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热津斯基:该向单边主义的帝国告别了

来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2011-10-04 11:42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9月19日文章】题:全球政治新秩序(作者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全球政治正在发生的变化对我们所有人构成了共同挑战。

相互依存不是口号

让我先提出三个主要观点,然后逐一简略说明,最后提出一项妥善建议。

首先,全球和平面临的威胁不光是20世纪那种不切实际的狂热,还有全球政治觉醒的动荡局面所蕴含的混乱性和复杂性。

其次,全面而持久的社会进步要靠民主参与而不是独裁动员来维系。

第三,在当今时代,只能通过大规模合作而不是帝国统治来促进全球稳定。

20世纪充斥着依照不切实际的蓝图、以野蛮专制手法来重建社会的各种狂热的意识形态活动。20世纪的欧洲人最清楚要为这种过分简单和傲慢的意识形态狂热付出多么惨重的生命代价。所幸当今除了少数极个别的例子(如朝鲜)之外,不太可能出现新的大规模空想社会工程。

重要原因之一是在21世纪,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整个世界政治觉醒的局面。世界各国民众躁动不安,他们相互联系在一起,他们痛恨相对的社会匮乏,他们日益厌弃独裁政治动员。我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认为,从长远来看,民主参与是社会进步和政治稳定的最可靠保障。

然而,在全球舞台上,日益强烈的平民主义愿望,加上打造化解政治和经济危机的全球共同对策所蕴含的困难,构成了国际秩序紊乱的危险。面对这种危险,德国、俄罗斯、土耳其、中国和美国都不可能单枪匹马地拿出有效对策。不错,只有把广泛的共同民主价值观作为基础,建立更大规模的合作框架,才能有效消除潜在的全球动荡,化解普世福祉乃至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新挑战。

事实上,相互依存不仅是一句口号,也陈述了重要现实。美国意识到自己需要把欧洲作为全球盟友;与俄罗斯的合作对彼此有利,而且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好处;与快速崛起的中国在经济和金融上的相互依存关系具有特殊的政治敏感性;与日本的关系不仅对两国十分重要,而且关系到太平洋地区的福祉。德国决意在欧盟框架内打造一个一体化程度更高的欧洲,同时加强与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可以放心地与俄罗斯建立互利的经济和政治合作。

和解合作前景光明

将近100年前,土耳其在很大程度上以欧洲为样板,启动了社会和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如今,作为一个经济活跃和政治民主的国家,同时也是北约成员国和俄罗斯的友好邻邦,土耳其承担了更加重大的区域责任。俄罗斯意识到,国家的现代化和民主化是相辅相成的,是其发挥重要国际作用的关键,所以也希望与欧洲、美国、当然还有充满活力的东部邻国中国建立更广泛的协作关系。

因此,时机已经成熟,该把我们共同的价值观和利益转化为更加全面的关系了。这需要我们有意识地促进有历史宿怨的民族真正实现和解。

如果不是法国和德国有意识地共同努力,促进真诚和深入的民族和解(不光是在官方层面,主要是在民众之间),欧盟当今就不可能存在。如果德国和波兰没有采取类似的和解行动,欧盟就不可能接纳中欧。

鉴于在民众对民众的层面上,美国与俄罗斯之间从未有过真正深重的敌意,所以随着美国和俄罗斯扩大合作,可能会形成一个规模更大的合作框架。

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面对现实:在今后数十年里,区域间的大规模合作将是全球福祉的关键。

充满活力、人口众多的亚洲国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有早先的日本,以及不久后的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日益崛起为重要参与者,此外还有关系日益密切的亚洲国家间组织,都体现了世界各区域展开大规模合作的好处。事实上,亚洲地区内部越是加强区域合作,欧洲20世纪的惨痛历史就越不可能在亚洲重演,新东方与旧西方之间也就越有可能展开广泛合作。

此类合作的可能性也表明,如果能避免爆发新的大规模冲突,那么在今后数十年里,政治觉醒的世界人民可能最终将共享普世的政治文化,但会出现不可避免的地区性调整。在这种大环境下,以宪法为基础的民主原则将加强全球合作。日本、韩国和印度都体现了跨文化民主普适性的全球潜力。

考虑到当前的历史悲观主义倾向,我们有必要指明这种比较给人以希望的前景。因此,在地缘政治方面,我们也有必要展开具体而务实的思考,考虑我们如何能耐心地逐步推进,使这样一种充满希望的未来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投票显示,美以遭前所未有孤立”

30万平民撤离,“美国为阻止进攻向以提供机密情报”

“以军说那里是安全的,他们照做了,结果呢?”

新战线还是佯攻?俄军南北两线同时行动

来华试乘后,“凭啥中国人要永远买西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