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论”难救卡恩

来源:作者博客

2011-05-26 13:05

法国左翼社会党最热门的潜在总统候选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现任总裁、G20等世界最重要的峰会当然出席者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在美国被拘捕并被控强奸未遂等罪名,对全球政界都是“晴天霹雳”:毕竟一位世界闻名的政治家以这种方式成为国际主流传媒头版头条新闻,实在是空前罕见的。目前美国司法程序才刚刚开始,但斯特劳斯—卡恩的政治生命看来已经被他自己划上了最终的句号。除非……除非“阴谋论”者的说法能够让一切翻盘!

“阴谋论”已经成为现代国际政治生活中一个“常态”。任何重大事件,在官方说法的背后,总有“阴谋论”出现。从本?拉丹被击毙,到这次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涉嫌强奸案,无一例外。一桩冲击国际舆论的重大事件要是没有“阴谋论”伴随的话,那倒真会成为“例外”。这也证明,世界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正在遭到受众的深刻质疑。斯特劳斯—卡恩(以简写DSK著称)事件更是从一开始就出现“阴谋论”,足以在未来新闻史上留下一个典型的授课例子。

显然,DSK事件深深冲击着法国舆论。DSK双手戴铐被五名警察押送法庭的画面震撼了全法国,甚至全世界。应该强调的是,DSK运气“不佳”,因为事发时他身在美国,而法美两国在法律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要是在法国的话,出现对DSK类似指控时,法庭将指定一名预审法官来对被指控的罪行进行调查,然后决定是否对被指控的嫌疑人提出司法起诉。在此期间,被控人受到“无罪推定”的保护,将不会失去自由,因此DSK被双手背铐、警察押送的画面是不会出现在法国的。而在美国,只要控方有指控证人并提出一定的罪证,就能将嫌疑人告上法庭。法庭在对原、被告双方的证据等进行对质后,法官将就此做出决定,或接受指控并关押嫌疑人,或认为控罪证据不足而释放嫌疑人。DSK事件中,法官已经决定关押斯特劳斯—卡恩。下一步将由陪审团决定是否对嫌疑人正式提出起诉,并进入司法审判阶段。正是由于这一差异,斯特劳斯—卡恩从被指控的一刻起,就遭到美国警方的追捕、关押。这在美国非常“正常”,而在法国,则对舆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事实上,如果此事发生在法国,DSK很有可能……有惊无险!不管怎么样,在这一画面传遍法国后,很多政治学者都认为,斯特劳斯—卡恩的“总统梦”将很有可能已经“梦碎”纽约了……

但斯特劳斯—卡恩的支持者却并没有放下武器。从此事发生的第一刻始,“阴谋论”就开始盛传。所有的矛头都指向右翼执政党“法兰西公民联盟”的一位年轻党员:约纳坦?毕内。毕内是第一个发布DSK被捕消息的人。上周六24日巴黎时间22时59分,毕内第一个发出一则“推特”信息,称“我在美国的伙伴称,卡恩可能因涉嫌性侵犯而在旅馆被警方逮捕”。这一消息确实有令人蹊跷之处:这时DSK显然还没有被捕!因为根据还没有任何媒体发出这一信息。整整过了一个半小时以后,也就是巴黎时间24时30分,纽约邮报网站发出的“从纽约警方获得的”第一条涉及卡恩的消息称,“当地时间下午16时45分(即巴黎时间22时45分),身穿便衣的纽约警方突然登上法航一架准备飞往法国的飞机,带走了坐在头等舱内的IMF总裁、法国政治家斯特劳斯—卡恩”。“阴谋论”都从中看出一个“巨大的破绽”:在毕内发出“推特”信息时,卡恩刚刚被警方从飞机上带走14分钟,毕内在纽约索菲代尔大饭店的伙伴怎么可能会“看到卡恩在饭店被捕”呢?法国“邮报”网站立即就此发表了一篇质疑文章,几小时之内,文章点击率超过11万,卡恩被捕“阴谋论”于是立马传遍巴黎。
“阴谋论”还将矛头指向另外一名右翼执政党“法兰西公民联盟”的年轻负责人阿尔诺?达西埃。他是法国总统萨科齐2007年大选时网络助选的负责人。他在卡恩被捕的“推特”消息刊出几分钟,第一个在他的微博上做出反应,指控DSK。“阴谋论”者指出,不久前斯特劳斯—卡恩在巴黎就曾爆出“保时捷”丑闻。当时一张卡恩夫妇正从一辆豪华型的“保时捷跑车”下车,被人偷拍到一张照片并发表出来。这张照片立即使舆论大哗,选民质疑这位左翼总统候选人过着“奢华、腐朽”的生活。而支持卡恩的人发现,这张照片的始作俑者,恰恰就是达西埃。两者一联系起来,使法国左翼社会党的部分党员和部分舆论,认为卡恩性侵犯事件“一定是右翼设下的一个陷阱”。此外还有说法,认为卡恩作为当今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显然遭到国际势力设下的阴谋圈套”,有的法国社会党议员如是说。DSK本人似乎对此也早有预感:他曾在上个月接受法国《解放报》采访时表示,“我确实喜欢女人,那又怎么样?”“有照片或证据就拿出来吧”,他表示。在《解放报》记者的追问下,DSK承认,他最担心的就是目前发生的这一幕:一场“假”强奸事件。《解放报》写道,斯特劳斯—卡恩想象“会有人花个五十到一百万欧元制造一桩强奸案”来指控他。这一采访也成为“阴谋论”的起因之一。事实上今天卡恩阵营已经开始反击,他的支持者几乎众口一词地表示,到目前为止,所有指控都只看到控方的说辞,而卡恩的版本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见报。所以事实究竟如何还有待澄清。

“阴谋论”往往利用任何事实上有矛盾的地方来做文章,特别是在当事人的份量足够重、影响力足够大时,就必然会出现。事实上,是否相信“阴谋论”,往往与事实或推论没有太大关系,而与每个人对事件所采取的立场有关。当记者们到斯特劳斯—卡恩担任市长的选区萨尔萨斯省采访时,当地左翼民众几乎没有人相信卡恩会试图“强奸”。而在其他右翼民众占上风的地方,选民则几乎众口一词地认定,DSK完全有可能做出类似的事件。左右翼阵线分明地对DSK事件做出反应。国民议会巴黎选区右翼议员贝尔纳?德布雷声称,他打电话给DSK下榻的饭店的朋友,了解到这并不是DSK第一次发生类似的丑闻。过去都被饭店所掩饰过去了。被侵害的职员对饭店上层早已不满。这次终于未能逃过一劫。因此德布雷声称,“对法国来说,这事真是丢脸,是极大的耻辱”。

应该强调的一点,是卡恩作为法国左翼总统候选人的热门人选,有着非常复杂的背景。斯特劳斯—卡恩是一位出生在摩洛哥、移民法国的犹太裔政治家,在法国既有强大的支持力量,同时也有着众多的政敌。在法国,一旦涉及犹太裔,事情往往会变得非常复杂。“阴谋论”也因此特别盛行。只不过指控方和受害方这一次似乎换了一个角色而已。惟一可以肯定的是,卡恩在“女性问题”上绝不是一个无可指责的人物。法国圈内非常了解,斯特劳斯—卡恩的私生活并不是那么“干净”。金钱和女人,是斯特劳斯—卡恩的两大弱点,这在法国政界是尽人皆知的。不过好在斯特劳斯—卡恩是在法国从政,私生活在这个“浪漫”的国度,往往被视为“不算”什么的“小事”。就在斯特劳斯—卡恩被任命为国际货币基金总裁时,法国解放报的一位女记者就写道,斯特劳斯—卡恩在对待女性问题上,常常走到性骚扰的边缘。在法国几乎所有女记者都知道。在法国,DSK往往能够平安无事,但到了美国,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逃过法律的制裁了。事实果然如此。2008年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干事的斯特劳斯—卡恩就因在美国与一位下属发生暧昧关系而差一点被迫下台。当时他成功地动用各种手段迫使那位女经济学家皮罗斯卡?纳吉辞职而逃过一劫。但事后纳吉指控斯特劳斯—卡恩“利用其职权强迫她与其发生性关系”。这一切都在记者米歇尔?多布曼的一本《DSK(斯特劳斯—卡恩)的真实故事》的书里有着详细描述。因此,这次的“阴谋论”尽管也从网络侵入了传统媒体的领域,但相信者似乎并不多。相反,今天法国媒体纷纷挖出卡恩过去的种种性丑闻。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女记者、作家特丽斯塔娜?巴农对卡恩的指控。2007年巴农在一个专题电视节目里就提到了此事。当时卡恩的名字被电视台“过滤”了。巴农的母亲是社会党地方选举的候选人。出于竞选考虑,其母不让巴农对卡恩提出起诉。巴农与卡恩非常熟悉,她是卡恩前妻的教女,卡恩女儿的好朋友。巴农今天表示,她也正在考虑起诉卡恩。正所谓“祸不单行”啊!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幸亏”此事发生在美国,“幸亏”此事发生在今天。如果发生在法国,或另外一个南方国家或其他“小国”,受害者很有可能永远也讨不回公道了;而要是发生在大选之后,发生在“法国总统身上”的话,那时对法国形象的冲击,将实在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政治家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并不是“私人小事”……

责任编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收到警报的时候,洪水已经淹没了营地”

“中国又反击了,欧洲认清现实:无牌可打”

金砖声明不点名批美国,“G7不再主导世界”

贝森特也威胁上了:赶紧谈,否则...

对马斯克的首个实质性反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