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章:疫情中的旅游业,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5-19 07:52

李平章

李平章作者

HiChinaTravel创始人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HiChinaTravel创始人 李平章】

近期全国多地爆发的疫情给旅游行业浇了盆冰水,同时也证明了一件事:没有“疫情结束”,旅游业的好日子也就无从谈起。

这里的“疫情结束”有两层含义:第一,指的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新冠病毒彻底灭绝——而这已被科学所否认(毕竟人类真正消灭掉的只有天花,生物学上消灭新冠病毒几乎不可能);第二,是指“疫情已经不会动摇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这一点则是在中国可能实现的。

毕竟经历了两年多疫情的考验,中国从政府到普通人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备和应对方案。中国并不追求疫情数字的绝对清零,而是通过动态清零,有效遏制疫情传播并引发医疗资源挤兑的风险。

今年两会,已经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如何开放了,虽然后来疫情有了新变化,但这些探讨内容未来总还是能用上的。中国也始终没有完全关闭国门,接待出入境人士的工作一直在改进,比如广州新建可容纳数千人居住的健康驿站,就是新的广受好评的探索。

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马沥居地块的广州市国际健康驿站

当然,这些措施目前还是只能维系有限的入境量,对于相关行业来说,依然非常艰难。作为入境旅游行业从业者,下面简要谈一谈旅游业这两年的变化。

从幻想到绝望,旅游行业这两年

旅游行业是受到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国内游稍好,入境游次之,出境游再次之。全国人民在疫情初期的居家隔离和坚持,让国内游至少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运转起来;我自己算是入境旅游的小公司,受到的冲击巨大,但至少外国在华侨民还有一部分,还能做些小生意;出境游公司最惨,客源降低至0,且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所恢复。

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的时候,国内入境旅游服务商还做出各种各样的推测甚至是幻想,拿出了无数的论据表示疫情在半年内必然如同当年的SARS一样自然消亡,太阳照常升起。这种盲目乐观的情况在疫情初期非常常见,也怪不得他们,毕竟人在逆境中需要一些相信的东西作为精神支柱。后来到了2020年年中,这种情况基本就没有了——市场陷入一片绝望当中,改行的不在少数。

这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简而言之,做景区、导游、车队、酒店民宿等的企业,一旦出现疫情,房租和人员费用照付,不好取消,所有设备也只能待命,于是这成为导致旅游行业亏损的一大原因。

对于商业模式轻一些的旅游公司,比如携程这样的OTA,以及全国各组团旅行社,如果出发地或者目的地出现了疫情,导致客人无法出行,所有的营销和用户/内容运营就只能空转,没有办法产生效益;但是这个体系打破容易建立难。如果公司一下子把人员全裁掉了,回头疫情消散又允许营业时,是很难快速建立起营业体系的。所以很多公司选择吊着强撑——

然后就被疫情耗死了。

HiChinatravel的客户活动照片 作者供图

或者一些企业选择暂时裁员/降薪,等待疫情缓和后开始重新招人,进行运营;但很快全国零星的、随机的疫情让企业生产无法持续,于是相当一部分的旅游企业,在2020年到2021年处于“裁员-招人-停业-裁员-招人-停业-破产”的状态,除了实力最为强大的公司,中小型公司的现金流根本经不起如此反复打击。

于是大家可以看到,疫情以来至今,国内光是注销停业的旅行公司就已经上万家了,实际加上很多挂名营业的旅行公司,情况只会更差。这背后对应的是百万旅游人以及关联的酒店,餐饮,交通等行业人的失业和低收入,确实损失惨重。

就笔者个人来看,疫情前中国国内在业的外语导游人数约万人,普遍收入水平处于社会中等,因为国内对于外语导游要求还是较高的,流利使用外语讲解是一个较难的事情。目前我们公司尚且可以提供一部分在华常驻外国客人作为他们的收入来源,但多数外语导游现在谋生手段是房地产中介销售、微商、保险推销、务农等,人才流失比较严重。

国家其实早已经看到旅游行业的难处,于是有各种纾困手法,例如旅行社缴纳的质量保证金(数万到百万不等),在疫情开始时便退给各旅行社,疫情后再行补交,此外各地政府和银行确实也提供了相当一部分的资金贷款扶持,这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了救命的资金。

但遗憾的事情是,此后最大的问题是市场的不确定,于是很多中小企业没能做到及时转向,活生生的被零星爆发的疫情拖死,毕竟企业不能开工,那再多的援助也是无根之萍。

疫情新常态下的入境者们

现在国内对外国人入华和海外公民回国的政策各地并不一致,落地隔离时间从14天到28天不等,个别地方还有居家隔离的加码,于是前后隔离时间基本会接近一个月,这高昂的隔离成本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一方面机票价格高企,哪怕市场上没有黄牛,回国机票价格也会飙升至万元以上;一方面隔离酒店就算再便宜,隔离一个月的经济成本也不少。所以疫情之前常驻国内约七百五十万外国人,来华旅游四千余万人(HiChinaTravel参与了文化与旅游部的中国旅游研究院2019年入境旅游报告),疫情之初走掉了90%以上,现在也只是小幅恢复到了约80万人左右。

外国人来华意向当中,留学生和在中国公司工作的外国人,中国各院校、公司聘请的外国专家,和中国有密切联系的国际贸易公司成员,四种人来华意愿最为强烈。以我们的疫情后小范围调查统计来看,愿意接受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的人数比例约为95人,占样本比例76%;尤其是在中国高校留学的外国学生,愿意接受隔离的比例为100%——但是他们买不到来华机票,也不一定付得起隔离费用。

剩下二十余人作为旅行者也表示非常想在中国旅行,但国内的隔离政策使得来华时间和金钱成本过高,目前政策和疫情状况下无法前往中国旅游,这代表着未来恢复的路还有一截要走。

HiChinatravel的客户活动照片 作者供图

“欧美旅行者有钱并不代表他们高人一等”

现在疫情仍然在全球肆虐,不过至少大家从盲动恐慌逐步转变为沉着有序,这就是我们能在未来的各种浪潮冲击下从容不迫的根本。

至于将来疫情结束之后,重新开放国门,我想旅游业要尽快走出低谷,也有很多可以调整的思路。近些年,我国外交非常重视包括东盟、中东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们HiChinatravel也希望能在未来重点发展这些方向。

国内的入境旅游企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一些公司只追求业内所说的“高净值客户”,在他们语境当中就几乎演变成,碰到西欧北美澳洲日本的旅客时就热情相待要小费,碰到第三世界旅客就背后吐槽又穷事又多,这一点直接导致中国的国家旅游形象一定程度受损。

这个世界并不只有发达国家的人是人,西欧北美的旅行者有钱不假,但并不代表他们高人一等。同样花费了旅行团的旅费,美国人被热情相待,孟加拉人被左右嘲讽,这不是我们应有的待客之道。

我们HiChinatravel很重要一点就是在尽可能抹平国内对外的信息差和服务差,能让大家一方面享受到国人也能有的旅行服务,一方面也不会因为国别不同而遭受差别对待。

现在,我们在团队中提倡“本国员工做本国事”,虽然提升了一些公司成本,但是效果确实远高于过往。一带一路沿途各国,拥有着庞大的人口和经济潜力,等待着各企业前去开发商业机会;中国的产品,中国的基建,以及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娱乐,希望能有效输送出去。

在具体的方向上,其实国内非常多出海企业的第一站就已经表明了,东盟国家才是中国最稳定关系的所在地。而且就旅游行业本身而言,东南亚国家才是来华的大头,我们期待在疫情过后能够有效开发东南亚市场,但国内的小语种服务人才相对较少,期待能够在可见的未来里国家培养出对应人才,也希望引入东南亚国家的优秀人才,为我所用。

中东-中亚伊斯兰世界也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同时也是一带一路的关键,故旅游文化方向上我们可能会在疫情后,偏向于沿古代丝绸之路重建“一带一路”各国的联动旅游,在国内以乌鲁木齐为节点来发展未来业务。

未来做好旅游这个事,在让旅客玩得开心的同时,我们把国内风土人情和国内现状讲出去,也算是在宣传战线上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

毕竟天安门上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还有一句“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我们希望入境旅游能承载起一部分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的作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焕宇
旅游 入境游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条中马“一带一路”重点铁路项目 “或延伸至泰国”

国防部表态:中方不会在南海问题上任菲胡来

关于ASML出口管制,荷兰首相在华表态

警惕!“隐秘”的调查暗藏国家安全风险

巴总理召开紧急会议,“事关在巴中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