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大桥遭袭,乌克兰外长:谁说这桥是民用设施了?

来源:观察者网

2023-07-18 14:24

(观察者网讯)综合塔斯社、俄新社等俄媒当地时间18日报道,在联合国安理会就乌克兰局势举行的会议之前,乌克兰外交部长德米特罗·库莱巴接受媒体对话时,拒绝将17日遭袭击的克里米亚大桥视作“民用设施”。

报道称,当时编辑向他提问“克里米亚大桥是否是一个合法的袭击目标”,库莱巴随即反问,“是什么让你相信克里米亚大桥是一个民用基础设施的?”

截图自塔斯社

他进一步声称,这座大桥是一栋“非法建筑”,并且被用来为俄罗斯军队运输武器、燃料和各种装备。他还补充道,“并未每座桥梁都能被定义为民用设施。”

库莱巴同样拒绝对大桥遇袭事件由谁发起等具体细节做出回应,他声称自己正在纽约进行公务行程,无法获得机密信息,“我目前所知道的有关大桥的信息都是从头条新闻中得知的。”

俄媒提到,早些时候,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斯特凡·杜加里克敦促各方不要在克里米亚大桥“紧急事件”中袭击平民,强调民用基础设施应该受到保护。

当地时间7月17日,库莱巴做客美媒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CBS Mornings”节目时还曾表示,“一座俄罗斯桥梁的损毁,意味着更少的乌克兰人的生活遭到破坏。因为这座桥梁正在被用于向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南部的俄军提供额外的资源。”

面对主持人关于战争进展的问题,库莱巴笑了笑回答道,“乌克兰正在赢得战争。”

截图自CBS

当地时间7月17日,俄方称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紧急情况”,造成一对夫妇身亡,他们14岁的女儿受伤。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克里米亚大桥第二次遭到袭击。

据乌克兰国家通讯社17日报道,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的消息人士声称,该机构与乌克兰海军共同实施了一次“夜间突袭”行动,在当天凌晨使用无人艇攻击了克里米亚大桥,“想要到达这座大桥是很困难的,但我们最终还是做到了。”

现场视频显示,克里米亚大桥桥面受损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发言人安德烈·尤索夫没有对克里米亚大桥“紧急情况”的原因发表评论。但他表示,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只能引用情报总局局长基里尔·布达诺夫说过的一句话,‘克里米亚大桥是一个多余的建筑’。”俄联邦安全局此前曾称,布达诺夫是2022年10月克里米亚大桥恐怖袭击事件的组织者。

乌克兰独立新闻社17日称,乌国家安全局发言人称,大桥遭袭事件所有相关细节将在乌胜利后由安全部门公布,“乌克兰安全部门饶有兴趣地看到,俄政权的象征之一再次无法承受军事负荷”。

该发言人还表示,乌国家安全局局长马柳克在一次对话中曾表示,根据国际法规则和作战传统,允许切断敌人的后勤路线,克里米亚大桥目前是俄军军事供应的运输走廊之一。

俄罗斯国家反恐委员会的初步报告指责乌克兰对大桥发动“恐怖袭击”。“今日俄罗斯”报道,报告认为,乌克兰可能使用两艘水面无人艇攻击了大桥,导致公路桥部分遭到破坏。俄国家反恐委员会表示,执法部门将会继续调查事件的具体细节。

俄总统普京当地时间17日就克里米亚大桥遭袭以及地区局势召开视频会议,他在会议上指出,这是基辅政权发动的又一起“恐怖袭击”,“毫无意义且残忍地”造成了平民伤亡。莫斯科方面将对此事件进行“严厉回击”,俄罗斯国防部目前正在权衡具体措施。

就克里米亚大桥遭袭击一事,对是否确定谁该为此次袭击负责,美方态度模糊。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7日在编辑会上表示,华盛顿正密切监控这一局势,但他并未直接回答是否支持乌克兰对大桥的袭击。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柯比亦被追问,美方是否认为克里米亚大桥是一个“完全合法的军事目标”。他回应称美国曾向乌克兰明确表示,不会鼓励或授权其在俄罗斯境内进行袭击,但“克里米亚是乌克兰的领土”。

他补充说,“我们不会告诉他们(乌克兰)什么是合法目标,什么不是合法目标,他们为自己确定目标。”

袭击事件发生数小时后,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于17日到期,协议中涉及俄罗斯的部分未能得到执行,因此效力已中止。佩斯科夫表示,俄方中止黑海粮食外运协议与克里米亚大桥事故无关,在大桥遇袭之前俄方就已表明过相关立场。

克里米亚大桥又称刻赤海峡大桥,是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连接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塔曼半岛和克里米亚半岛刻赤市。大桥全长19公里,跨海部分7.5公里,于2018年5月开通。

2022年10月,在俄乌冲突爆发半年多之后,克里米亚大桥公路桥上一辆卡车发生爆炸,导致与公路桥并行的铁路桥上一货运列车上多个油罐被点燃,大桥的公路和铁路通行一度中断。俄方将这起事件归咎于乌克兰,指责基辅“策划恐怖袭击”。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阮佳琪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