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黄沙见碧水——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全纪录
来源:观察者网
2023-07-18 16:23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乌拉特前旗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改道形成的河迹湖,位于黄河几字湾的顶部。在蒙语中,乌梁素海的意思为“红柳湖”,是黄河流域面积最大的湖泊湿地,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水质净化、防凌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国北方多个生态功能交汇区和控制京津风沙源的天然屏障。
夏季,是乌梁素海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曾经的乌梁素海是水草丰茂,候鸟云集。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由于乌梁素海自然补给的水量减少,流域内的山脉草原的荒漠化侵蚀加剧。以及矿山的无序开采导致了工业废水、废料等污染源排放明显增加。乌梁素海流域面积大幅减少,草原持续退化沙化。
2008年5月,由于乌梁素海接收了河套灌区90%以上的农田退水,该地区的的水体内氮、磷等元素含量超标,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爆发了大面积的黄藻,覆盖面积达8万多亩,持续时间超5个月。乌梁素海水质也因此被评为劣V类,是水质最差的一类。
让黄河明珠乌梁素海恢复生态功能,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国家战略落地见效亟待解决的任务之一。
中建集团旗下的中建一局承建了内蒙古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试点工程,该工程在国家在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沙工程中排名首位,是全国最大、实施最早、业态最全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工程,沙漠治理面积位居全国同类工程前列,治理流域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内含5种业态,9项子工程,工程难度大,治理种类多,施工环境尤为艰巨。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中建一局将尊重自然差异治理为主要原则,按照因地制宜、重点突出的规划方法,将乌梁素海流域的生态保护分为6个主要治理区域,形成4区一带一网的生态安全格局,围绕矿山补水、湿地等生态要素,着力解决流域内水环境问题,土壤沙化、盐碱化、矿山过度开发,草原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固沙
黄河水在河套灌区灌溉完农田后汇入乌梁素海,再经过乌梁素海的过滤流入黄河,而乌兰布和沙漠就在河套灌区附近,逐渐向东逼近的沙漠化会污染乌梁素海的水源,将泥沙带入河床,造成河床的淤积。因此,治理乌梁素海就必须要治理沙漠
面对茫茫沙漠的治理,中建一局的项目团队首先做的事情就是修路。利用水沉法,将沙漠化整为零,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区域。修完路以后要对沙丘进行平整,而做好平整后,则就要进行压沙。完成压沙后便可以种植梭梭树、肉苁蓉。与此同时还要铺设水利工程,通过智能灌溉系统供水,提升沙漠治理的效果。
在沙漠治理过程中,中建一局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研发并采用了不少全新的技术。为了提高压沙效率,中建一局的项目团队研发出了轻型压草覆沙机械。过去的压沙覆草都要靠人工来做,效率低下不说,完成的质量也不好。通过使用研发的轻型压草覆沙机械,使得压沙覆草的效率相较于传统人工作业提高了五十倍。实现了规模化的项目治理,是治沙防沙的一大利器。
除了轻型压沙覆草机械,中建一局还发明了梭梭-肉苁蓉种同步种植一体机。在过去,通常都是梭梭树种植生长三年后才会继续种植肉苁蓉,而通过创新研发的梭梭-肉苁蓉种同步种植一体机,就可以将肉苁蓉尽早的种植下去,产生经济效益,更好更快的惠及当地的人民。
养林
为了改善山林的生态建设,中建一局的项目团队采用了林草结合的修复模式,结合当地的地质土壤条件,选择种植
山桃、山杏、酸枣、苹果,飞播花棒、杨柴、籽蒿形成生态型防护网,增加区域森林植被面积2.3万亩。
这些植被的种植不仅可以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还能产生极高的经济效益。山桃、山杏、苹果等植株结果后可以拿去卖钱,在树下还可以同步种植特定品种的瓜果来扩大收益。在实现生态治理的同时,还为当地的居民带去了客观的经济收益。
针对林草修复,中建一局的项目团队还应用了两大技术来为乌拉山的生态建设保驾护航。一是开展精准化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研发,结合土壤水分监测系统,构建基于不同植物不同生长时期水分、养分需求的全自动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实现精准灌溉。二是首创飞播造林新方式——无人机飞播,万亩飞播抛撒绿色。项目通过改造播撒系统、为无人机安装播撒口、结合飞行高度计算播撒角度、对播撒口进行切割打磨,最终达到了可行性要求,无人机飞播面积1万余亩,相当于1000个足球场。
治水
环境好不好,候鸟先知道,现如今的乌梁素海早已绿苇摇曳,飞鸟翔集,是我国最大的疣鼻天鹅繁殖基地,乌拉特前旗也因此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疣鼻天鹅之乡”。
为了保障乌梁素海的水生态安全,项目团队采取了对原海堤加高培厚、碾压、护坡三步施工进行综合整治,治理达68.76公里。
第一重加高培厚,首先对于原海堤路面草根、腐殖土等影响堤防填筑的杂质进行清理,然后就近从海堤两侧进行取土,对海堤两侧取出的湿土进行翻动晾晒,将晾晒土运输至已处理完成的旧堤进行加高培厚。第二重是碾压,对原海堤清理后,在第一次铺填前进行平整压实,并在培厚过程中进行分层碾压。第三重使用新型护坡材料——蜂巢格室,由于乌梁素海具有水面宽广,水深小的特点,风浪极易对坝坡造成破坏。蜂巢网格独特的结构可以减小水流对边坡土体的侵蚀,为此在海堤靠水侧采取蜂巢格室进行护坡工程,达到设计标高后,对边坡进行修理。
2022年10月,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修复项目进入整体验收阶段,项目累计完成沙漠治理面积4.22万亩,种植梭梭树苗等苗木1500万株;修复矿山面积70.635平方公里;修复林草3.3万亩;完成海堤路修缮68.76公里。乌梁素海流域生态治理修复项目完工后,将使“北方防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每年可减少100万立方米的黄沙流入黄河,使黄河中下游水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并推动流域内3.7万人口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