苏联方面允许于接到邀请后,即正式通知愿意参加,如有第三国之一国赞成,即可进行;否则,二、中苏订立互不侵犯协定;三、中苏订立互助协定。王宠惠将会谈要点呈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行政院长蒋介石。

孔祥熙在美国电蒋介石,报告已与美国政府协定以售银所得买进赤金,为发行法币准备。

国民政府明令公布《修正出版法》,凡七章54条,规定出版品不得意图“破坏中国国民党或违反三民主义”,“颠覆国民政府或损害中华民国利益”,“破坏公共秩序”。违者,发行人、编辑人、著作人及印刷人受刑事、拘役、罚金等处分。

穆藕初、杜月笙抵庐山晋见蒋介石,报告上海纱布交易所风潮案真相。蒋介石电令财政、实业两部:纱布交易所一律停止进行,听候司法解决,免涉干预司法之嫌。同日,与该案牵涉之税务署长吴启鼎及苏浙皖区统税局长盛昇颐,由财政部护送赴沪。

1938年7月8日

日军第108师团2000余人,自河南沁阳犯济源,经多次激战,是晚陷济源城。

空军五次轰炸安庆、芜湖日军机场及湖口日舰,报称炸毁日机20余架,重创日舰10余艘。

军令部派苏籍顾问余罗夫抵九江视察第29军团李汉魂部防务,并协助规划作战方略。

毛泽东电示陈光、罗荣桓:第115师343旅目前仍以大力破袭同蒲铁路和太原到离石县军渡之公路、阻敌西渡黄河为主要任务,协助地方发展游击队为辅助任务。

卢沟桥事变英勇抗日之团长吉星文,升任陆军第37师师长。

日本五相会议作出《中国现中央政府屈服的对策》和《中国现中央政府不屈服的对策》:当国民政府屈服时,“帝国将其作为一个政权……使其合并于新兴中国中央政权之下”。屈服的条件:一、“合并或参加建立新中央政权”。二、“改称及改组旧国民政府”。三、“放弃抗日容共政策,采用亲日、满与反共政策”。四、“蒋介石下野”。当国民政府不屈服时,“帝国须更加集中国力,即以作战、内政、外交、经济、策略、宣传等一切努力,都集中于击溃中国现中央政府或使其屈服”。

外交部长王宠惠发表广播演讲,呼吁世界各国采取切实步骤制止日本侵略,勿以物资助日,指出:“道义上之援华与物质上之助日,绝不相容。”

1939年7月8日

日军陷山西沁水县。

日机27架袭柳州,投弹百余枚。

汪精卫发表《我对于中日关系之根本观念及前进目标》声明,要点为:“(一)宣布与蒋介石绝缘,进行和平救国运动;(二)共同防共;(三)亲日,中日提携。”

财政部核准施行《便利内汇暂行办法》。

战区中小学教师服务团团长郭登依据教育部所发《对民先队基本救济办法》,制定实施要领。通知所属中小学班主任遵照严密办理。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及驻日大使因日机轰炸重庆,美侨生命财产屡受威胁,分别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

1940年7月8日

日机88架分三批轰炸重庆,英驻华大使卡尔公馆遭炸。

粟裕率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及江南主力部队自镇江、丹徒间北渡长江,是日到达江都县吴家桥地区,与新四军挺进纵队管文蔚部、苏皖支队陶勇部会合,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7月下旬,成立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任总指挥,粟裕任副总指挥,下辖三个纵队,叶飞、王必成、陶勇分任第1、2、3纵队司令,共7000余人。

军事委员会重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陈诚,统辖湘、鄂、川、黔边地区战事,辖第20、26集团军与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部。

国民党五届七中全会举行第六次会议,决定以全会名义致电慰劳抗战将士及海外侨胞,并通过教育报告之决议案及设立中央设计局、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经济作战部、战时经济会议等要案。会议通过本次全体会议宣言,其要旨为:一、暴日野心无止境,为世界各国之公敌;二、加强奋斗,纠正缺点,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三、同胞同志积极奋起,完成抗战大业。蒋介石致闭会词,策勉党员“抱定党亡与亡,党存与存之决心,把个人的安危、生死、荣辱、祸福,一切托付于党”。

军事委员会任命刘振三为第59军副军长。

1941年7月8日

日伪在华北成立办理劳工输出事宜的“协社”,以大量征发劳工运往日本。

日机52架分两批袭击重庆,英大使馆及卡尔大使私寓中弹被毁。10日,郭泰祺特前往访问卡尔并致慰问。

1942年7月8日

日机从7日至是日轰炸闽省建瓯,第一批八架在市区投弹30余枚,第二批九架投弹28枚。

八路军冀南区部队趁青纱帐期间发起夏季出击。经月余作战,给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的两个旅以歼灭性打击,恢复魏县、漳河、大名、平乡、广宗等地区,开辟邯郸、磁县边,丘县、邢台诸新区,发展了游击队,打开了冀南的抗战局面。

八路军一部攻占山西陵川,毙日伪军120余人,俘12人。八路军攻克陵川后,立即通知第27军将该城让与,仍转回原防。

中正大学战地服务团一行30余人赴赣北慰劳军队,是日在新淦惨遭敌军杀害,团长姚名达教授等多人牺牲。

国民政府令派李迪俊为庆祝多米尼加新总统就职典礼专使。

四川省第三次行政会议成都区会议是日开幕,省主席张群主持并致训词,称此次会议除检讨过去施政,策划今后改进外,特别着重以下两点:一、为本年度本省征实办法的改进。二、为本省临时民意机关之提前成立,已于本年4月奉准施行。此为本省政治上一种重大成就,在各县、市临时参议会成立之初,有及时说明以正观感之必要。于12日闭会。

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会见晋西北士绅参观团,谈他提出“精兵简政”建议的经过和从政半年来对共产党的认识。

1943年7月8日

日舰一艘载800余名日军及大批弹药,在长江经安徽东流上驶,于马当附近触水雷沉没。

伪江苏省省长李士群向汪伪当局呈报南通特区拟定的《强化南通一、二、三、五、七区军事扫荡计划》和《工作方案》,规定运用全力“肃清新四军残余及不良分子,肃清新四军反清乡之各种宣传”,在新四军活动地区编查户口,设置密告箱,实行联保联坐和加强封锁线。

中国战区统帅蒋介石致电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一、对于扩增阿萨姆机场设备及使用海空军策应作战,完全赞同;二、腊戍、保山、利多、英坊出发之陆军亦无异议,但希望美国陆军参加作战;三、使用战列舰3艘、航空母舰8艘,为控制孟加拉湾之基础,以及使用海陆部队控制缅甸沿岸计划可予赞同。史迪威奉电后即集中精力于远征军之训练事务。其助手多恩准将指责中国军政部对远征军训练欠合作:一、未将所需火器移向昆明;二、对于兵员补充未即承办;三、补给制度未曾建立;四、军队编组未即办理;五、陈诚回鄂久未返昆明;六、学生翻译不得力。

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发出关于向国民党发动宣传反击的指示,指出国民党乘共产国际解散机会,准备以武力进攻陕甘宁边区,迫我就范。同时发动宣传攻势,以造成反共舆论。中央决定发动宣传反击,同时准备军事力量,粉碎其可能的进攻。要求各地响应延安的宣传,在7月内先后动员当地舆论,并召集民众会议,通过要求国民政府制止内战,惩办挑拨内战分子之通电,造成压倒反动气焰之热潮,并援助陕甘宁边区之自卫斗争。

朱德再次致电蒋介石、何应钦、胡宗南等,揭露国民党第80军第165师于7月7日下午2时炮击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阵地的罪行,要求予以制止。

军事委员会任命刘进为太行山游击区总司令。

国民政府令免谭绍华驻巴西国特命全权公使,特任陈介为驻巴西国特命公使。

1944年7月8日

滇西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开始向腾冲城区实施包围。第36师攻克观音堂。第198师攻至距腾冲约300米之线。10日后,该集团军基本控制了除来凤山外的腾冲外围大部分地区,即将转入对来凤山和腾冲城区的攻击。

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命令第一线各部(除第42团外)各抽调一个营兵力,至后方进行短期对日军据点攻击演习;其第一线其余攻击部队从继续对日军展开掘壕攻击,并不断抢筑工事,以对日军防御阵地进行包围。同日,炮兵第12团一部亦由雷多空运至密支那前线,以增强对据点之攻击火力。

缅北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8师第114团攻克孟拱城后,沿铁路线继续攻击,是日攻占卡孟公路间火车站日军据点,至11日,进至山克浪之线,将威苏、卡西、恩康、山克浪日军全部击溃。

蒋介石复电罗斯福,对其将史迪威召回中国,统帅中国一切军队的建议“原则赞成”。但有一巨大障碍不能立即实行,“即中国部队和他们的国内政治情况不像其他国家那样简单”。“他们不像现时在缅甸北部作战,为数有限的中国部队那样易于指挥”。故这一建议匆匆付诸实施,不仅于战局无所帮助,亦“会引起误会和混乱,因而损害中美合作”。希望罗斯福派遣一位“完全信任的、具有政治远见和能力的、有影响的个人代表,授予他全权,经常和我合作,并能调整我和史迪威之间的关系”。

蒋介石复美副总统华莱士6月27日来函,告中国正竭尽一切方法以谋抗战力量的增强,并请商承美国总统罗斯福派一私人全权代表来华,以实现彻底合作。甚望阁下大力促成中美合作大业。关于派遣我全权代表常驻美国问题,在宋子文一时未能赴美之前,决派孔祥熙充任此职。

蒋介石电在美的孔祥熙注意史迪威控制中国全部租借物资,若再统率国共军队的后果。并于10日再电孔,要孔向罗斯福进言,说中国军队抗战七年之所以维持不颓,决非如其他国家军队可由一纸命令与纪律,或仅凭能力与学问所能指挥。中国国内的军队性质复杂,不能贸然交史迪威指挥。

国民政府明令褒扬故陆军上将、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令称:李家钰“抗战军兴,奉命出川,转战晋豫,戍守要区,挫敌筹策,忠勤弥励。此次中原会战,督部急赴前锋,喋血兼旬,竟以身殉。为国成仁,深堪轸悼”。应予明令褒扬,交军事委员会从优议恤,并入忠烈祠,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国史馆。

董必武向中共中央报告日寇迫近衡阳,桂林正作疏散,柳亚子、何香凝均向桂东南八步转移,李济深拟向梧州撤退。

重庆文化界知名人士沈钧儒、郭沫若、张申府、邓初民、张志让、茅盾、夏衍、胡风、侯外庐、宋之的、叶以群等联名致电广西党、政、军、学界人士,指出敌寇图犯广西,我们决响应保卫西南的号召,力主采取民主办法,组织人力物力,坚持抗战到底。

1945年7月8日

蒋介石核准军事委员会设置战地政务委员会。该会设正、副主任各一人,处理该会事务,规定由战区副司令长官或省府主席兼任。

国民参政会举行第二、第三次会议,经济部长兼战时生产局长翁文灏作经济及战时生产报告,财政部长俞鸿钧作财政报告。

邵力子请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出席四届一次国民参政会,张表示他已好几年没出席参政会了,这次来渝系加强盟务。只要国民党有诚意实行民主团结,我当竭力促成。他希望国民党顾到国内外局面,不要在11月召开国民大会,要在党派会议上解决一切问题。

孔祥熙自美返抵重庆。

世界基督教会定是日为中国祈祷日,渝教会人士在美国新闻处礼堂举行联合礼拜。

美国第14航空队司令兼中国空军参谋长陈纳德分向蒋介石、魏德迈请辞本兼各职。

(综合、修订自《中华民国史大事记》《中华民族抗日编年》《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八路军大事记》《新四军大事记》《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大事记》“抗战直播”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陈轩甫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特朗普想挽救美国圣诞节,但问题还在后面”

“特斯拉中国员工4年反馈3次,美国总部都没听”

被盟友插刀:日本“遗憾”,韩国“认栽”

卢拉反驳特朗普:世界不需要皇帝

最后关头,印度放话:将从实力地位出发与美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