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必将摆脱美国霸权束缚

来源:环球时报

2011-02-24 16:57

埃及当前是不是“颜色革命”?答案不能以简单的“是”或“非”来敷衍塞责。埃及局势究竟如何变化,现在也难下结论。我认为中国观察界应该掌握两大关键。第一大关键是当今由美国控制的国际局势表面上似乎稳定,实际上潜伏着各种各样的危机。第二大关键是在信息时代普通老百姓的觉醒,不为人民办实事与不能代表民意的政府很难继续生存。

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难长期安宁

表面上,华盛顿方面十分被动,急于想从左倾移到中间、挽救自己形象。想在明年连选连任的奥巴马当前的内外战略被人形容为“泥鸽”。他一方面怕美国自由民主派骂他站到“人权”与“革命”的外面甚至反面,另一方面又知道如果埃及变成另一个伊朗,那他明年就只能以“一届总统”告终。他的尴尬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些西方人从未放下“白种人包袱”。西方文明中总有一些因子带有强烈的侵略性、干涉性、统治性,这在从哈佛大学校园发迹的“文明冲突论”中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只要看美国那么多记者去到开罗“解放广场”欢呼以及自由民主派评论家在穆巴拉克下台后的那种得意忘形,就可以证实西方文明在当前中东动乱后面有一只黑手。

芝加哥大学研究自杀恐怖问题专家佩普最近新书认为,要使伊斯兰反美自杀“人弹”恐怖活动釜底抽薪,就要把美军从伊斯兰国家撤出。这等于间接承认美国本身,特别是以“文明冲突”为主导的美国全球战略就是繁殖反美自杀“人弹”恐怖的主导因素。今年美军撤出伊拉克以及开始从阿富汗撤军后局势怎么发展,大家都心中没数。世界实际上是处在新一轮国际风暴即将来到的前夕,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安宁与稳定不会长此下去。

中东动荡是摆脱美国控制的历程?

有人形容当前中东的动荡是继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阿拉伯民族主义者掀起的脱离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起义”的现代翻版(即“第二次阿拉伯起义”),并且认为动荡的结果会是中东各国相继摆脱美国霸权的束缚,会出现更多近似伊朗的、以伊斯兰文明为中心的阿拉伯国家。穆巴拉克执政30年来对缓和以色列与阿拉伯民族主义之间的冲突,与对防止中东伊斯兰极端化是有一定贡献的。正因如此,穆巴拉克政权长期得到美国道义上与财政上的大力支持。一个伊朗已经够美国头痛了,如果中东在“后穆巴拉克时期”再多出一些和美国唱对台戏的阿拉伯政权,就会加大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以色列就会没有安宁,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就会削弱,更会严重影响中东向美国稳定、廉价地供应石油,这对当前美国走出经济萧条会加大障碍。

埃及当前面临的是“改朝”与“改革”之间的选择。“改革”就是选择民主与现代化的方向,“改朝”就是由军队控制局面推行“没有穆巴拉克的穆巴拉克主义”。后一选择当然必须由美国配合才能成功。美国对埃及军队的投入非常大,两军之间关系也颇不寻常。美国也不愿看到埃及军队失势,怕那样会导致反美政治力量掌握政局。

长期看,总的趋势将会是,一方面美军从所有伊斯兰国家撤出,美国重新回到“门罗主义”的全球战略框架;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整个伊斯兰世界必然会摆脱西方的控制而登上国际舞台。其实,美国人认为伊斯兰国家不纳入美国式的“民主”轨道就会向宗教极端主义发展的观点,近乎杞人忧天。伊斯兰世界本身也会与时俱进地不断现代化,美国的干扰反而把事态弄僵,伊拉克与阿富汗的发展就是例证。再有,如果不是过去几十年来美国在中东极力扶植落后、专制、对百姓生活麻木不仁的腐朽政权,中东现代化也不会变得这么糟。

用埃及局势影射中国是幼稚的

此外,这次中东各国抗议浪潮之所以迅雷不及掩耳,主要由于高科技发达,美国发明的推特、脸谱、视频网站等“社会联通”机制的玩意儿,在其他国家也迅速推广。然而互联网的“推动器”之所以发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埃及人民愤怒的“道”的存在。反过来说,若政权背“道”而驰,必然丧失人心。

有人想以埃及局势来影射中国,《洛杉矶时报》甚至以“惶恐”来形容中国的心态。事实上,把美式思维中的“民主”与“独裁”两元论硬扯进中国的实际中来,这样的言论是幼稚的,结论也颠倒是非了。

且看美国式的“民主”,虽然推特、脸谱、视频网站普世化了,但近十年来,美国党派政治使许多惠民政策难以推行,人民生活水平举步不前,民族自信心越来越低落。而民意调查半数人认为,中国必成世界最大经济强国,可见政府是否“得人心”,还得看它是否魄力大、效率高、方向对头。而且中国朝向民主目标的政治改革只能结合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方面的动力,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像中东一些国家那样广场聚众示威的做法已经行不通了。当然,中东的动乱也进一步坚定中国各级政府的信念,时刻要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行动指南。

责任编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内塔尼亚胡遭以战时内阁成员下“最后通牒”

“至少一代人不会把西欧视为合作伙伴”

“美国居然在锯自己骑着的那根树枝,蠢得可怕”

换一种方式,让国宝“回家”

矛头直指哈尔科夫,普京首次公开俄军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