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学者:就贸易壁垒而言,中方要理解欧盟,我们也有难处…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7-04 22:16

【文/观察者网 齐倩】香港《南华早报》7月4日刊文表示,在美国特朗普政府搅乱全球贸易体系之际,中国和欧盟关系升温,但欧盟寻求在对华贸易的同时保护其“皇冠上的明珠”——制造业。

欧洲专家称,决定中欧间关系动态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欧洲对中国可能削弱其制造业优势的潜在忧虑。

报道提到,本周,衡量德国制造业健康状况的一项关键指标——德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飙升至34个月新高,为这个欧洲工业强国期待已久的制造业复苏带来了希望。但该指数6月仍停留在49.0(低于50表明行业萎缩),凸显德国重振制造业面临的艰巨挑战。

数据发布之际,特朗普政府正重塑全球贸易格局,而中欧双方都试图解决贸易争端并改善关系。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中欧加强合作日益紧迫,但决定双边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仍是欧洲对中国威胁其制造业优势的潜在忧虑。欧洲一直以来将制造业视作“皇冠上的明珠”。

法国智库雅克·德洛尔研究所研究员萨沙·库尔蒂亚指出:“欧洲希望重建制造业,因此不能承受大量中国廉价进口产品的冲击。”

据世界银行数据,欧盟是全球最大制造业基地之一,2024年净产出2.72万亿美元,与美国(2.91万亿)相当,但落后于中国(4.66万亿)。但在地缘政治变动中,欧盟正面临能源成本和企业创新投入等多重挑战。去年9月一份报告显示,去年约有一半的欧洲企业将能源成本列为投资的重大障碍。

法国ESSEC商学院亚洲项目主任菲利普·勒科尔称,经济形势堪忧,“年轻人为职业前景感到迷茫”。

勒科尔表示,欧盟对华贸易采取了更务实的策略,更注重建设和保护本土产业,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等追赶领域。他说:“如果中国继续维持当前出口态势,欧洲将自动建立壁垒体系确保公平竞争。”

“我知道,从中方角度看,事情会很复杂,因为中方会认为欧洲在效仿美国对华设置市场壁垒,”勒科尔坚称,美欧“两者性质不同”。他表示,欧洲可能继续要求中企与欧企合作在欧生产,以保护欧洲的制造业,但与美国不同,欧洲将遵循WTO规则。

去年9月,德国大众工人举行罢工 德媒

欧盟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其对华出口占总额8.3%,自华进口占21.3%,其中97%为工业制成品。

同时,欧洲汽车供应链产业正面临“三重风暴”:全欧汽车销量下滑、电动车转型缓慢以及来自中国车企竞争加剧。数据显示,欧盟年乘用车销量从2019年1300万辆降至2024年1060万辆。

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报告显示,62%供应商面临产能过剩,今年已宣布裁员1万人,四分之三企业预计2025年利润率将低于维持长期投资所需的5%临界值。“下一波裁员浪潮即将到来。”

德国汽车智库“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比阿特丽克斯·凯姆表示:“欧洲需求不足,由于汽车制造商正在削减成本,供应商受到了影响。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另一家德国智库“汽车管理中心”主任斯特凡·布拉策尔指出,曾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德国车企,如今正遭受中国电动车品牌崛起的冲击。

《南华早报》提到,在此情况下,有欧洲分析师认为,中国需要创新对欧商业模式——投资不仅要开拓市场,更要创造就业并助力欧洲企业升级。

“中国曾受益于欧洲对华投资和技术转让,现在能否反向参与欧洲再工业化?”勒科尔发问道。

7月2日,王毅在布鲁塞尔会见卡拉斯 外交部网站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应欧盟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于6月30日至7月6日访问欧盟总部并举行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访问德国并举行第八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访问法国举行中法外长会谈并出席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新一次会议。在布鲁塞尔期间,王毅还将同比利时首相德韦弗、副首相兼外交大臣普雷沃分别会见、会谈。

7月2日,王毅在布鲁塞尔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举行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

王毅表示,中国不是美国,不应用美国走过的道路镜像中国。中欧历史文化、价值观不同,不能因为有差异就视为对手,不能由于出现分歧就寻求对抗。当前欧洲面临各种挑战,但过去、现在、未来都不是来自中国。希望欧方真正树立客观理性对华认知,奉行更加积极务实对华政策。

王毅称,面对国际局势不确定、不稳定性上升,中欧作为两大力量和两大经济体,应加强交往、深化了解、增进互信、推进合作,共同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为世界提供稀缺的确定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曲乔乔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团体急了:没中国不行

“美国人,真正该担心的时候到了”

直播:算法向善——共话AI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未来

“美国政府像青少年,拿信用卡挥霍,直到…”

“听到东方惊雷了吗?那是14亿中国人在笑话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