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舟:为什么面对美国的贸易战,谁也不该跪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4-30 08:15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江宇舟】
中国不跪!因为我们深知,以斗争求合作则合作存,以妥协求合作则合作亡。
中国不退!弱国的声音就有人倾听,霸权的欺凌就有人阻挡,世界的公理就有人守护。
4月29日,外交部公众号发布中英双语视频《不跪!》,再次揭露美国的关税霸权,呼吁各国团结起来,向霸权低头就如同饮鸩止渴,只能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
特朗普此番来势汹汹的贸易战发动至今已有三月,“对等关税”推出也将近一月。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从一开始就给予坚决反击,不退让一步,也彻底打乱了特朗普的节奏,让关税执行效果与发动时的声势完全脱节:
说好要“不会豁免加征”,保质期不到72个小时;贝森特和卢特尼克说“70国排队签约”,到如今连G7都不买账;至于“等中国打电话”,更引发了海内外舆论罕见的一致群嘲,超级大国每天都在用各种姿势表演着尊严扫地,国内经济特别是金融市场也随之震荡杀跌。
特朗普一通炒作后,全世界都知道他打不通中国电话。网络图片
但越是如此,一些足以颠覆规则的下三滥招术越被美国政客们不以为耻地津津乐道,包括但不限于试图封堵中国航运、威逼有关国家中止对华合作、尤其是近期美国政客集中提议各国以限制对华贸易换取美国豁免。商务部对此的评论是“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
当此之时,面临股债汇三杀的特朗普政府总是含糊其辞,频频抛来橄榄枝,称将大幅降低对华关税,并看好后续谈判。那么,如何看待特朗普政府的反复无常?本次贸易战又将走向何方?
一、特朗普2.0时期贸易战的特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特朗普此番“求和”是缺乏诚意的,仅从现象层面,他还在强调对我们的加征关税不可能全部撤销,并且贝森特在24小时内再次翻脸,宣称降低关税税率报道不实,谈判要历经2-3年。
但中国的态度一向清楚,对于这种违背了平等、尊重、互惠的“虚空造牌”,并且还真的就是分分钟变脸,我们哪里会有谈的可能?
更何况这极大概率是美国政府闯祸后要对自己的金融市场加以安抚,那就更没有随之起舞的理由了。
而更深层次则是从整个特朗普政府运作的机理,发动贸易战也是必须要为之事。
特朗普如今对中国和全世界发动的贸易战,不是这短短100天的贸易战,而是一个相当长历史时间的集成,经历了整整8年、横跨两个政党三届政府的拼装,形成了如下特征:
一是“乱”,以旧法对新事,且理由十分庞杂。授权总统加征关税的法案,诸如1962年《贸易扩展法》、1974年《贸易法》,推出时间距今都已有五六十年,且不同法案叠床架屋现象严重,采取哪些取证、经过哪些流程,完全可以被美国政府“按需操弄”。但凡被贴上产业补贴、知识产权“剽窃”、外贸收支“失衡”,乃至非常笼统的“危害本土产业”、“歧视美国商品”等标签,都有可能会成为美国加征关税的借口。
美国加征关税的不同手段。图片来源:玉渊潭天
如今特朗普不只是不断滥用无需国会审议和调查听证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甚至如笔者年初预测的那样,真为加征“对等关税”不惜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在港运物流、半导体等特定产品上,也在启动301、232等等调查,被公知们吹嘘的所谓“美国法制”已经成为特朗普“征关之治”随意摆弄的道具。
二是“独”,在实际操作中大大强化了行政机关特别是总统的权力,权力使用缺乏监督。根据美国宪法,国会才是真正保有征收关税权力的主体,但通过上述一系列法案,总统逐渐凌驾其上,能否专业审慎地运用好这些权力,几乎都靠总统和行政班子自身的素质操守。所谓的“制度约束”事实上早已无约可束。
早在2018年,美国国会就曾尝试限制总统加征关税的权力;特朗普如今滥用法案、总统发个推就能加征关税的行为,更是在美国法学界掀起轩然大波。但是所谓的“国会立法权”迟迟难以作为,早已戳破了“三权分立”的画皮。特朗普更是多年来持续以不支持连任威胁共和党籍议员,把戳破的画皮直接浇油火烧,以“橡皮图章”和“牵线木偶”分别形容美国国会与议员,愈发恰如其分。
三是“滥”,美国政府在关税问题乃至整个外贸政策上滥用行政权力,“随意执法”现象日渐突出。以2018年根据301条款启动对华进口商品调查为例,调查取证尚未完成、听证会尚未召开时,特朗普甚至已经发出加征关税意见,抢先“定调”。所谓的调查取证,越来越流于形式。
在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之后,上述倾向进一步加重,已经不仅局限于行政流程上的随心所欲,更是加征关税理由的五花八门:贸易逆差、非本土生产、拒绝接收移民、芬太尼管理、减少美元结算……万事俨然都能导出万税。
四是“捆”,美国的关税政策越来越不是孤立使用,而是与其他贸易保护措施捆绑推动。如今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已经形成了一套组合拳,只要冠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工人利益”这样的名义,不仅是单纯地加征关税,还会将配额收紧、技术制裁、关键零部件限制出口,乃至威胁冻结他国资产组合起来使用。
本届特朗普政府设计了更为宽大的贸易战场,在加征关税与尝试制造业回流的同时,逼迫与其谈判的国家压缩转口贸易空间,对特定国家的海运与造船行业进行打击,并且逼迫巴拿马等国家不惜弃约来排挤外国企业合法的港口经营权,乃至公然威胁相关国家主权。“我不好你也别想好”、不惜搞乱全球供应链的暗黑之心昭然若揭。
五是“霸”,美国日渐放纵本国的保护主义,“长臂管辖”愈演愈烈。近年来美国政府的随意执法早已跨过了国界线,演变成了“洒向人间都是怨”。仅仅一句“没让美国赚到钱”,特朗普第一任政府就不惜瘫痪了WTO上诉机构;仅仅一句“确保产业链安全”,哪怕盟友的龙头企业都将被强迫赴美开厂。这些都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主权国家正常的权力行使范畴,不仅扭曲了国际贸易,也动摇了原有的全球秩序。
正如我国外交部所指出的那样:“美方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是国际秩序最大乱源”。
六是“密”,包括关税在内的保护主义措施,不仅出台日益密集,且手段也日渐绵密。美国如今的一系列“长臂管辖”还从规定和技术上不断收紧,诸如《美墨加协议》要求75%的汽车零部件在北美生产,美国海关通过运用了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追踪系统,来验证整条生产供应链的合规性。去年开始为阻止外国钢铝企业通过越南、墨西哥等第三国转口贸易规避关税,要求进口商提供熔炼、铸造等生产环节的详细证明。
颇为讽刺的是,美国政府日益绵密的政策设计反而暴露了基层执行的效率低下、上下脱节。早在今年2月取消小额包裹关税豁免的命令就把海关压塌,大量包裹滞留。今年4月所谓“对等关税”及其后“豁免”政策出台,朝令夕改下更是让海关崩溃,暴露出执行层面在能力、人力、技术、意愿上的诸多问题。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美国政府非要采用如此蛮横无理、自毁形象的贸易战打法呢?
二、本轮贸易战的深层机理及其结构性矛盾
如果让笔者用一句话概括本轮贸易战,那就是微观理性行为的叠加,最终形成了集合性谬误。
去年夏天本专栏开设时,恰逢美国大选,我们最初以两党政纲为线索,逐步跟踪特朗普从胜选到就任,分析其政策导向和财政经济逻辑,早就得出其必然会升级贸易战、对此无需抱以幻想的结论。
说白了,贸易战要打到这个份上,绝不仅仅是特朗普团队的心血来潮,还有着极为深刻的时代背景、条件约束、和基本盘推动,因此波涛将格外汹涌。
首先,这是一个批判者为执政合法性不得不祭出的兑现工具。特朗普的上位并非是他有多好,而是民主党干得太烂。特朗普只需集中火力攻击物价、治安、失业,进而指天发誓一通,便是响应如云。
待到真正上位、角色转为执政者,真正操盘时才步步是坑:号称24小时内就要签发法案、搞定物价,结果区区一个鸡蛋价格都能飞天;要想提高制造业效率,长期拖后腿的那些工会协会还是自己的票仓;所谓提高政府效率,却没有拍蝇打虎的勇气,反倒天天上演强制买断基层公务员工龄的悲喜剧……还有大规模的减税、基建、住宅开发、科创投资,落实起来都要问一句“钱从哪来”。
特朗普在2月回应鸡蛋价格暴涨时,还能把责任推给拜登。如今呢?再过几个月后呢?
参选时在辩论场上的特朗普面对这些问题,曾经脱口而出“关税足够支付”,但事实其实远非如此,根据美国税务基金会的估计,如果特朗普兑现减税承诺,十年内联邦税收将减少4.5万亿美元。
而根据彼得森研究所测算,哪怕世界各国在贸易战集体躺平,以15%的税率任美国撒野,十年内联邦增收也不过3.9万亿美元,还会与减税政策产生内部抵消。而一旦遭遇反制,增收规模将萎缩至不到1.5万亿。
而这还是短期内唯一靠谱的大额收入来源。
比财政更为戏剧性的是在债务领域,美债压力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美国如今还美债利息的支出已经大于医保和军费,并仍在快速攀升中。
美国各项开支走势及预测,红线为利息支出。
早在2017年相关专家们就已经给特朗普展示过测算和图表,预计美债将会在2027年到达临界点。当时的特朗普还说了句“反正那时候,我已经不是美国总统了。”
人的一生就是这么不可预料,理论上讲,2027年的美国总统应该还是特朗普……
所以势同骑虎、难以自拔的特朗普政府,此番关税加征节奏感十分焦虑,对关税可以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仅要收税,还要收了以后再逼迫各国谈判,重构贸易关系,并围绕产业转移、美元结算、美债增持等方向尝试新的勒索,乃至《海湖庄园协议》的传闻甚嚣尘上。
为了让这种勒索显得煞有其事,特朗普更是索性彻底抛开事实不谈,甩锅全世界偷光了美国的产业、就业、收入,自己正在与他们搏斗,让支持者们稍安勿躁,顺势转移一波内部矛盾。
疯是真的疯,但也是被现实逼出来的不得不疯,这不只是草台班子与否的问题,更是“定体问”的最佳素材。
与之一体两面的,就是意识形态上致敬西方传统政治文化的“酒神狂欢”。罗马希腊时期就有以嘉年华换取群众支持一说,贸易战正是特朗普在虚构境外矛盾下,为饱受“快乐教育”放养而思辨堪忧的“红脖”基本盘准备的嘉年华。
正因为自己的政府无法开出真正触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灵魂的药方,以批判者上位的特朗普,无法真正转型做国内的建设者,于是就铁了心去做全世界的批判者,更要发动对全球各国、各产业的“猎巫行动”。
在美国政府的逻辑下,但凡有胆敢超过美国的一定是“偷”,就一定要关税、制裁乃至审判次第安排,直至它被迁移到美国。特朗普已经多次说过“只要你们落户美国,就不会再有关税。”
而一旦有这样的行为,立即会被渲染为“总统又胜利了”,“带回了多少财富与就业”,激发出所谓的“自豪感”,并在自吹自擂的“黄金时代”中酝酿更大的抢劫以资狂欢,向基本盘派发精神的鸦片,海盗文化中理直气壮的巧取豪夺,在这一次次贸易战的挑衅中,被渲染到了高潮。
白宫官网上如今充斥着这样的肉麻奉承,也为“酒神狂欢”提供了生动注解。
其三,便是策略技巧上的火力侦察。特朗普未尝不知产业空心、债台高筑、科创日益PPT化、军备逐渐老化的美国,以后会是何等光景,更要利用作为超级大国手上还能有的几张牌,加快寻找吸血对象。
所以我们还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谁越是和特朗普谈判,不仅会被嘲笑为“亲屁股”、尊严尽丧。更重要的是,反而越可能收到各种匪夷所思的豁免条件:
印度一通访问华盛顿礼毕,后面就是被追着确认什么时候能砍下本国关税税率,印度政府不宣布,美国政府就替印度宣布,时不时赶在印度政府和媒体前宣布印度今天又同意了的大新闻。
澳大利亚长期对美保持大额逆差,还在核潜艇项目上数亿数亿地打钱,并旗帜鲜明地表示贸易战不反制,结果从钢铝、再到“对等关税”、据说后面还有农产品,要一轮轮凌虐。
我们隔壁某东南亚邻国,贸易顺差里对美占了大头,一看对等关税,国家一把手亲自打电话要谈“零关税”,美国人听得十分感动,挂了电话就提新要求,要求该国把所有对美顺差也一并抹零,并多搬几条织布和缝纫机生产线回美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贸易战成为了美方检测各国服从度的PH试纸,服软者反而更容易被反复搓揉。其背后的深层次逻辑是美国的基本面要求美国政府从外贸到产业、从美债到货币,都要“美国优先”、吃干抹净。
特朗普政府因政绩乏善可陈,已变得饥肠辘辘,如今谁先上门送礼,谁被吃干抹净。网络图片
而且特朗普在贸易战上的进攻是独立的两条线,一条是沿着商品,一条是沿着国别,后面可能还要从供应链开发出第三战场。从而今天看似对相关国家作关税豁免了,明天换个商品大类继续威胁加征关税。所谓“豁免”,免的是美国的义务,祸的是各国的前途。
就在两天前,看似“对等关税”已经豁免了一大半,但特朗普政府又决定对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和越南的太阳能制造商征收高额关税,税率最高能达到3,521%。
而此时中方代表正在联合国声讨美国加起关税来连海地都不放过,一连用了“何其粗暴、何其荒唐、何其悲哀”直抒胸臆。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古人早已生动描述了对这种极限施压还沉溺于绥靖幻想时,会遭遇怎样的爆杀!
美国国内形势对吸血的紧迫性,与特朗普政府在政绩乏善可陈下的选举承诺兑现压力,以及执行层以“忠诚换能力”提拔政坛素人所带来的动作变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黑洞,注定了对此滑跪非但不能求荣,还会被吸进去自取其辱。
而最好的选择就是各国强化协同,有条件的大型经济体和关键能源、产业保有方对其展开反制,哪怕是中小经济体也可以面对其“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情况,虚与委蛇、以拖待变,多一分延宕,就是多一分阻滞。
因为美国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造血机能的衰退,以全球25%的GDP却繁殖出市值占比65%的股市,以及光利息支出就逼近财政支出15%的债市,而所谓的“制造业回流”毫无起色,所谓尖端科技与实体经济所能结合的场景正在日趋减少,又将由此冲击美元的霸权地位。
此时一旦没有外部新的活血与热钱,美国国内与民生最为贴合的就业、收入、物价还会进一步失衡,由此导致的通胀压力还将进一步阻滞降息可能,加剧美国财政危机。
由经济向政治发酵,则是看似“三权合一”的特朗普政府将对此局面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去年选举大败后蛰伏的反对势力重新完成集结,如特朗普当年那般以批判现状捞取选民共鸣。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形势恶化,基层痛感加剧,特朗普“钦定”国会议员连任的“金手指”也将渐渐失效,由此被压制的国会力量很可能与外界的反对势力合流,从立法层面掀起比2018年强烈得多的反弹浪潮。
由此汇聚起的力量将以中期选举为始,一步步攘夺特朗普现有权力、升级美国党争。
而且笔者一贯认为,特朗普与建制派的党争非比以往,由于MAGA运动自成体系后对美国政治的颠覆性及其如今掌握的巨大政治能量,与其对抗最终将加剧美国内部撕裂,从而形成两个美国——即“MAGA美国”与“建制美国”的对战,并且蔓延至美国所能影响的整个西方世界。我们印象中往往对美滑跪的欧美国家,这次将因为后台是“建制美国”,对特朗普政府的抵制将远超预期。
上述美国内部矛盾如何激化的机理,也为这种跨意识形态与现实利益的协同式抵制,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特朗普认为搅乱全球市场的结果就是,如今一个“环美国贸易圈”也正在日趋成型。图片来源:玉渊谭天
三、中方为什么能够对贸易战坚定地说“不”
特朗普2.0还不到100天,但中国抵抗美国发动贸易战的时间,已经持续了整整8年。正如《人民日报》所说,党中央对本轮贸易战早有预判,对冲击的估计充分,应对预案的提前量和富余量较为充足。
也正是在本专栏一系列前文里,笔者曾依次从发展动能切换、生产规模效应、外贸扩大但又依存度下降、产能利用率、一揽子增量政策等角度,分析中国作为超大型经济体独特的韧性。
这种韧性并不仅止于抗击打能力,而且随着发展正在进入由抵抗到反攻、由赶超到引领的转折点,如今的中国,制造业产值已经超越了全球其他Top 10工业国产出总和、大量终端制成品市场占有率超过全球1/3乃至一半,在全球前二十大科创中心中保有数量已经赶上欧美总和、外贸出口中东盟+金砖份额已经超过美欧+日韩……
2024年中美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出口额对比(单位:亿美元)。除少数国家外,中国已经实现了碾压。而这种碾压背后,是庞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并且如前文所写的那样,这个制造业强国还在迎来“科创东移”。图表来源:作者自制
有绝对实力打底,在应对特朗普2.0贸易战的具体操作上,中国的应对更是有理有节、从容自信。在特朗普尚未签署加征关税的行政令前,中方就已明确表明了不接受讹诈的态度,并且一次性给足善意,不同层级和部门先后表态“不可以追求顺差”。
在确定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后,中国迅速启动反制措施,2月份的第一波反制就是“四箭齐发”,其中关税反制还将部分商品的税率设定得高于美方,但对美国顺差最大的两类商品,仅加征了能源,却放过了农产品,算是最后的规劝。
随着美方所谓“对等关税”的祭出,中方新的反制已是“十一箭齐发”,涵盖了关税税率的对等反制、关键矿产和战略物资的出口管制、不可靠实体清单、产业竞争力调查、特定美企产品限入禁入……更不用说还有尚未完全展开的打击服务贸易。
中国此时反制的美国,已经不再是三十年前那个打赢冷战、睥睨全球的超级大国。笔者曾多次写到“科创产业的PPT会骗人,可是进出口结构不会”。如今的美国,出口结构中初级产品份额越来越高,农产品、能源、金属和基础原辅材料的占比已由2000年的不到28%增长到2023年的43%,其中近半数还是包括页岩气在内的能源贡献。
这不仅意味着美国的产业在加速空心化,也意味着美国在国际市场的替代性不断增强。但意识相比于现实往往会有滞后,旧有的思想钢印多会干扰世界各国的理性判断。
因此,中国这一阶段对贸易战兼顾原则和技巧的反制,就有了深刻的时代意义,在一轮轮反制节奏中,让美国决策层陷入束手无策、欲求电话而不得;让美国社会渐入恐慌,新一轮通胀威胁再起;甚至让美国金融市场也陷入混乱,出现了罕见的股债汇三杀,衰退之势日渐清晰。也将让世界各国渐渐摆脱恐慌,开启各自对美周旋,乃至区域协同抵制。
中国作为超大经济体,在本次贸易战的反制中发挥的作用,已是举世公认的中流砥柱。特朗普一遍遍“打个电话给我”的哀鸣,变成了紧张节奏中的国际笑话调剂,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不仅守住了全球反对经贸霸凌的底线,也守住了全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底色。
而更为重要的是,对当前晦暗不明的国际形势充注了一种崭新的信用,激发起了未来新的可能。
我还记得当年贸易战刚开打时候央视总台锐评的豪言:
“经历了5000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
“中国必将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斗出一片新天地。”
而我们面对每一阶段贸易战的迎难而上,都在为这片“新天地”增添新的可能: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贸易战中,我们意识到了在美国霸权干扰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所存在的不稳定性,一面对美以打促和,完成中美贸易第一阶段谈判,为自身发展争取时间;一面以更大幅度和力度促进区域多边合作,强化中国从产品到货币在相关场景中的存在感,为跨区域协调与合作夯实经济基础。
在拜登政府在继续贸易战,并谋求“小院高墙”对华封堵的态势中,我们开始激活内外双循环,不仅工农业生产与外贸都更上几层楼,并且在此过程中,为科学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场景,当年“卡脖子”领域如今已是捷报频传,彻底突围只是时间问题。我们正在持续深化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基建、运维、物流在内的一揽子输出,人民币应用场景也随之提高,独立的支付结算系统正在搭建……
正是在这样层层积累之下,美国贸易战能对中国打的牌正在越来越少。
但是减少并不代表没有,有件事情我们需要高度警惕——越是在现有体系下无牌可打,越有可能刺激特朗普政府去颠覆体系,此番航运物流的301调查就是一例;美国对巴拿马等国的主权威胁,外加贝莱德不久前意图强行收购长和港口,又是一例;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也随之起舞,近期妄图对中资企业经营达尔文港半道弃约,又是一例;更不用说还有形形色色的技术封锁,乃至未来可能出现的效仿几百年前《航海法案》的强取豪夺……
篇幅所限,笔者不再一一列举。一言以蔽之:永远不能高估盎撒帝国主义的道德底线,一句“我们把你们想得太好了”已经说明了全部。
“贸易战没有赢家”,我们也将付出自己的伤亡,但我们在付出代价的同时,正在基于如此强大的产能、实力与信用构建自己新的经济大循环。我们有信心推动这种大循环的全球效应,谁敢与此隔绝,谁就是闭关锁国。
而针对当前这一阶段美方挑衅的新方向,除了应对传统贸易战的经济工具和技术攻关外,笔者认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战略投送能力的建设,不仅是提高海空军与海上执法力量的规模,并且要让这些力量巡航的里程与强度也配得上这样的规模。
这不仅是“破”美国新挑衅可能的方向,也是在为如何应对美国自绝于全球体系后的“立”做好准备,在硬实力的保障下,去为全球秩序提供更多中国主张与配套的公共产品。
笔者之前在美国军费一文中,已经通过美国各财年装备更新计划测算过美国海空军在未来十年内的萎缩,也从军事、航运、法务等相关领域,与各位业内老师交叉验证,坚定了这一判断。
在这个中国正在从赶超走向引领的历史性时刻,我们的斗争也更需要超出争斗的范畴,走向符合全球秩序下一阶段发展规律的建设上面。
有句流行的话“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格局从来没有落在与具体国家的一较输赢之中。
在此进程中,美国每一次的挑衅都将沦为自绝与落后,重要性渐渐削弱。最终如果有被历史淘汰的一天,也将是自惹而亡、与我无关。
归根结底,我们不仅是一个超大经济体,更是全球有史以来第一个十亿级人口的现代化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主动拥抱信息化,这其中迸发的规模效应将会是前所未有,如今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开端。
贸易战只是给检验真金燃起了熊熊大火,黄金熠熠生辉,吸引到大家的眼球。火烧干氧气,也就自生自灭、无人问津。而黄金依然在那里,还被大火抬得愈发升值。
拜贸易战所赐,黄金这阶段的走势倒是与本文结尾的比喻不谋而合。图片来源:同花顺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