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思考:关于中国,拜登能向尼克松学习什么?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2-23 21:45

【编译/观察者网 王濛】距离尼克松访华已经过去50周年了,如今的中美关系正在经历新一轮的考验。美国学术刊物《外交政策》本月18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中国,拜登能向尼克松学习什么?”的文章,随着中美关系出现波折,尼克松访华对如今的中美关系会有什么启示性的意义?

文章指出,从不断强调与中国的竞争,转变为强调合作,可能会对中美关系大有裨益;另外,拜登还可以从50年前的外交访问中学到一些其他东西:他们不再相信自己能改变中国。

《外交政策》文章:“关于中国,拜登能向尼克松学习什么?

“不是一场冷战,而是两场”

50年前的这个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这是冷战时期外交上的一大壮举,导致北京和莫斯科之间的关系出现严重裂痕。如今,许多学者认为华盛顿正在做与历史相反的事情:推动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同时冒着与这两个国家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

近年来,中俄双方在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反对美国“霸权”。在中俄双方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后,《外交政策》称,拜登政府发现自己陷入了与这两个国家的“对抗”。这份5300字的声明意味着中俄两国作出前所未有的承诺,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外交政策》表示这对于华盛顿来说,是两国将领导“世界上的权力再分配”。

尽管媒体及学术界将中俄合作视为对美国的挑战,拜登对此却“嗤之以鼻”,他告诉记者“没什么新东西”。拜登的高级官员应和道,美国不必特别担心,“尤其是考虑到华盛顿拥有的同盟力量比两国总和还要大”。

2月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但华盛顿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北京和莫斯科是否也在一起考验美国和西方的决心?

然而,美国大多数专家仍然拒绝承认中俄建立全面安全联盟的前景。值得一提的是,《纽约时报》20日称,对于美国来说,“俄罗斯是军事威胁,但从来不是经济对手。然而,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纪以来第一个能够在经济和军事方面挑战美国主导地位的大国。”

这也许刚好回答了《外交政策》的另一个问题:中国和俄罗斯会一起找到一种方法来压制美国的力量和影响吗?

近年来,中俄关系明显深化,中国与俄罗斯不仅共享航空、潜艇和高超音速武器技术,在经济、外交等领域的深切合作也是有目共睹。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U.S. 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 2019年的一份评估报告称,北京和莫斯科比自上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一致。报告称,随着两国的一些利益和对威胁的看法趋于一致,特别是在美国单边主义和干涉主义等方面,两国关系可能会加强。

《外交政策》分析道,这两个欧亚巨人很可能会回到1961年中苏分裂之前的冷战盟友状态——50年前,尼克松和他的国家安全顾问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巧妙地利用了这种分裂,与北京接触。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左二)在空军一号脚下与周恩来握手。图自《外交政策》

尼克松首席翻译、美国前驻华公使傅立民(Chas Freeman)表示,拜登政府一直在误读北京,主要是为了“摆出政治姿态”,并在国会山表现得强硬。他认为:“我们一直在做的绝对错误的事情是,在任何可能的地方挑战中国的‘面子’。”

傅立民说:“拜登的团队,特别是国务卿林肯,对跨文化交流管理毫无概念”,“期望用诋毁另一方的方式得不到任何东西,除了愤怒的反应,而这就是我们得到的”。傅立民对此还认为,“这是愚蠢的,这不是外交。”

去年10月,拜登曾表示,在台湾问题上他将“帮助”台湾。有人分析说,这违反了自尼克松总统上任以来一直盛行的对台战略模糊性政策。奥巴马政府虽然重申了“战略模糊性”的立场,但在2021年3月在阿拉斯加举行的会议上,美国政府拿台湾和香港以及“新疆人权问题”做文章,使中美关系气氛更加紧张。

美国的担忧是显而易见的。本月初,拜登政府公布了新的印度-太平洋战略,称美国的目标不再是将中国转变为民主主义或自由市场经济,而是塑造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拜登总统计划通过加强与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区同盟国的关系来实现这一目标。

而当前的中美外交关系,不禁让美国的主要盟友和合作伙伴疑问,没有新的外交举措,拜登的战略行得通吗?《外交政策》称华盛顿将与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最大的竞争对手没完没了地上演可能是灾难性的边缘政策。

兰德的研究发现,如果华盛顿继续与北京和莫斯科同时沿着加剧大国间竞争的道路走下去,那么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它将陷入不是一场而是两场冷战。

正如基辛格在去年“基辛格访华50周年”活动上所说,华盛顿应该以“如果两国(中美)发生战争,将是一场无法形容的灾难”为前提进行外交事务。而傅立民的警告同样直白:“如果你要寻找一条龙并毁灭它,那它会跟着你回家。”

“模棱两可有时是外交的命脉”

今天,拜登能向尼克松学习什么?

与50年前最大的反差是,拜登政府正在死死盯住与中国的对抗——至少是做好了长期竞争的准备。白宫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拉什·多西(Rush Doshi)认为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从“韬光养晦”到“新时期外交战略”——已经让华盛顿感到忧惧。

彭博社20日发表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裴敏欣的署名文章称,美国国内有些人“希望尼克松和基辛格从没有作出与中国接触的重大决定,甚至有人声称尼克松的‘赌博’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在目前的情况下,多西认为,相比起特朗普,拜登对中国的态度要微妙得多,但对华长期竞争概念可能是两届政府之间最重要的延续。

而在中俄合作的情况下,一些对中国持强硬态度的人士还担心,与俄罗斯对抗,拜登将失去对中国的优势。共和党参议员霍利1日在写给布林肯的信中表示:“不能以美国在乌克兰的利益为理由,与俄罗斯就乌克兰的命运开战。拜登应该进一步拒绝乌克兰加入北约。”

尽管水门事件迫使尼克松在两年后辞职,他在1972年的政治地位也比今天的拜登更强。作为一名保守的共和党人及鹰派人物,尼克松享有做出这一举动所带来的信誉,并由此产生了“只有尼克松才能去中国”的名言。

相比之下,拜登被视为一个“进步的”国际主义者,任何温和的暗示都会招致国会鹰派的猛烈批评。拜登很可能在国内面临比尼克松更多的反对,因为有相当一部分选民和国会质疑他作为总统的合法性。

《外交政策》称拜登政府一直采用“微妙的”对华战略,但到目前为止,拜登武装澳大利亚和日本等美国盟友以应对台湾问题,足以显示他的咄咄逼人。美国官员说,尽管中国与拜登举行了几次虚拟峰会,但外交努力已经停滞。

美国总统拜登将于2021年11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虚拟首脑会谈。图自法新社


尽管如此,一些美国外交官仍然坚持说,从不断强调与中国的竞争,转变为强调合作,可能会对中美关系大有裨益。傅立民对此表示:“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我们从外交战略出发,但不能最终只剩下了军事战略。”

美国一些外交专家们说,拜登还可以从50年前的外交访问中学到一些其他东西:他们不再相信自己能改变中国。

但事实上,尼克松也没有改变中国。《外交政策》冷静地分析道,美国对中国唯一的出路可能就是基辛格所说的“务实的共存理念”。

与尼克松把中国变成朋友的过分简单化的概念相反,《外交政策》指出,中美两国的“最大公约数”在于,两国明确表明不一致的地方,但同意集中在可以的地方合作。这就是基辛格所提到的“模棱两可有时是外交的命脉”。

图自澎湃影像

一些美国外交官表示,与俄罗斯的合作也要建立类似的战略。《外交政策》认为,普京最终似乎实在寻求一种临时解决方案,即乌克兰不通过加入北约与美国结盟,以此来缓和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关系。

傅立民对此表示,“从根本上说,俄罗斯给了美国一个制定稳定政策的机会,在这个政策中,乌克兰是一个独立的中立国家,是一个桥梁和缓冲,”他表示,“如果我们能在1955年通过《奥地利国家条约》做到这一点,我们也能在乌克兰做到这一点。”(注:1955年5月15日,尽管处于冷战时期,苏联、英国、美国和法国政府签署了一项条约,允许奥地利独立,并安排所有占领者撤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王濛
中国外交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想要中国大陆和台湾对抗,东盟没必要卷入”

习近平考察山东:努力成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

联大通过争议性决议,武契奇:感谢中俄投下反对票

直击演练现场:轰炸机前出岛链,实施模拟打击

持续亮剑!东部战区发布战巡演练模拟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