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架飞机大战后,印巴局势怎么走?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5-08 22:07

在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袭击事件后,印巴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最终在5月7日爆发激烈军事冲突。印方发起的“朱砂行动”,导致巴方平民伤亡,同时遭遇巴基斯坦强硬的“自卫还击”。巴方宣布击落6架印度军机(含1架无人机)。印度反复以“打击恐怖主义”作为理由,是否站得住脚?被痛击的印军又在边境演习,而巴方也放风说“当然会进行报复”,近期局势是否会更趋恶化?观察者网就此与多位南亚问题专家展开对话。

印方“阵风”飞机残骸印度社交媒体

印度抢占道德高地,有用吗?

印度宣称,“朱砂行动”的打击目标是巴基斯坦及巴控区境内的,印方单方面认定的所谓“恐怖组织”,即“虔诚军”(LeT)和“穆罕默德军”(JeM)的9个基地。在印度政府简报会上,还指控巴基斯坦长期未对这两个所谓“恐怖组织”采取有效行动。包括此前印度通过联合国制裁委员会提交的相关证据,印方认为这构成对联合国安理会第1373号决议的消极对待,认为巴基斯坦未履行国际反恐义务。

印度似乎为抢占道德高地做了不少“功课”,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胡仕胜表示:“不能因为是恐怖事件就对另一个国家进行军事打击。涉及他国的反恐行动,必须通过反恐合作、反恐对话等外交政治手段解决,而不能简单地以涉嫌卷入恐怖袭击为由侵犯他国主权。”

胡仕胜认为,如果把反恐问题和国家之间的军事冲突相提并论,就会让任何一个反恐事件、甚至任何一个突发事件,很容易地演变成国家之间的战争行为。

印方在袭击事件发生两周后,最终还是选择大动干戈,另一个理由便是“自卫权”。印度外交秘书唐勇胜(Vikram Misri)在简报会上宣称,印方通过最新情报评估,上述组织正策划针对印度的“恐怖袭击”。印方认为有必要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摧毁“恐怖组织”作战能力,这是行使“自卫权”。

对此,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座教授荣鹰表示,无论印方如何辩解,这种针对主权国家的单边军事行动显然涉及严重的国际法问题。从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准则角度来说,印方的理由都是说不通的,也无法为印方军事行动的合理化、合法化提供充足的依据。

更何况,在当今技术高度发达的世界,证据搜集本身就有复杂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执行所长王世达提醒要注意这一事实:“克什米尔抵抗阵线”的组织曾宣称负责,但数日后又发表声明,否认此前表态,称其网站遭黑客入侵,之前的认责声明系伪造。这一反复使事件性质更加复杂。

想以水资源为武器,印度开了非常坏的先例

在本轮印巴冲突中,印度在水资源问题上的操作,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印度官员此前宣布,内阁会议决定“暂时搁置”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河水条约》。

“根据1960年印巴双方达成的《印度河河水条约》,印度河流域六条河流的水资源分配已有明确规定。印度虽拥有部分使用权,但不得改变水量及水域流向。”王世达表示,从法律层面看,该条约未设置单方面修改条款,必须经双方协商一致方可变更。因此,印度在法律上无权单方面暂停或修改条约内容。

“印度目前还不具备有效利用印度河水资源作为武器的能力。”胡仕胜表示,尽管印度控制了印度河上游的东部三条支流,但其水资源控制能力有限,仅占印度河系统总水量的约20%,而巴控制的西部三条支流占了主体水量的80%。且即使是20%的水量,印度也没有足够的水利工程予以有效的控制,它只在上游有一些小型水库,所能控制的水流总量占整个印度河的水流总量的 4% 还不到。因此,印方关于“限制跨境河流供水”的表态,更多地是象征性报复言论。

荣鹰则认为,尽管印方实际水量分配比例有限,“仍可通过在旱季实施截流蓄水,雨季人为制造洪涝灾害的做法,影响巴方境内省份的水资源调节与分配。”他表示,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与信德省长期存在“塔贝拉-曼格拉”水库分配争端,印度甚至可能企图利用这一手段,来加剧两省的内部矛盾,从而分化它们。

    荣鹰还提到,从跨境水资源角度来说,印度它既是上游国家也是下游国家,这种双重身份本应赋予其更强烈的区域责任意识。不管印方以什么理由利用水资源来做文章,那么就自然而然地会加剧南亚各国的水资源争端,南亚地区的跨境水资源问题本来矛盾就非常地突出,因此印度开了一个非常坏的先例,违背了其国际义务和承诺。

王世达提醒,印度目前控制水资源有限,但不意味着印度未来永远不会具备这样的能力。胡仕胜分析说,如果印度要想使“水武器”变得有效,必须要在上游建立更多的大型水坝。据说印方目前已经在一些河流的上游开建更多的水利工程,但是至少要到2032年之后才能完工。

印巴可能进入新一轮军备竞赛周期

据巴基斯坦官方宣布,使用了由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斗机对抗并击落印度空军的战机,其中包括3架法制“阵风”战斗机。

“印度在此次冲突中确实遭受了显著的空军损失,包括Su-30、米格-29以及法国制造的‘阵风’等机型。”胡仕胜表示,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中国产歼-10C战机,配合中国提供的PL-15远程空对空导弹及预警指挥系统,在此次对抗中展现出显著的作战效能。

他指出,这一态势可能引发印度加速推进战机的采购计划,包括寻求引进美国的F-35战机,以及加强与英国、日本等国家在第六代战机研发领域的合作。

在荣鹰看来,由于印度单方面宣布暂停执行《印度河河水条约》,巴基斯坦作为反制措施暂停包括《西姆拉协定》在内的多项双边和平对话机制。若紧张局势持续升级,那么印巴之间的对抗手段就只剩下军事对抗这一种形式,这不仅非常危险,也很容易引发后续的军备竞赛。

局势失控的可能性较小

印巴双方100多架飞机激战后,印军蒙受了巨大损失,却依然在边境搞演习,而巴方也放风说“当然会进行报复”。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普遍呼吁克制,那么本轮紧张局势会如何演变?

专家们普遍认为,印巴两国都面临着展示强硬立场的压力。但局势演变为全面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印巴作为两个拥核国家,都清楚认识到全面冲突可能导致的灾难性后果,尤其是核战争的风险。”王世达表示,虽然短期内的摩擦和局部冲突难以避免,但双方都有强烈的动机将冲突控制在有限范围内。这种战略克制既是基于现实利益的考量,也是对地区及全球安全责任的体现。

据王世达观察,对比2016年和2019年的历史先例,这次尽管双方都展现出强硬姿态,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克制。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在宣布袭击巴基斯坦境内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目标后,特别发表声明强调其行动的克制性。

胡仕胜还提到,在大国以及联合国的呼吁之下,双方应该会逐步冷却下来。对于巴基斯坦来说,由于它的综合国力远远弱于印方,因此这一次实际上属于被动防御。而印度在遭受袭击后,必须要向国民证明己方政府有能力捍卫安全,所以必须要发泄一下,但印方跨境的袭击都是精准打击,范围非常有限,就是为了防止军事冲突的再度升级。

在大国表态中,作为印巴的重要邻国,中国的立场显然具有特殊分量。

“本次紧张关系爆发以来,我国实际上在外交层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荣鹰指出,中方在与巴基斯坦进行多次沟通后,支持巴方提出的对恐怖袭击事件开展公开、公正国际调查的合理诉求。鉴于此次事件的复杂性,巴方展现出积极姿态,表示愿与俄罗斯、印度共同参与调查。但遗憾的是,印方不仅拒绝这一提议,反而单方面依据其掌握的所谓证据,采取军事行动进一步升级紧张局势。

“印度是我们最大邻国之一,巴基斯坦是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中方尤其是不希望发生印巴冲突的。”胡仕胜表示,一旦局势升级,不仅将威胁南亚次大陆的和平稳定,还可能对我国新疆、西藏等边境地区的安全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但另一方面,中印关系自去年10月金砖国家喀山峰会后开始出现缓和迹象。近期两国即将开通直航,中方批准印度香客赴西藏神山圣湖朝圣,这些务实举措体现了双方关系确实在改善。综合各方因素分析,印巴军事冲突仍处于可控范围,中印关系目前来看也不会受到明显的冲击。

荣鹰认为,印巴关系紧张确实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倒退,但也应当看到,印巴双方也曾经通过谈判对话就克什米尔争端问题达成过部分共识。之前提到的1960年签署的《印度河河水条约》就是其中之一。进入21世纪后,双方也展开过多轮对话,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尤其是围绕核武器实验与核设施安全等方面。目前的反复,也反映了自印巴分治以来克什米尔问题的复杂历史脉络。

中方仍然希望和平,希望稳定,希望通过双方对话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军事手段解决不了。荣鹰指出,印巴也清楚,多年的冲突让他们明白,子弹并不能带来答案。

责任编辑:李琪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特朗普故弄玄虚称“和某大国达成协议”,就这?

巴外长证实:歼-10击落印军“阵风”

美财长:这些婴童用品从中国进口,考虑降税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