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使:韩企若失去中国市场,就谈不上有全球战略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4-29 15:34

微信公众号“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消息,4月28日,中国驻韩大使戴兵应邀出席韩中民间经济协力论坛座谈会,就中国经济形势、中韩经贸合作进行宣介,鼓励韩企投资中国、扎根中国。韩国前经济副总理以及各产业企业家约100人出席。戴大使演讲内容如下:

一、关于中国经济形势

中国是超大规模经济体,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34万亿人民币(约合18.95万亿美元),近年经济一直保持稳健增长,去年增长5%,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目前是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经济的外溢影响大。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产品质量相较过去均有明显提高。

今年,尽管面临各种复杂因素,我们仍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32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5.4%。中国经济维持了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全年目标。从具体指标看,货物贸易达10.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特别是民营经济,制造业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7%;中国入境游客数量达到922万,同比增长40%。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更预示着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到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超大规模市场带来的“需求红利”。2024年中国城镇化率达66.2%,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拉动约1400亿美元新增投资和280亿美元新增消费。未来十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将由4亿增加至8亿。中等收入群体占比每提升1个百分点,每年将增加1500多亿美元消费支出。随着中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新型城镇化、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推动超大规模市场持续提质扩容、释放更广阔的内需潜力。

第二,创新驱动发展创造的“技术红利”。2024年,中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约5000亿美元,同比增长8.3%,稳居世界第二。一季度,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5.4%、44.9%、26.0%。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集体学习,主题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特别是抓住人工智能的历史性机遇。中国将发挥举国体制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赋能应用方面全面发展,特别是利用人工智能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第三,制度性对外开放带来的“政策红利”。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将会越开越大。中国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降至2023年的7.3%,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中国连续7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累计意向成交金额超5000亿美元;去年中国进口规模达18.4万亿元(约合2.8万亿美元),连续16年稳居世界第二。中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推动中韩自贸协定二阶段谈判、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支持加强在RCEP、东盟10+3等框架的区域合作。下一步,中国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包括扩大服务业开放,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

第四,产业转型升级孕育的“协同红利”。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完整产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运行最高效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中国正加快推进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外资企业既是技术输入方,更是价值共享者,中国政府将继续大力支持外资企业参与新型工业化进程。

上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中国经济形势,提出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四个目标。会议将稳企业放在突出位置,意味着中国将政策重心从短期的刺激转向培育经营主体的韧性,在宏观层面可能会推出超常规的逆周期调节政策,即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据中国经济专家分析,下一步,政府还会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稳住市场信心和预期,并引导资金流向科创领域,助力突破关键技术,进一步刺激消费,增强经济的内循环。

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在华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韩国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SK海力士社长郭鲁正参加会见。本次会见释放了中国改革开放与外资企业在华利益共通共融的强烈信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指出,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二、关于中韩经贸合作

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更是利益交融、互利共赢的高质量合作伙伴。2024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3280.8亿美元,增长5.6%,中国连续21年位居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韩国重回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特别是两国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共同塑造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格局和命运共同体。中韩产业近年来竞争面虽有所上升,但双方合作的战略性和互惠性没有改变。中韩各自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外部环境同33年前建交时大有不同,双方需要再认识,再出发。

一是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市场。韩企在华发展应该克服两种片面认知。一种是像20、30年前,仍然想着在中国“挣快钱、捞热钱”。事实上现在不仅是韩国企业,中国企业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另一种是认为中国产业升级速度太快,韩企不具备竞争力了,退出中国市场。实际上,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正为广大外企带来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中韩开展互利合作潜力巨大。韩企如果在中国扎下根来,就更有实力笑傲全球;如果失去中国市场,就谈不上有全球战略。

二是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可以说是现代经济的循环系统,任何干扰破坏都会在经济循环中形成“堵点”。中韩双方在产供链稳定方面互有依赖,有着共同的关切,我们要共同反对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泛安全化,坚定不移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维护两国以及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

三是携手开拓新兴领域合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发展、绿色规则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逐渐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双方应立足各自比较优势,加强联合研发、协同攻关,积极探索在人工智能、绿色发展、高端制造、生物医药、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合作,实现更高水平的互利共赢。

四是用好中韩自贸协定。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已有十年之久,为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做出历史性贡献,现在双方正推进自贸协定二阶段谈判。希望中韩自贸协定二阶段谈判早日取得进展。

中韩建交33年来,包括各位在内的韩国企业在华实现较好的发展,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做出历史性贡献,同时也为推动韩国经济发展、实现第二次“汉江奇迹”提供助力。当前世界处于动荡变局中,中韩合作面临新的十字路口。我们欢迎韩国企业家以更长远、更具全球化的眼光看待中韩合作。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愿全力协助、支持韩企在华扎根发展,取得更大成就。

戴大使还现场回答提问,与韩企业家交流互动。

责任编辑:张荃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