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工作被AI取代?钟义信:智慧无法被机器制造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3-26 22:05

3月26日,观察者网科创类谈话节目《心智对话》以“AI与国运:中华文明与人工智能的历史性相遇”为主题,邀请了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学技术中心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理事长钟义信,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谢耘,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李波,对谈人工智能的潜在发展路径。

虽然人们对AI改善生活有很大的期待,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对自身岗位被取代的担忧。

针对这个问题,钟义信将人类的智力区分为“智慧”和“智能”两种类型,分别对应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不可以把人工智能理解为人工智慧。

他以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打比方,诸葛亮这类人物是“智慧型”的,可以运筹帷幄,制定作战方略。而关羽、张飞、赵云之类的武将则属于执行层面的“智能型”。

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智慧”为“智能”提炼了人类发展应解决的问题,预设了合理的目标,同时提供了一定的知识。

他进一步解释道:“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发展等目的,‘智慧’认识世界、提出问题、定义问题、设定目标并提供关联知识,而智能以接收到的问题、目标、知识为依据——有时知识不足的情况下还要补充学习——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目标。”

钟义信指出,机器可以模拟人的“智能”,它能否超越人的“智能”可以继续观察。但另一方面,“智慧”是不可用机器来制造来实现。因为智慧与人的目的紧密相联。

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学技术中心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理事长钟义信 观察者网

钟义信指出,机器可以模拟人的“智能”,它能否超越人的“智能”可以继续观察。但另一方面,“智慧”是不可用机器来制造来实现。因为智慧与人的目的紧密相联。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张荃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两件“国之重器”,同一个幕后功臣!

直播:AI与国运——中华文明与人工智能的历史性相遇

算盘珠子崩一脸:跟中国争,得搞国有化

特朗普拟对中国下“毒计”,美国农民“被吓傻了”

这也能扯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