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府拟削减预算,美专家急了:南极也要拱手让给中国?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7-05 21:34

【文/观察者网 齐倩】6月23日至7月3日,《南极条约》58个缔约国代表齐聚米兰,举行条约协商会议。

据美国《纽约时报》7月5日报道,会议举行之际,地缘政治竞争加剧,世界局势动荡。近期,特朗普政府拟将在2026年大幅削减极地科学预算,用于南北两极的研究资金可能减少约70%。

美国投资此前已显疲态,近年来正逐步减少在南极的存在。相较之下,中俄正扩大在南极的科研设施。

报道称,此举引发美国专家及一些美国盟国的担忧,开始在南极问题上渲染起了中俄威胁。有美国专家表示,预算削减令人担忧,因为存在感的减少意味着影响力的下降,为中国等其他国家填补真空留下了空间,“那么这将被解读为中国取代了我们的位置”。

“南极例外主义”面临挑战?

1959年12月1日,比利时、法国、日本、新西兰、挪威、美国、英国、前苏联等12国签署《南极条约》。该条约于1961年6月23日生效,截至2025年4月,共有58个缔约国。中国于1983年6月8日加入《南极条约》,并自1985年10月起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

根据《南极条约》,“南极洲应只用于和平目的”,各国对南极的主权声索被冻结,各国应促进南极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条约对各国开放签署,并设立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在南极洲进行实际的科学研究的国家可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

“这被称为南极例外主义,”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法学教授专家杰弗里·麦基说道。

报道称,然而,近来,这一例外开始面临压力。在刚刚结束的米兰会议上,一些国家代表开始忧心一个棘手的问题:南极大陆会继续作为科学与和平的避风港?还是会成为大国间领土竞争的又一目标?

麦基表示,世界局势动荡,中美俄等主要大国是在南极大陆上活动的主要角色,全球其他地区的动态正在波及南极。他说:“如果认为这不会影响《南极条约》体系和南极地区,那就有点天真了。”

美国南极麦克默多科考站 美媒

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1月重返白宫, 奉行美国优先政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冰岛、巴拿马运河,甚至是加拿大等世界其他地区领土的觊觎。

《纽约时报》还提到,特朗普政府对南极洲的策略可能发生变化。美国负责资助和监督两极活动的主要机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近期提议在2026年大幅削减极地科学预算,降幅将达约70%。根据提案,基础设施支出的拟议削减幅度小于研究经费,但将推迟计划中的设施升级和扩建,并将停用美国最后一艘专用于南极研究的船只。此外,提案中为极地安全破冰船拨款了一笔可观的资金。

针对上述预算提案,NSF发言人卡桑德拉·艾希纳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该机构仍致力于确保美国南极计划“在南极大陆维持活跃且有影响力的美国存在,支持尖端科学研究”。

美国专家担忧:中国将取代我们

报道称,美国削减研究经费,让美国的一些盟国感到担忧。据介绍,美国是《南极条约》的最初签署国,此后一直是该地区的领导者。美国拥有最大的研究站,也是唯一在地理南极点设有基地的国家。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前《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美国代表团团长比尔·蒙廷说:“美国在南极的存在是最大的。”但他随即指出,近年来,美国的投资已显疲态。“美国一直在稳步减少在南极的活动,虽然没有关闭任何站点,但也没有迅速修复或建设站点,且一直在减少部分后勤能力。”

蒙廷表示,最新预算削减表明,“与对其他领域科学一样,本届政府对极地科学同样兴趣寥寥”。

他继续称,拟议的支出无法让人对美国的科学承诺充满信心。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这些削减也发出令人担忧的信号:因为存在感的减少意味着影响力的下降,为其他国家填补真空留下了空间。

美国科学促进会首席政府关系官乔安妮·帕德隆·卡尼说:“这将减缓整个科学进程。”

“如果中国的影响力在上升,而美国停滞不前或减少其能力,那么这将被解读为中国取代了我们的位置,”美国智库南极与南大洋联盟顾问、前《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美国代表团团长埃文·布卢姆表示。

此外,如果美国科学预算下降,而军事预算上升,这可能会向世界发出一个明显的信号。蒙廷指出:“只要是为了和平目的,所有类型的船只都欢迎进入该地区,但增加军用船只数量同时减少科学船只数量,会给人一种该地区军事化的印象,这违背了美国的长期政策和利益。”

今年3月,我国在南极秦岭站首个规模化新能源系统运行 央视新闻

美西方又炒作“中国威胁”

一些美国盟国也担忧美国在南极撤退。报道认为,这部分出于政治原因,部分因为这些国家与美国在南极科学研究上有合作。例如,澳大利亚人正在谨慎观察美国预算提案及其影响。

同时,美国及其盟国在南极问题上渲染“中俄威胁”,无端怀疑中俄设施可能被用于非和平目的。最近几年,中国和俄罗斯正在扩大其在南极的科研设施,引发美西方国家关注与焦虑。

美国空军学院军事与战略研究平民教授、前美国海军陆战队成员瑞安·伯克称,南极面临竞争性的领土主张、“维持现状的脆弱协议”。在他看来,“南极例外主义”并非永久保证,未来存在真正的冲突潜力。

伯克声称:“认为南极不会发生冲突,是对潜在现实的无知和天真。”

但布卢姆不以为然。他表示,根据以往科研经历,他和同事从未在南极大陆发现重大违规行为。“如果你看看区域法律制度,这里是较为成功的案例之一。”

报道称,在本年度的条约协商会,各国代表们的讨论焦点仍集中在现有条约范围内的问题,而非其外的假设性军事风险。美国未来在南极及其条约内外部政治中的角色尚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南极科研人员未来将经费少、研究少,日子不会好过。

对于美西方持续在两极问题上炒作中国威胁,中方已做出明确驳斥。

去年2月,位于南极罗斯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南的中国第五个科考站开站。我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相关提问时指出,中国作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始终按照南极条约体系相关规定开展活动。中国南极站的建设完全符合南极国际规则和程序,将有利于增进人类对南极的科学认知,为中国与各国南极科学考察合作提供平台,促进南极和平及可持续发展。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曲乔乔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又威胁上了!“最高70%,12国等着收信吧”

以军总长被曝与内塔尼亚胡激烈争吵:这么干局势会失控

操心中国,美国“黑手”又要伸向马来西亚和泰国

特朗普要求“大搞特搞”,美团体急了:没中国不行

“美国人,真正该担心的时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