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为何成为安邦眼里的香饽饽?

来源:观察者网

2015-02-02 15:58

华云

华云作者

产经观察者

谁也没有想到,短短一个月,二级市场上一场170亿元资金大战终结了民生银行持续二十年的股权纷争。这场大战中轮番登场的无不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巨鳄,同时还伴随着民生高层剧烈的人事地震。

1月31日,传民生银行行长毛晓峰被中纪委带走协助调查,随即民生银行宣布毛晓峰辞职;2月1日,民生银行董事长兼代行长洪崎出席投资者会时表示,大股东安邦保险已承诺不会抛售股票,因此民生银行暂时不会考虑停牌。

民生银行最近两个交易日走势

民生银行的承诺并没有安抚资本市场的担忧。今日上午,民生银行出现大跌,盘中一度跌超6%,并带动金融板块全线低开,截至收盘,跌幅收窄,全天跌幅3.17%。此外,今日民生银行H股低开9.95%后,大手笔买单出手护盘,跌幅收窄,截至收盘,民生银行H股跌3.07%报9.16港元。

民生银行巨震前夜融资余额大幅下降,超过20亿融资盘出逃。民生银行原股东纷纷减持,郭广昌清仓,刘永好和卢志强大幅减持。而安邦保险则继续增持,持股比例增至22.51%。

因为安邦保险持有人吴小晖的神秘身份,舆论倾向于将民生银行股权的争斗理解为一场或明或暗的政商资本之间的角逐,但这样的猜测有多可靠?

民生战国

作为中国最大民企、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原本就以股权分散,股东背景深邃,董事势力犬牙交错而闻名。

20年来,其股权之争从未间断过。从上市前夕的股权巨变,到希望系刘永好、东方系张宏伟、泛海系卢志强的明争暗斗,再到几次外资入侵,以及后来的中国人寿、史玉柱、郭广昌等富豪,每一名股东都有着不小的实力,每一次股权之争也都险象环生。然而,多年来,尽管围绕着民生银行的股权争斗不断,但几乎每名股东从未逾越10%的股权红线。

王朝初创 股权三足鼎立渐成

民生银行成立于1996年2月,由工商联负责组建59家企业(48家民营企业)参与发起,注册资本13.8亿元,起初,最大股东广州益通集团公司持股比例仅为6.54%。德高望重的工商联主席经叔平主导筹建民生银行,因此工商联是民生董事会最大股东,享有30%话语权。当时名列第13大股东的刘永好,在工商联的支持下坐上了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宝座,刘永好时任全国政协委员,也是民生银行发起人之一。

成立不久,随着民生银行的业绩持续向好,59名股东之间的争斗之声不时爆出。

1999年,民生银行筹备上市,刘永好将股本扩大至9.9997,(董事会规定持股限制10%)成为第一大股东。加上刘氏家族其他持股,“希望系”持股逾17%。

2000年,民生银行上市前,股权再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涉及股份约63631万股的20余起股权转让,占公司总股本的46.1%。股权趋向集中,泛海集团与东方集团以4000万股并列第二大股东,民生银行董事会正式形成希望系、泛海系、东方系三足鼎立之势。

其中泛海系下泛海控股、船东互保协会及中色建设合计持股23.9%;希望系由刘永好领衔,与其女儿刘畅等合计持股17.05%;东方系的代表为张宏伟,东方集团持有民生银行2.5265亿股,与泛海控股并列为第二股东。后泛海系开始分化,船东互保协会王玉贵与卢志强的联盟并非想象中那么紧密。

三大派系为争夺第一大股拼得你死我活,尤其是希望系和东方系更是全力拼杀。2000年3月10日,东方系持股比达9.42%,逼得刘永好加快动作,迅速增持至9.99%,力保第一大股东地位。

半路杀出个史玉柱

正当三大派系为争夺民生银行控股权之时,史玉柱却半路杀出,成为民生股权争夺战的最大搅局者。2011年3月,史玉柱大举增持民生银行股份。2011年8月,中国人寿提出“一控一参”银行目标,将目标锁定为民生银行,并向民生银行抛出橄榄枝。同样有意控股民生的史玉柱当即炮轰中国人寿,引起轰动。随后74个交易日内,史玉柱耗资38亿元增持民生银行A股42次,晋升为民生银行第六大股东。

由于当时中国人寿势大,为了阻击中国人寿,史玉柱携手刘永好、卢志强等富豪,共御外敌,最终迫使中国人寿罢手。在民生银行的股东中,史玉柱的持股比例一度仅次于刘永好。

2012年9月,瑞信、摩根士丹利等竞相做空内地银行股,民生银行股价一路狂泻。但史玉柱竟全然不顾依旧闷头扫货,而且边买边在微博上炫耀,更扬言“三年内不减持”。

虽然史玉柱在二级市场上翻云覆雨,但他在民生银行董事会中注定不能算是个得势者,在董事的位置上难以寸进,更奢谈控股股东之位。

三分归一统?

民生三国乱战二十年,但随着安邦的进入,民生银行的股权之争或许将画上句号。

2013年11月“神秘人”吴小晖担任安邦保险董事长兼总经理后,安邦强势出击招商银行、金地集团、金融街等A股,所持股份市值超过1000亿元。在谋求招行董事席位未果后,安邦转而强攻民生银行,一举拿到超过17%股份。2014年12月23日,安邦提名姚大峰进入民生银行董事会。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进击,此次民生众股东却没有选择一致抗敌,没有“抵抗 ”只有“迎合”。

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民生银行原第一大股东、新希望集团刘永好于2014年11月12日,清空了所持有的民生银行H股股份。与此同时,在A股市场上,刘永好也于2014年12月26日减持民生银行,持股比例降至7.69%。民生银行另一大股东卢志强也分别在2014年12月3日和2014年12月4日,连续两次减持民生银行A股股票,其持股比例降低至3.09%。此外,复星集团郭广昌已于2015年1月21日清空了其所持有的民生银行A股股份。

刘永好、卢志强、张宏伟三大股东在民生银行史上控股权之争即将成埃落定之时,仍然保持集体沉默。不过,搅局者史玉柱却在1月2日晚于微博上发表评论称:“安邦控股民生,我觉得挺好。有大股东照料,民生未来说不定更有戏。”

打破了民生银行“大股东不超过10%”的先例之后,安邦在A股的持股比例达到了22.51%,H股增持至5.18%,A+H合计持股占比19%。民生的战国时代,也许就此结束。

安邦安民生?

而安邦的任性很快就看到了回报,在安邦增持之后,民生银行的A股股价也由6.71元一度飙升至11.47元。是安邦有钱任性还是背景强大不得而知,但从安邦的闪电行动中看得出,全国性股份银行牌照对安邦打造金控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1年安邦集团战略投资并控股成都农商行,拿下银行牌照。2014年9月,安邦集团还收购了世纪证券,拥有了券商牌照。此外,安邦还在争取基金、信托、期货牌照,种种迹象表明,安邦保险正在朝金融全牌照方向走,意图成为一家类似平安集团的金融全牌照金融公司。利用保险资金良好的良好的现金流,在基金、银行理财等不同业务之间自由切换混业经营,实现资产保值,也符合金融行业发展趋势。

然而,这么多银行股中,安邦又为何偏爱民生?

民生需要安邦。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2015年必然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 经济下行导致不良率的提高,这些挑战民生银行也无一幸免。随着宏观经济下滑使得中小企业蒙受重压,直接连累了民生银行着力打造的小微金融平台的市场发展。 然而,安邦入主后,通过银保互联,安邦可以快速依靠银保渠道销售部的高收益理财产品获得保费;反过来,巨量的保险资金也将为民生银行负债端提供充足的弹药,缓解存款获取压力。

就在2014年12月23日,原大股东刘永好在股东大会上曾公开表示:”对于安邦的大笔增持,我们考虑了好久,是好还是坏?实际上,谁给民生银行带来价值就拥护谁,安邦可能对民生银行的存款和业务发展带来很多积极影响。”三天后,刘永好主动减持股票。

而从股权结构来看,民营银行中民生更易得手。据称安邦拟于2015年启动香港上市,现正在加速完善金控集团拼图。中国的银行业却仍以四大国有行称雄,如果要掌控无疑只能从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优质民营银行中选择,但安邦此前在招商银行董事会席位未能如愿;而民生银行恰恰是唯一一家没有真正控股股东的上市银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只有微弱优势。选择民生也是安邦必然的选择。

保险掌控银行也有先例可循。在保险市场,已有中国平安吞并深发展的先例。所不同的是,安邦通过二级市场增持扩大股份占比,而中国平安是通过直接定向购买深发展股东新桥投资所持股份。对于民生银行而言,如果安邦保险未来由财务投资转向战略投资,会不会复制“平安模式”,仍是一个谜。

责任编辑:一鸣
民生银行 安邦保险 港交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406伤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