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泉:拜登想避免与中俄“两线作战”,软化的空间却不大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3-09 07:53

李泉

李泉作者

重庆大学经略研究院研究员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李泉】

拜登3月1日晚上的第一次国情咨文演讲,从形式、内容到效果不仅没有达到预期,和奥巴马的第一次国情咨文演讲相比,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奥巴马2010年1月27日演讲的时候,拜登当时作为副总统就坐在其身后。12年后,在美国面临更艰巨的内外事务挑战、需要总统展现更多领导力的时刻,拜登却“缺席”了。

和奥巴马类似,拜登甫一上台就面临经济上的烂摊子。奥巴马时期要应对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导致的“大衰退”,今年的“烂摊子”则是因为疫情控制不力而导致的通胀压力。对外政策方面,奥巴马需要处理从伊拉克和阿富汗妥善撤军的问题,而拜登则因为最新的俄乌冲突而面临稳妥处理大国关系的挑战。两相比较,拜登面临的形势比奥巴马更为严峻。

从上任后一年的表现来看,奥巴马入主白宫不到一个月就通过了“复兴和再投资法案”。拜登花了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通过了“新冠救助法案”,然后在去年11月通过了一个缩水版的“基建法案”。

不过,在两人发表各自的第一次国情咨文演讲之前,其最重要的法案都在国会里卡了壳。对奥巴马而言是全面修正美国医保体系的医保法案,对拜登而言则是包含大规模社会福利支出的“重建美好”法案。

拜登所面临的另一个更不利的局面在于,他虽然完成了奥巴马的未竟事业,撤出了阿富汗。但由于撤军过程中的狼狈和美军伤亡,导致其不仅被共和党揪住了小辫子,还在美国民众心目中也留下了领导不力的阴影。这一点在下图拜登的支持率变化趋势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正是在去年8月从阿富汗撤退期间,拜登的正面支持率和负面评价率完成反转,以至于在演讲前夕,负面评价达到了53.6%。

如果我们进一步横向比较拜登和奥巴马、特朗普上任之后同期的负面评价度,会发现特朗普最高,为56.8%,拜登其次,为53.6%,奥巴马最低,为42.7%。可见这次还未开讲,拜登在气势上相较奥巴马就已经落了下风,和特朗普成了难兄难弟了。

拜登8:32离开白宫前往国会山,9:09开讲,10:11分结束。虽然整个过程除了偶尔咳嗽需要清嗓之外都基本流畅,但还是出现了让听众疑惑的两个纰漏。一是疑似将“乌克兰”说成了“伊朗”,二是在最后结尾加了一句可以被理解为直接针对俄罗斯领导人的习惯表达,引发了歧义。

拜登演讲后的听众来电中,就有听众表示被拜登的最后一句话给弄糊涂了,不确定拜登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在如此重要的时刻发表如此重要的演讲,首要原则就是需要确保向听众传达明白无误的信息。拜登想必之前已经做过多次排练,但仍然出了状况,客观上就进一步削弱了他的领导力形象。

不过这还不是拜登在形式上最失分的地方。关键在于他没有表现出奥巴马当年那种举重若轻的气势。

虽然奥巴马演讲功夫了得,但他登上总统大位的时候,政治经历和经验都还非常单薄,完全无法和拜登相比。以拜登三十多年的参议员加上副总统资历,按理说更加老成的他更有优势去展现出气定神闲的姿态。这对身处决策逆境中的领导人来说,是尤为重要的一条要求。但是拜登在当天的演讲中却显得拘谨和心事重重。虽然他在肢体动作和语态上想尽力展现出强有力的形象,但时不时锁紧的眉头却总给观众以紧张感,完全没有奥巴马那种鼓舞人心的动能。

拜登发表任内首次国情咨文演讲(视频截图)

除了外在表现打折扣,拜登这次演讲的内容也缺乏能够打动美国民众的亮点。听众来电中就有人直接指出全文没有任何新意和创造性思维。还有听众甚至指出拜登的国内政策诉求,比如移民和药价问题,和特朗普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这还不算,拜登甚至在演讲中加入了所有人都明知不可能实现的政策目标,比如希望国会通过民主党所中意的移民改革措施。根据美国媒体演讲前的调查,73%的美国民众希望拜登讨论乌克兰问题,67%的民众希望他讨论经济问题,61%希望讨论如何应对通货膨胀,52%希望他讨论如何控制疫情。

事后从整篇演讲内容来看,拜登基本上也回应了这些诉求。62分钟的演讲中除了前12分钟在谈乌克兰问题,剩下的50分钟全都在讲美国国内问题。但从他提出的具体解决措施来看,绝大多数都是治标不治本的虚招和许诺,并没有触及深层次的矛盾。

拜登演讲时“声援”乌克兰的场景(视频截图)

比如,拜登邀请了某芯片公司首席执行官到场,宣称其1000亿美元的投资将能够带动中西部铁锈带重生。拜登还宣称要打击垄断公司的提价行为,要降低托儿费用和胰岛素售价,要把联邦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15美元一小时等等。但是稍微关注美国政治一点的人都能立刻看明白,没有国会的配合,拜登的这些许诺一条都做不到。

奥巴马2008年当选的时候,民主党借其声势,同时以较大席位优势控制了参、众两院。但即使如此,奥巴马也没能在国情咨文演讲之前通过医保改革法案。民主党现在虽然在两院是多数,但由于领先的席位数有限,特别是在参议院中仅靠副总统哈里斯的一票领先,可以说只是名义上的多数。没有共和党点头,就算拜登能成功整合民主党参议员,也做不成任何事情。

在拜登的整个演讲过程中,共和党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基本全程面无表情,而共和党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卡锡在不多的几个镜头里,不是在讪笑,就是在低头看手机,摆明了对拜登的各项政策都不感冒。

所以从效果而言,拜登的演讲不仅没有打动电视机前的民众,更没能促使共和党松动其反对立场。在美国这样充满否决点的政体里面,成功实施任何重大政策都需要三个前提条件:强有力的总统,社会支持度高的焦点政策议程,以及国会的配合。这三者之中,又特别需要总统能够找到强力施压国会、逼迫其就范的手段和途径。从现在的情形来看,拜登一条都不具备。如果这次演讲中的许诺今后绝大部分都成为放空炮,那么一点儿也不奇怪。美国国内的突出矛盾能够被解决到哪一步就更显得遥遥无期。

最后,拜登这次演讲中提到中国的地方只有三处。而且全部集中在经济竞争的层面。拜登呼吁加强美国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研发投资和恢复美国的制造业,目的都在于能够赢得和中国的竞争。美国自2016年以来推动全球地缘政治竞争,但拜登在这次的讲话中却只着墨于乌克兰问题,回避了和中国相关的地缘政治议题。很显然,拜登至少在表面上表现出避免造成和中俄两线同时作战的印象。

不过,这不代表美国的战略学界没有人这么想,或者说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这么做。恰恰相反,像在大西洋理事会这样的重要智库中就有学者支持美国同时对抗中俄。但是通观其全文,文章作者克罗尼格却恰恰违背了他想效仿的凯南的逻辑。凯南虽然提出了“遏制”苏联的政策,但是反对以臆想的威胁来界定美国应对手段的思维方式。克罗尼格却反其道而行之,认为美国是唯一有领先的全球利益的大国,而中俄对美国的全球利益同时造成了损害,因此美国就必须准备和中俄同时开战。

马修·克罗尼格在《外交政策》网站发文,认为美国必须同时准备与俄罗斯和中国开战(网站截图)

在克罗尼格看来,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腾出手来全力应对中国;或者拉拢俄罗斯一同对抗中国都不是最优选项。反而是通过进一步加强军备和核威慑,在欧洲和印太区域同时介入才能确保抵消中俄的影响。双拳难敌四手,但克罗尼格却偏偏相信美国全面出击的同时还能拉上盟友助阵,设想让美国的欧洲盟友加强装甲和炮兵力量,亚洲盟友加强海军和导弹部署。将美国陆军的重心放在欧洲,海军的重心放在印太,而空军则在两个战区同时肩负重要角色。

克罗尼格的这个建议既没有考虑美国自己国内的承受度,也没有思考其盟友的小算盘,还假设在今天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的格局中,美国依靠两洋的保护和核遏制就可以确保自己后院无忧、放心出击。算盘真是打到脑门上去了。

不过即使拜登意识到和中俄两线作战的危险,他现在进一步软化立场的空间也非常有限。因为共和党已经在抨击拜登对俄罗斯的软弱姿态。在国情咨文演讲之后,共和党安排了爱荷华州州长进行回应——不仅全面否定了拜登的所有政策,而且直言拜登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个关键对外政策领域都太软弱,不仅反应迟缓,而且反应不到位。

虽然共和党和拜登一样,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国内议题上,但随着中期选举临近,共和党从党争的角度不会放过拜登在对外政策领域的任何失误。如此一来,拜登即使主观上想调整,客观上也很难转身。

总而言之,这次的国情咨文演讲提供了一个观察拜登施政设想的窗口。奥巴马当年在演讲之后两个月抢着通过了医保改革法案,但是也没有阻止民主党在当年的中期选举中大败——众议院丢失了63席,参议院丢失7席,州长丢了6个,州议会丢了20个。以拜登现在的表现,即使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通过了他所看重的“重建美好”社会支出法案,如果通胀等紧迫经济问题不能缓解,也一样难以扭转民主党的颓势。

共和党现在已经在摩拳擦掌,设想重新掌握参、众两院多数席位之后的策略。2006年小布什任内因为伊战不利,导致共和党在中期选举大败,让佩洛西第一次成为女议长。此前,一度风头无两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选后第一天就被小布什宣布离任。这次如果民主党大败,拜登内阁中的哪位重量级阁员会被拜登要求离任就只能留待观察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吴立群
拜登 国情咨文 乌克兰战争 通胀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法关于中东局势的联合声明

习近平同马克龙共同会见记者

习近平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