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渲染:和中国的不对称斗争中,立陶宛已成“有毒标签”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2-23 18:19

(观察者网讯)当地时间2月21日,《纽约时报》以“在与中国的不对称斗争中,立陶宛成为有毒的标签”为题发表文章,称允许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惹怒中国后,立陶宛对华进出口都遇到困难,甚至只要与立陶宛沾边的商品都有被禁止进口的风险,立陶宛已成“有毒”的标签。

文章还称,对于立陶宛的处境,欧盟和美国仅提供口头支持,“除此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让立陶宛自生自灭”;面对这种情况,立陶宛总统和民众似乎越来越怀疑政府的政策。

《纽约时报》截图

文章开头先讲了一家位于立陶宛的芯片制造商Brolis集团的故事,称去年立陶宛与台湾地区接近导致立陶宛奶制品等对华出口受阻时,这家公司并没有太担心,因为其不对中国出售产品。

“但这只是个开始”。《纽约时报》引述Brolis集团创始人克里斯蒂安·维兹巴(Kristijonas Vizbaras )的话说,任何带有“立陶宛痕迹”的东西,无论多么微小,都有被中国禁止进口的风险,比如使用了立陶宛制造的小型部件的德国汽车。

“不幸的是,立陶宛已成为一个有毒的标签”,维兹巴感叹,中国的经济实力使其对全球供应链具有不可抗拒的影响力,因此,有能力在供应链上与立陶宛有关的任何地方进行打击。

Brolis集团工厂的员工 图源:纽约时报

报道称,考虑到其外国客户想要避免被列入中国的黑名单,Brolis集团最近放弃了在立陶宛建造一座5000万美元的工厂的计划,转而希望在比利时建厂。

《纽约时报》称,立陶宛允许设立所谓“台湾代表处”,中国对此感到愤怒并停止从立陶宛进口,这并不令人意外。但出乎意料的是,中国也停止了对立陶宛的出口,使制造商无法得到所需的零部件和材料。对此,文章引用立陶宛经济部副部长内利乌普西内(Jovita Neliupsiene)的话称,“理性来讲,一个国家禁止自己的出口是非常不寻常的”。

报道举了个例子,立陶宛一家小型滑翔机制造商所需的大部分材料来自德国,但也需要中国的一些小却重要的零件,但中国供应商拒绝向其出售。当该公司转向爱沙尼亚的一家公司订购这些零件时,供应商很快发现最终买家在立陶宛并停止了销售。这家公司老板慨叹,“任何与立陶宛有联系的人都不能向中国出口或从中国进口”。

这种时候,屡次力挺立陶宛的欧盟和美国似乎都消失了。

今年1月,欧盟在世贸组织对中国提出申诉,称中方对立陶宛的行动“非法且具有歧视性”,但《纽约时报》评价称,“除此之外,它在很大程度上让立陶宛自生自灭”。

文章称,尽管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博雷利(Josep Borrell)曾公开承诺支持立陶宛,私下却敦促立陶宛将代表处改为“台北”。美国也曾承诺与立陶宛一起对抗中国,但几乎没有提供具体的支持。

立陶宛外长兰茨贝尔吉斯 图源:澎湃影像

文章还提到,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也是立陶宛与台湾地区更紧密关系的推动者, 1 月曾前往法国参加欧盟外长会议,但除了模糊的团结承诺外,几乎没有获得任何支持。

《纽约时报》认为,中方不仅是向立陶宛还向整个欧洲集团发出一个直截了当的信息。它引用布鲁塞尔的俄罗斯、欧洲和亚洲研究中心主任特蕾莎·费伦(Theresa Fallon)的话称:“用中国人的话说,他们这是在杀鸡儆猴”, “许多欧洲领导人看着立陶宛说,‘天哪,我们不要做任何让中国不高兴的事情’”。

瑙塞达 图源: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

《纽约时报》称,来自中国的不断打击甚至让立陶宛总统瑙塞达(Gitanas Nauseda)开始质疑立陶宛对台湾地区的政策。瑙塞达一月份接受电台采访时表示,以“台湾”命名代表处是一个“错误”。

文章还提到,虽然许多普通立陶宛人为立陶宛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感到无比自豪,但却认为与中国对抗是愚蠢的。立陶宛外交部委托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只有13%的受访者支持立政府的台湾政策。

上文提到的滑翔机制造商老板也嘲笑立政府与台湾的接触,称其“注定失败”,“我们是一个小国,改变中国对我们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纽约时报》最后称,“目前为止,唯一提供可靠帮助的地方是台湾地区”。台当局1月份宣布将设立2亿美元的基金,用于对立陶宛和该地区其他有需要的国家进行投资,另外还计划花10亿美元资助联合项目。台当局还开始进口大量立陶宛商品,主要包括食品和朗姆酒。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夏雨
立陶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联合声明》多次点名美国及其盟友,俄专家这样说

习近平同普京在中南海小范围会晤

上万字!中俄联合声明全文发布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