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北:拉合尔老城,环游融合文明一隅

来源: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2024-02-10 09:23

刘北

刘北作者

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文/刘北】

来到巴基斯坦已有一年多,拉合尔(Lahore)确实头一回去。出发之前也从未想过,这次的环行会如此不顺利。

计划的开始是朋友看到了拉合尔文化节的海报。来这边已久,伊斯兰堡像一座孤岛、飞地,颇有遗世而独立的意味,似乎在南亚庶民文化中超然甚远,朋友和我都鲜少能有机会找到这里的文化戏剧。某一次也是和她去美术馆看十分流行的木偶戏,发现题材是以面向孩童为多,从此对木偶戏兴致寥寥。以至于当朋友跟我说,我们再去一次拉合尔,去看戏!此前还从未去过的我,就像抓住黑暗中的一盏烛火,不假思索地答应。

一、临行拉合尔

去程前一周,朋友拿着文化节的海报,我们问了好几位懂旁遮普语的本地朋友,确认好想看的剧集、场次和时间,预定好酒店,几乎把所有事情都已经规划清楚。但南亚人怎么会给你按套路出牌。

临行前两天,拉合尔大雾霾。从11月9日至12日,拉合尔全城通知放雾霾假,所有公共场所均要关闭,倡导人们减少外出以减轻雾霾污染。我们知道拉合尔是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常年摘得全球空气质量倒数第一城市的“桂冠”。以至于去年我带来一直没用上的N95口罩,这次都已经塞了好多进行李箱。但这次看到政府发布的放假通知,我们心里没了底。

拉合尔政府发布放假公告的那天,我们预定的酒店刚好过了可以改期退订的时间。戏剧因为突如其来的假期都已经取消,肯定看不成了,但朋友想着我第一次去拉合尔,至少还能看些景点。有人说,政府管辖的旅游部门都关了,可能景点也看不成。朋友彻底破防了。

我不太相信拉合尔会全城关门大吉,就像很多巴基斯坦人不相信拉合尔会真的因为雾霾而放假一样。也是因为没得选,我们还是在预定的日期开车直奔拉合尔。

朋友在经历破防和心理重建之后安慰自己道,就算作为政府管辖的景点看不成,至少我们还能去逛街!于是,开了一下午车,我们到拉合尔的当晚,吃饭之前的空档,朋友拉我去了她最喜欢的购物一条街先浅逛一下。我们去的那条购物街,双向各只有一条车道,路中间隔了长长的隔离带;街边两侧都是一间间独栋的商店,在拉合尔夜晚丁达尔效应的浓雾中闪烁着各异的灯光和华丽的装潢。

如果不是街道上不顾汽车飞驰穿行而过的路人,我仿佛回到了伦敦的牛津街,目光迷失在一个个璀璨的小格子里。这里和伊斯兰堡,确实大不一样。这让我既惊讶,又感到深刻的好奇,拉合尔究竟该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图1 浓雾中的拉合尔。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因为已经看不成戏剧,我们之后的行程尽量安排去了不同的历史遗址和户外景点。巧的是,连日下了好几天大霾,就在我们到的当晚,拉合尔下雨了。空气质量陡然变好,室外的能见度也提高了。我心想,雾霾对本地人而言本就无人在意,又突然下雨,室外的空气少了很多柴烟味,更给了拉合尔人狂欢一整个周末的理由。

二、出发!去老城

次日,我终于和大名鼎鼎的拉合尔老城相见。通过德里门去了此前在明信片上看到过很多次的瓦齐尔·汗清真寺(Wazir Khan Mosque)。因为有着粉色的墙壁,这个清真寺在网上的图片看起来十分小清新。它和我们印象中的清真寺也极有不同,没有圆顶,满纹满饰,带着波斯风格的影响和莫卧儿帝国昔日的光辉,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我们进去的时候正值周五中午聚礼前夕,清真寺里几乎没有人,那些已经有些蒙尘的壁画和墙漆,被一部分、一部分地用脚手架围起来进行着修复。寺外是街道狭窄的拉合尔老城,小贩推着车在清真寺墙角下卖着廉价的烤玉米。

周五中午,有些街边的小店还盖着布尚未开门,有些已经早早做好开张准备。周五下午是每个家庭都要出门进行厨房采买的时刻。至于新闻里所说的拉合尔的商户因大雾霾而要关门歇业?南亚人一种近乎浪漫的散漫,让这事无人关心。 

图2 瓦齐尔·汗清真寺内部装饰。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图3 瓦齐尔·汗清真寺庭院内景。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图4 清真寺外烤玉米小摊。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老城小摊贩为数众多不好管理,但正规的街边餐厅和拉合尔堡确是实打实地关门了。拉合尔堡厚重木门里的工作人员开了一扇小窗,探出头来扫视我们。不管我们怎么让当地朋友帮忙沟通,它还是大门紧闭。

路边的餐厅看似关了,但老板的眼神和我们本地朋友一对,暗示上楼还是能接客,我们还是至少有个地方可待。这家餐厅的老板红黄色的开衫卫衣左胸上印着中文的“北少林”三个字。听我们点完单,三拐两拐进了餐厅一角的厨房为我们下单。

餐厅的天台颇有特色,女神像、佛陀像和锡克时期的军事大炮雕像存在于同一个空间,呼应着巴德夏希清真寺(Badshahi Mosque)和拉合尔堡(Lahore Fort)的背景。我疑问,这些雕像有什么意义?本地朋友答,或许是那位“北少林”老板想要展示这里融合的文化。一如他那件红黄配色的旧衫漂洋过海出现在印度次大陆的土地,我想。

天气确实很好,下雨过后原本还有一点点阴阴的天,午后已经出了太阳。我们坐在天台的顶端,吹着11月在南亚夏转秋的余温。巴德夏希清真寺的大喇叭里传来慷慨激昂的演说,偶尔闪过几声和巴以冲突相关的字眼,表达着他们的立场。 

图5 “融合文明”的露台餐厅。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图6 巴德夏希清真寺俯瞰。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趁天色还早,我们又进了老城。为进城坐上了此前在伊斯兰堡没见过的rickshaw,就是我们常常在网络上见到的南亚三蹦子。

来巴基斯坦前我就学过这个单词,rickshaw,رکشہ,还是用乌尔都语写出来的样子更让我印象深刻。也是因为之前和身为拉合尔人的外教聊起来这个在英文中的词源却来自南亚的交通工具,我问她,在巴基斯坦我能不能自己开rickshaw?她和她的女儿发出了极为诧异的笑声。也是来了拉合尔我才明白,那种笑或许来自于她们懂得拉合尔城里那种汽车、摩托车和三蹦子在街道混奏拥挤交通的荒谬。但更确切的是,作为一位外国女士,我可能并不具备开rickshaw的世俗能力。更何况,老城那也就一米多宽的街道,没有对自己的车子尺寸精确到毫米的概念,没人能轻易在这里穿行。 

图7 拉合尔街景和路旁的rickshaw。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三、老城中的隐世珍奇

我们在老城里看了私人博物馆,让人真的体会到了鳞次栉比的旧房子之间,到底存了多少稀奇。私人博物馆是锡克帝国第三任君主的老宅。在莫卧儿、锡克和印度次大陆交织的历史里,有的房子像积木搭叠在老城里,越堆越高,或是倒塌重建。也有从一扇门窄门里桃花洞开的小院,彩色的玻璃窗里存放着主人自曾祖父时代至今无数或漂洋过海或稀奇珍视的宝贝。

锡克贵族后人坐在一进门的小屋中,就像一个每天坐在院子中安静喝茶消磨时光的邻居大爷,两只狗狗在这间满铺地毯的小房间里追逐。他面对的墙上,一张清代中国宫廷女人的画像很是打眼,让我不由自主地望向她。“那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母亲。”主人说。本是没有预约就不允许参观的小博物馆,但耐不住我们这些总是喜欢做不速之客的外国人突然袭击。主人简单和我们交谈两句,终于还是答应让我们上楼自行参观。

这个小院没让人失望。尽管只是二楼简单几间小屋做了陈设,但三四间房环抱着这个小庭院,彩色花窗的颜色倒映在地毯上,静谧和从容萦绕着安静的房间,仿佛一墙之隔的喧闹老城已然是另一个世界。小阁楼博物馆的第一间最大、装潢最好,墙上排布着大大小小的细密画,也最让人震撼。每一幅画都被装裱,分布在四面墙上。上面的图案也分布着不同主题,有的是女人独坐,有的则是众多人群一起。

 图8 私人博物馆小院。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图9 私人博物馆内景。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再往里走的房间,摆了好几个橱柜,摆放了众多犍陀罗石像和仿佛来自史前时代的木雕。与之相对应的橱柜里,透过玻璃门能看到各式各样的陶制器物,还有颇多大致是来自中国的彩釉瓷器。角落里挂着一幅已经泛黄的老照片,朋友跟我说,照片上的小男孩就是刚刚我们在楼下见到的主人。而画面上看着也就三四岁的他,正坐在爷爷的膝头。

 图10 博物馆主人和爷爷的照片。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从博物馆出来,我们又坐上来时坐的rickshaw,去接着寻找老城里保存完好的Haveli建筑。作为一种印度次大陆的传统联排别墅,Haveli的名字源自阿拉伯语“hawali”,有着“分区”和“私人空间”的涵义,是莫卧儿帝国时期非常流行的建筑方式。朋友说,在老城非常出名的haveli,现在已经被改为了一个女子学校。

Rickshaw在小街巷里来回穿行,几次从旁边的行人和摩托车旁擦身而过,又有好几次几乎和对面会车来的另一些rickshaw相撞,但却丝毫没有要减速的意思。老城道路坑坑洼洼,小车几次路遇大坑,每次都是前车的轮子先偏向一边将其绕开,再紧接着摆正车头,以便能将大坑让到后车两轮之间得以平稳通过。

尽管rickshaw顺着谷歌地图的导航进行着蛇形走位,然而开了十几分钟,却还是没能找到既定的目的地。“谷歌地图太不准确了!”本地朋友说。我眼睁睁看着地图上那条蓝色的导航线指向一堵墙,又慢悠悠地重新规划路线,再次指向另一条断头路,心想,路怕是不好找。数不清是第几次走错路,车夫又下车问路,这次问到了几个小男孩,他们七嘴八舌地指着附近的方向。天色渐暗,已经接近四点。深秋的季节,五点左右的天就会逐渐黑透。朋友跟我商量,要是十分钟后再找不到正确的路,我们就放弃寻找,坐车出城。

车夫又一次载上我们上路,这次的行走仿佛很坚定。走到半路,一个小男孩一边给他指着方向,一边麻利地跳上了车,坐在车夫的旁边继续导航。果不其然这次顺利很多,车子终于在穿过一条细窄的通道后,来到了一片有些许开阔的小广场。那座Haveli,就安静地矗立在小广场的一隅。

这里的确已经改为了一个女子学校。外立面就已经能看出haveli昔日的样子,但朋友说,内里才能感受到最原本的面貌。这天是周五,原本应该是上学的日子,但也幸好是赶上了拉合尔放假,学校里现在空空如也。我们请本地朋友帮忙问问能否进去参观,管理人员见我们两位外国女士颇为不易地来了,答应让我们进去看看。

这座名叫维多利亚的女子中学是政府学校。小楼四面环抱着一个小院子,教室只有两层,再往上是天台。二层往上的墙壁上,保留了许多有着Haveli特色的墙面绘画。一些又似拱形,又似莲花的装饰分布在每一扇门窗,描绘了许多红黄绿色的花纹。木质的走廊扶手,也颇有些旧时贵族庭院的风貌。昔日的一间间房已经改为一间间教室,每个教室门口贴着年级和代表着不同班级的颜色名字,设施虽有些破旧,但也干净整洁。我觉得这颇有些南亚哈利·波特学院的意味。不知道在这里学习生活的女孩子们,会不会也觉得自己生活在历史帝国的神秘之中? 

图11 已经成为女子中学的Haveli建筑。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事实上,除了校园内侧四面墙壁上的装饰,这座学校的天台上,还保存着一间留有Haveli壁画的小房间。这间小房大约十平米左右,屋里没有灯,在傍晚昏暗的天色里,里面的壁画有点难以看清,但确实依然保存完好。

这些画像每一幅的边裁大概都有半米左右,其中出现诸多不同的形象、故事和装饰,十分丰富。从小屋外的天台向外面望去,老城大大小小的建筑之间,孩童在奔跑玩耍,人们在各自劳作。这当今的景象,和壁画中的一个个人和故事遥相呼应,就连那些层叠的房屋,似乎也与当今老城并无多大分别。 

图12 Haveli小屋,本地人和我们一起参观。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图13 Haveli小屋壁画。图片来源:作者拍摄

宣礼声悠悠,天色渐晚。路旁的小店大多已经点起了灯,送我们来的小男孩给车夫指了路又送我们离开。我们在rickshaw轰隆的发动声中穿城而出,外面的街道也已经华灯初上。朋友很惊诧,我第一次进老城,对这诸多破旧和无序似乎显得格外淡定,仿佛已经来过一样。我想这或许是我对她和本地朋友的绝对信任,或许也是“不知者无畏”。

巴基斯坦总给人以隐蔽的危险,但那些遥远的想象,在这里却难有实感。比起老城的杂乱,更令我惊讶的或许是古老历史在这里的融合。从莫卧儿到锡克,从英属印度再到巴基斯坦。这片土地历经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和锡克教等等不同信仰的渲染,也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中几经权力的流转。

无数古建筑、老物件就像一颗颗珍珠散落于海洋,隐匿在这片只道寻常的闹市区,等待着人们来发现、来探索。老城的无序,恰是每一句历史书上的话语镌刻在这座城市的印迹。比语言更精准,比图片更丰富。

我所见这天的老城,也许只是我作为异乡客对这里古老文明的一瞥。但我知晓,依然生活在一块块积木中的人们,仍将在一个个平凡日子中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那些故事或许对我们而言依然遥远又神秘,但在很久后的午后,或许会有更多的异乡年轻人行走其中,读懂这里的只道寻常。

责任编辑:刘惠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矛头直指哈尔科夫,普京首次公开俄军意图

普京特地去了趟哈尔滨,东北-远东合作前景如何?

中俄联合声明重量级要点,不只有图们江出海口

首付、利率双降!央行打出重磅组合拳

《联合声明》多次点名美国及其盟友,俄专家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