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I即将到来?谢耘: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还有局限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3-26 22:19
3月26日,观察者网科创类谈话节目《心智对话》以“AI与国运:中华文明与人工智能的历史性相遇”为主题,邀请了北京邮电大学智能科学技术中心教授、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理事长钟义信,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谢耘,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上海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李波,对谈人工智能的潜在发展路径。
谢耘观察道,大语言模型出来之后,燃起了人们对AGI(通用人工智能)的热情,因为它是个语言模型,所以不论提什么问题都获得某种回答。
“我不是泼冷水,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科学的理论可证实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路径。另外,从实践上来看,目前的技术手段其实都是有局限的。”他表示。
谢耘补充说,大语言模型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和人类的理解不一样,其所理解的是我们创造的意义的一种折射,但不等价。所以即使从文字符号的层面来讲,大语言模型这个技术也不可能完全地解决问题,这是它的机制决定的。
谢耘指出,通用AGI的说法本身存在问题。虽然人脑可以处理各种各样的任务,但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其脑子都有局限。因此,模仿人脑的通用人工智能一旦变成了一个现实系统,它一定受时间、受资源、受空间的制约。不管底层机制有多么了不起,但最终形成的功能将不是通用的。
关于具身智能,谢耘认为,这是下一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计算机不止处理文字符号,还应自己去获取信息,感受环境。
“但具身智能可以做到什么程度,现在还很难判断。因为我们还是缺乏理论,”谢耘解释说,“具身智能是在用传感器模拟人对世界的感受。但人的真正核心在于意识活动。对人的智能过程,本身我们是缺乏理解的。当我们给计算机配上了传感器,再加上大语言模型和其他的人工智能技术之后,一定会往前走一步,会解决更多的问题。但是它是不是就会变成通用人工智能?这个现在没法判断,要等待时间检验。”
东方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谢耘 观察者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