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警告:粮食系统崩溃,加沙面临灾难性临界点

来源:观察者网

2023-11-17 17:59

(观察者网讯)由于持续的围困导致加沙地带无法获得燃料供应,加沙粮食系统崩溃,当地居民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11月16日发表声明说,燃料短缺致使加沙所有面包店的生产陷入停滞,该署在加沙合作运营的最后一家面包店已经关门,几乎全体加沙居民迫切需要粮食援助。

声明称,加沙地带的粮食市场已经关闭,少量的食物正以“惊人的价格”出售,部分居民甚至开始食用生洋葱和生茄子。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巴勒斯坦代表萨米尔·阿卜杜勒贾贝尔警告说,粮食供应链的崩溃表明,加沙局势正面临“灾难性的临界点”。

燃料耗尽也导致加沙地带的互联网和通信服务再次中断,230万加沙居民几乎与外界“隔绝”。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当地时间16日,巴勒斯坦电信公司Jawwal和Paltel发表声明称,由于维持设备运行所需的能源耗尽,加沙地带的网络服务已经停止。

11月13日,加沙地带代尔拜拉赫,巴勒斯坦人在难民营里准备食物 图源:视觉中国

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辛迪·麦凯恩表示,加沙地带基本没有水和食物的供应,只有一小部分物资通过边境运入加沙,“随着冬天临近,避难所变得不安全且拥挤,加上缺乏干净的水,所有平民都面临遭遇饥饿的紧迫风险。”

世界粮食计划署在声明中说,面包是加沙人民的主食,但现在面包供应基本中断。燃料短缺导致加沙全部130家面包店的生产严重停滞,与该署合作经营的最后一家面包店已在本周早些时候关门。

加沙的粮食基础设施也不再运转,与世界粮食计划署签约的商店中只有25%仍在营业,其他商店的食品已经售完。“当地市场完全关闭,能找到的少量食物正以惊人的价格出售。但如果不能做饭,这些食物几乎毫无作用。许多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一些人已经开始食用生洋葱和生茄子。”

声明还指出,自10月21日拉法口岸开放以来,有1129辆卡车进入加沙地带,其中只有447辆卡车载有粮食,送入加沙的食物只能满足人们每日最低热量需求的7%。

因此麦凯恩在声明中呼吁开辟更多的人道主义走廊,向加沙平民提供更多援助物资,“仅靠一个可用的口岸无法满足当前的粮食需求。唯一的希望是开辟另一条安全通道,让人道主义救援人员将拯救生命的食物运送到加沙。”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巴勒斯坦代表萨米尔·阿卜杜勒贾贝尔则表示,“粮食供应链的崩溃是严峻形势的一个灾难性临界点,加沙民众被剥夺了基本必需品。没有燃料,我们向加沙运输食物的能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这让加沙的生活陷入停滞,民众面临饥饿。”

11月13日,加沙地带汗尤尼斯,巴勒斯坦小贩在有限的资源下烹饪食物 图源:视觉中国

燃料短缺也导致加沙的互联网和通信服务完全中断。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巴勒斯坦电信公司Jawwal和Paltel在当地时间16日发表声明说,由于遭到围困的加沙地带无法获得燃料供应,维持设备运行的能源已经耗尽,电信公司已停止在加沙的网络服务。

巴勒斯坦电信监管机构负责人莱斯·达拉赫梅(Laith Daraghmeh)表示,相关机构与公司正在与国际机构进行谈判,以确保足够的燃料能够进入加沙地带,以确保通信服务正常运营。

半岛电视台称,随着通信和网络服务停止,230万加沙居民现在几乎与外界“隔绝”,当地民众正依靠收音机等途径获取外界信息。

加沙政府媒体办公室主任伊斯梅尔·塔瓦布塔(Ismail Thawabta)表示,通信中断会加剧人道主义危机,加沙民众将很难与医疗团队、民防人员、市政机构和其他所有机构取得联系。他还警告称,这可能给以色列一个“隐藏战争罪行”的机会。

自加沙地带遭到全面围困以来,以色列始终阻止外界向加沙运送燃料,理由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可能利用燃料运营基础设施、制造弹药”。直到当地时间11月15日,第一辆装有燃料的油罐车才通过拉法口岸进入加沙。

11月15日,拉法口岸,一辆运载燃料的埃及油罐车在过境点的埃及一侧等待 图源:视觉中国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加沙事务负责人托马斯·怀特15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确认收到23027升燃料,但用途依然受到以色列限制,仅能用于运输经拉法口岸运入的援助物资,没有供医院和供水系统使用的燃料。

怀特呼吁向加沙运输更多燃料,并根据需要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而不是根据冲突各方设定的条件”。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色列加强了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切断水、电、燃料等供应,并对该地区发动持续的空袭和地面攻击。根据加沙卫生部门16日发布的消息,截至当地时间15日晚间,冲突已经造成加沙地带11500人死亡,其中包括4710名儿童和3160名妇女。另有约29800人受伤。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陈思佳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网民“庆祝”医保巨头CEO被杀,“怒火压不住了”

“这场战略前沿争夺战遭美阻拦,中国得拉上俄日韩”

“中国公司正变得极具竞争力,我们必须与之合作”

《自然》评出年度10大人物,两名中国人上榜

​这10%的进步,为什么对中国意义如此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