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月刊》刊文:不要被特朗普唬住,中国打了个样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5-13 23:13
【文/观察者网 齐倩】“不要被特朗普的虚张声势唬住,中国给全世界打了个样。”
5月12日,美国《大西洋月刊》以此为题刊文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全球高举关税大棒,同时发出严厉警告:“不得报复,必有回报”。然而中国无视了这一警告,最终却得到了回报。同日早些时候,中美在经贸高层会谈后同意在90天内降低关税,将税率下调115%。
“今天上午,特朗普基本暂停了贸易战,得到的只是中方持续谈判的承诺,”《大西洋月刊》专刊作者乔纳森·柴特写道,“受到特朗普威胁的每个人,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大学,都可以从中国那里学到一课。”
4月2日,特朗普宣布所谓“解放日”关税政策,对全世界征收高额“对等关税”。
文章称,特朗普公布关税政策的同时,还上演了一场独特的“霸权主义戏剧”。特朗普及其“帮派成员”向他的目标们保证:如果他们服从,就会得到回报;胆敢违抗,便会遭受巨大损失。
4月3日,特朗普次子埃里克·特朗普在社交媒体X平台发文威胁称:“我反正不想成为最后一个与特朗普谈判贸易协议的国家。第一个谈判的人会赢,最后一个谈判的人肯定会输。这种戏码我这辈子都看得多了。”
推文截图
文章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接受了这一建议,但此后却发现,与一名似乎不懂贸易运作方式的总统达成全球贸易协议非常困难。各国外交官们沮丧万分,因为他们根本无法确定特朗普到底想从他们那里得到什么,更不用说他准备提供什么回报了。迄今为止,只有英国通过让步与美国达成协议。
相反的是,中国采取了对美反制措施,对美国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并实施对美稀土出口限制。
“因此,特朗普一度决定拿中国来立威,”文章提及,特朗普多次上调对华关税,美国对华关税从最开始20%,到54%,再到104%、125%,再到最终的145%。
然而,特朗普在硬挺了一个月后,终于撑不住了,决定后退一步。5月10日至11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双方同意在90天内降低关税,将税率下调115%。特朗普本人12日表示:“日内瓦的会谈非常友好,两国关系非常、非常好。”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经贸会谈取得成果后,特朗普立即把炮口转向欧盟,12日炮轰欧盟对美国“非常不公”,施压欧盟做出“重大让步”。
5月12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在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后召开新闻发布会 IC Photo
“仿佛整件事都是一场巨大的误会,”文章称,特朗普及其政府官员此前反复念叨的“中国掠夺美国”“美国应减少对华依赖”等对华指控,“一瞬间似乎都被遗忘了”。美国甚至没有做出伪装,只是致力于将这件事翻篇,继续前进,仿佛这一切的目的始终是为了与中国更好地相处。
文章认为,特朗普政府这一切举措,作为一项贸易政策的实践来看,毫无意义。因此不应将特朗普的行为狭隘地理解为旨在重塑全球贸易秩序,却忽略了其中的象征意义。“特朗普正在扮演一个角色,一个总统版本的老板,坐在豪华的皮椅上,对颤抖的恳求者施以正义。”
文章称,特朗普威胁征服加拿大、格陵兰和巴拿马,并单方面重新命名墨西哥湾。这些举动并没有取得任何实际成果,反而激起了民众的怨恨,削弱了美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这些伎俩的目的,似乎是为了把特朗普塑造成一个对弱势目标发号施令的老板。
最开始,特朗普把这招用在了墨西哥,第一任期时再三宣称要建设“边境墙”。但没人相信特朗普真的打算把墙加高。这样做是为了表明特朗普才是主宰者,任何试图反抗他的人都会受到惩罚。
文章指出,特朗普这种治理风格,时常令其支持者也感到困惑。但过去一系列证据表明,特朗普的目标如果如他所愿地屈服,得到的只会是更多的羞辱和虐待。
随后,文章举例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同意了特朗普政府的挑衅性要求,但被提出了更多要求;制药业游说团体决定不反对特朗普提名小罗伯特·肯尼迪为卫生部长,但肯尼迪上任后拒绝放弃其极端立场,还采取了削减科研经费等打压性措施。
相较之下,哈佛大学拒绝了特朗普并诉诸法庭,特朗普获胜的可能性很小。加拿大新任总理马克·卡尼坚称自己的国家永远不会被购买或夺走,却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得到了特朗普友好的接待。
文章总结称,与特朗普谈判并“取胜”几乎是不可能的,特朗普似乎没有意识到正和博弈的可能性,他试图将一种富有成效的关系转变为一种剥削关系,继而导致双输。这在贸易领域最为明显,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本能在全球范围内传播痛苦,却没有给美国带来任何好处,只是扩张特朗普自身的权力。
“特朗普是个典型的‘霸凌者’,渴望臣服,害怕冲突,”文章形容称,“他的狂热支持者希望他成为迈克尔·考利昂(电影《教父》中美国本部黑手党柯里昂家族首领,第二任“教父”),但他更像毕夫·坦南(电影《回到未来》中的反派,一个身材魁梧、好斗、愚笨的恶霸)。”
文章最后向全球发出呼吁,“对抗特朗普并不意味着会赢,但屈服就注定会输”。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