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打贸易战有秘密武器:AI机器人大军”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4-23 17:08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中国在贸易战中的秘密武器是一支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工厂机器人大军,它们已经彻底改变了制造业。”

当地时间4月23日,《纽约时报》北京分社社长基思·布拉德舍(Keith Bradsher)撰写一篇评论文章指出,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意高筑贸易壁垒,但作为中国经济驱动力的出口商品,在价格方面仍具有竞争力。当前,中国各地的工厂正以极快的速度实现自动化,随着工程师和电工开始管理成批的机器人生产线,这些操作模式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也降低了制造成本。

如今,中国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已超过美国、德国或日本。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数据显示,除韩国或新加坡外,中国每万名制造业工人配备的工厂机器人数量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

在Zeekr工厂的车身修理厂内,机械臂正忙碌地运转。 《纽约时报》

布拉德舍自2002年以来,已经访问了中国数百家工厂,他在上海、宁波和广州等地长期报道相关新闻。在他的这篇文章中,首先提到了中国最大的人形机器人生产商之一的云幕智造。

云幕智造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贺亮表示,中国下一步将努力把机器人变成一个全新的产业。“对人形机器人的期望是创造另一个电动汽车产业,”他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一项国家战略。”

布拉德舍走访发现,在中国不少城市的小型工厂,或者甚至称为“路边作坊”的地方,使用机器人切割和焊接金属,用以制造烤箱和烧烤设备等产品的情况也非常普及。在广州,一名李姓老板就带着11名工人,准备花约30万元从一家中企购买带有摄像头的机械臂。这套装置能运用AI技术观察工人焊接烤箱侧板的操作,随后在极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复现整个焊接流程。

就在四年前,同样的系统设备还只能从外国公司购买,价格更是如今的三倍多。“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投资自动化,”李先生说,“一个人类员工每天只能工作8小时,但机器可以工作24小时。”

文章称,目前,在这些自动化生产线上,中国的工厂依然需要人工质检,以及以及安装线束这类需要精细手工作业的部件,毕竟有些工序仍是摄像头和计算机无法独立完成的。比如,在喷漆前,工人仍会戴着白手套仔细抚过汽车车身,用砂纸打磨掉每一处细微的瑕疵。不过,随着AI技术的发展,部分后期质检环节也正逐步实现自动化。

在极客汽车装配线末端,12台高清摄像头会对每辆成品车进行全方位拍摄,计算机会将这些图像与一个庞大的海量标准组装数据库进行比对,一旦发现偏差就会立即通知产线人员,整个检测流程只需数秒即可完成。

“现在我们大多数同事的工作,就是坐在电脑显示器前(监控)。”一名极客员工这样描述道。

包括极客在内的许多中国车企,还在利用AI技术提升汽车设计与功能开发的效率。在极客位于上海的新办公楼里,设计师Carrie Li正运用AI分析车内不同饰面的接合效果。“现在我有更多空闲时间打开思路,自主探索哪些时尚元素可以融入汽车内饰。”她说道。

布拉德舍提到,美国的汽车工厂同样也有采用自动化生产的案例,但大部分设备都来自中国。过去20年间,全球新建的汽车装配厂大多集中在中国,由此催生了一个完整的自动化产业链。

此外,中企还收购了德国库卡(Kuka)等海外先进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并将其主要业务转移到中国。去年,大众汽车在安徽合肥开设的电动汽车工厂就是明证——全厂1075台机器人中,仅有1台来自德国,其余1074台均产自上海。

文章认为,中国工厂自动化技术的突飞猛进,离不开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而机器人就是其中一项重点发展领域。而最新的政策方向则包括,今年全国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过去几年间,中国不仅投入了大量资金发展项目,各所高校每年也培养了约35万名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以及电工、焊工和其他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而相比之下,美国的大学每年仅培养出约4.5万名机械工程师。

美国机器人制造商Agility Robotics的首席机器人官兼联合创始人乔纳森·赫斯特(Jonathan Hurst)坦言,寻找技术人才始终是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这位曾就读于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的专家回忆道,当年他所读的研究生项目,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只有两人,他是其中之一。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特朗普挑起的关税贸易战愈演愈烈,美方不但搅乱了全球政经局势,也无法避免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机器人领域亦是如此。

彭博社称,当前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正使美国在这场中美机器人竞赛中争夺主导地位面临更大挑战。报道援引机构报告称,人形机器人的关键硬件目前大多由中国生产;视觉系统的五家主要供应商,有四家是中企;即便是美国机器人头部公司,仍需从中国采购部分材料。

来自中国的宇树机器人轻松拿捏平衡木、梅花桩 视频截图

有行业组织负责人坦言,就算有公司也想把制造业迁回美国,但当地甚至连销售某些关键部件的厂商都没有;即便有,成本也高得多。高关税之下,如果零部件价格暴涨,这些美国机器人公司也会受到影响。

彭博社指出,美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除了得益于如今的AI势头,也得益于“中国制造”带来的成本优势,但特朗普却几乎在一夜之间改变了局面。除了成本,还要考虑效率,一家机器人初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表示,其他国家或许也能填补部分供应链缺口,但缺少只有中国才具备的高效。

4月初,在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无理加征所谓“对等关税”后,中方火速出台反制“组合拳”,除关税手段外,还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精准反击。

最新进展则是,在特朗普政府扮演重要角色的马斯克,于4月22日特斯拉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该公司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的生产,受到了中国对稀土磁体出口限制的影响。马斯克称,中方希望特斯拉保证其从中国获得的稀土磁体不被用于军事目的。

彭博社指出,作为迄今为止最受瞩目的稀土磁体买家之一,特斯拉明确指出了中方这一政策变化所带来的直接影响。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曾多次强调,这场关税战是美方发起的,中方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和国际公平正义,完全合理合法。

林剑强调,中方的立场一直很明确,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对话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极限施压那一套,停止威胁讹诈,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同中方对话。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冉召月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