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高官:美国及其盟友的阿富汗计划从一开始就大错特错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8-19 17:38

(观察者网讯)面对阿富汗局势的巨变,《华盛顿邮报》15日发布文章《从傲慢到耻辱:美军正在应付其阿富汗计划的惨败》。文章指出,阿富汗军队在短短几周内几近崩溃,促使军方和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反思近20年来的失败。

文章援引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向阿富汗增兵计划的策划者之一米歇尔·弗卢努瓦的话称,“回顾过去,美国及其盟友从一开始就大错特错。其标准建立在我们的民主理想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阿富汗可持续或可行的基础上。”

《华盛顿邮报》文章截图,作者Greg Jaffe为该报政治记者,2009年加入,此前供职于华尔街日报

文章指出,对许多人来说,这场灾难的根源要追溯到战争初期。当时塔利班刚被赶下台,大约二十几名阿富汗知名人士在德国波恩会晤了美国政府、北约和联合国的官员,准备按美国及其欧洲盟友的形象精心打造一个阿富汗新政府。

2001年11月15日,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士兵乘坐直升机进入阿富汗。(人民视觉)

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向阿富汗增兵计划的策划者之一、国防部前副部长米歇尔·弗卢努瓦说,“如果你看在波恩制定的阿富汗宪法,它试图创建的是一个西方民主国家。回顾过去,美国及其盟友从一开始就大错特错。其标准建立在我们的民主理想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阿富汗可持续或可行的基础上。”

弗卢努瓦事后承认,共和党和民主党政府都犯了同样的错误,他们继续以相同的热情,追求那些与阿富汗几十年经验背道而驰的目标。到2009年奥巴马就职时,几乎所有人都清楚,美国正输掉这场战争。为逆转塔利班的势头,奥巴马签署增兵计划,使驻阿美军规模增加一倍多。弗卢努瓦说,她最初对该计划奏效抱有希望。访阿期间,她频繁会见年轻的阿富汗人,包括妇女团体,他们与美国对这个国家的愿景一致。但这些人比不上阿富汗政府内部的腐败。

弗卢努瓦说,她和其他美国官员明白,鉴于所有美国资金都在阿富汗流动,会出现“轻微的腐败”。2010年,在增兵行动开始后,美国官员发现了更深层次的腐败,这危及着美国的战略,因为这一战略依赖于树立阿富汗政府的合法性。“我们意识到这行不通,”弗卢努瓦说:“我们下了很大的赌注,结果却发现我们当地的合作伙伴腐败得要命。”

奥巴马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访问巴格拉姆军事基地。(IC photo)

与此同时,美国现任和前任官员正试图弄明白,为什么一个耗时20多年、耗资1000多亿美元建立起来的政府和安全部队会如此迅速地崩溃。

长期担任驻阿美军指挥官顾问的卡特·马尔卡西安认为,阿富汗部队之所以羸弱,除了他们严重依赖美国,还因为缺乏能够引起阿富汗人共鸣的统一事业。相比之下,塔利班成员为他们的文化和伊斯兰教而战。马尔卡西安说,他们“代表了某种鼓舞人心的东西,某种让他们在战场上变得强大的东西,某种与作为阿富汗人的意义紧密相连的东西”。

当地时间2021年7月5日,距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约50公里,美军撤离后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IC photo)

文章指出了美国力量的局限性,并提出一个更广泛的问题,即阿富汗灾难性的、尴尬的失败将如何限制美国外交政策演进。如今,“9·11”恐袭和阿富汗战争吸引了许多军事指挥和外交政策上的后起之秀为政府服务。在经历上世纪90年代低风险维和任务后,美国及其外交政策在2001年之后的几年里似乎突然成了世界的中心。

似乎可以肯定的是,今后几年,(美国对)军事力量的使用将受到在阿富汗这种烫手经历的影响。美国外交政策将以更温和的野心为指导,尤其在权衡使用军事力量时。另一种可能是,美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关注流行病或气候变化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美国的领导和全球的应对。

同时,外交政策建制派已日益将重心转移到与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竞争上。

《日本经济新闻》8月16日评论称,“阿富汗危机令拜登专注于中国的努力受挫”。(网站报道截图)

曾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担任五角大楼文官的约翰·甘斯说,在“野心、自负和影响世界大事的欲望”驱使下,整整一代美国领导人都跃跃欲试。

甘斯提及,已有60多万美国人死于新冠,远远超过过去20年美国死于恐怖主义和战争的人数。但目前看来,这些威胁不太可能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中心议题。拥有7400亿美元预算的五角大楼,在可自由支配开支中所占的份额仍比任何其他政府机构都要大。

文章最后指出,大多数外交政策专家都同意:美国需要抑制对其武装部队的自信。阿富汗战争老兵邓普西说:“我们对我们的军队非常自信,不可避免地会越界。一个不受约束的军事官僚机构永远不会产生好结果。”

责任编辑:吴梦琦
阿富汗 美国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TikTok只是烟雾弹,美情报机构才无时无刻不在…”

获得军援后以色列不会违反国际法?美国多部门:不可信

最后通牒?以色列放话“要么签,要么打”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