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哥:英美媒体兔死狐悲 可优步败走不赖“中国套路”

来源:观察者网

2016-08-07 09:21

茂哥

茂哥作者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在中国老百姓眼中,滴滴与优步这对冤家最终得以握手言和,似乎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做“相爱相杀”。

从“史诗对决”到最终“收揽入怀”,仿佛上演了一出“霸道总裁”征服“野蛮女友”的经典桥段。

不过,在不少美国媒体看来,优步在中国的遭遇可谓是一场真正的“滑铁卢”。作为美国最有情怀、最有抱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优步曾被视作硅谷创业神话的标杆。如今却折戟中国,这似乎又让卡兰尼克身上多了几分悲情色彩。甚至有部分美国媒体认为,中国官方在其中的各种“套路”,才是优步折戟的真正原因。

难道这事儿就真赖中国咯?这里不妨就事情的全貌,来一场抽丝剥茧式的回顾。

优步创始人卡兰尼克

滴滴牵手优步:这的确不是一个爱情故事

从否认到否认,就等于是承认……在经历了数次辟谣之后,8月1日,滴滴方面冷不丁地突然宣布与优步中国合并。

尽管过程显得十分曲折,可结局对于滴滴优步这对老冤家而言,似乎显得极为美好。

首先,你可以看到,一对分别身处“敌营”的俩姊妹成功会师的“创业神话”。

一个是闺女,一个是侄女——姊妹俩有个共同的亲戚,他便是中国IT业界的教父级人物——柳传志

其次,没有无休止地纠缠于“补贴大战”,优步滴滴相爱想杀的“坎坷情路”终于得以收获正果。

再次,碰巧监管部门也刚好出台了网约车的监管条例,给网约车开了条政策口子,滴滴优步的牵手可谓正逢其时。

然而,当同样的事情漂洋过海的时候,却彻底地变成了另外一副模样。

事情的另一幅面孔:卢瑟、败走、投降

比起国内媒体大多用“收购”或者“合并”中性字眼来描述,英美主流媒体显得有些不太淡定。优步中国业务被滴滴吃下,一下子就让英美媒体感到了如临大敌一般的威胁。他们使用着“耸人听闻”的字眼,兔死狐悲一般,宣布着优步所遭受的重大挫折。

例如,美国著名的财经类新媒体“Buisness Insider”就在报道的标题中使用了“失败(Failed)”的字样;又在正文中称“优步败走中国”。

而彭博社也发表评论称,在并购案中,优步担当的明显就是个卢瑟(Loser,失败者)的角色。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与《财富》杂志网站更是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投降(surrender)”的字眼。

在英美媒体悲叹之余,其实细究起来,说优步败走中国,却也并不为过。

虽然优步创始人兼CEO卡兰尼克声称,经过这桩交易,优步全球(Uber Global)将成为滴滴无可争议的最大股东;但从细节来看,优步全球所占17.7%的股份却只是享有经济权益。真正的股东投票权要打掉三分之二的折扣,仅占5.89%。

而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合并,优步中国(Uber China)这一品牌也将不复存在;不出意外,其团队也会在接下来的日子被滴滴逐渐吸收整合。

也就说,和BAT等股东一样,除了分点钱以外,优步在未来中国专车市场中的存在感将荡然无存。

说到经济权益,滴滴给予优步的条件可以说是相当优厚。这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早该为成功上岸“弹冠相庆”了。

可优步毕竟是优步,卡兰尼克毕竟是卡兰尼克。按照这位“最情怀”硅谷创业者的初心,他要让“通行可靠得像行云流水一般”,在“每个地方(Everywhere)”,为“每一个人(Everyone)”。

实际上,卡兰尼克在脸书上正式确认并购消息之时,却也略带伤感地回顾了往昔对中国市场的宏愿。

卡兰尼克在脸书发文,言辞中略带伤感

自2014年踏入中国,再到如今的撤离,英国《金融时报》略带揶揄地称优步拐了一个“U形弯(U-turn)”,恰如它那十分显眼的Logo一般。

优步拐了个“U形弯”

优步败走,这其中并没有什么“中国套路”

其实,就在事情发生的当天,美国主流大报《纽约时报》就跳出来说:优步败走,这全赖中国人的“套路”。

《纽约时报》发文,把优步的败北全然怪罪到了中国头上

毫不意外,在优步这件事儿上,《纽约时报》照例把亚马逊(Amazon)、脸书(Facebook)与谷歌(Google)搬了出来:

“在之前的几十年里,亚马逊、脸书、谷歌以及其他一些美国科技巨头,都曾经按照相似的模式在世界市场中攻城略地。正如一支帝国舰队一般,这些公司从北美的西海岸(指硅谷——观察者网注)出发,希望在每个大洲占领滩头。

然而,每每当美国巨头想要进入中国这一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这支舰队却毫不例外地遭遇了败北。”

众所周知的是,这些美国巨头都在各自的领域败给了相应的中国企业:谷歌败给了百度,脸书败给微信,亚马逊败给了阿里巴巴。

依旧毫不意外地,《纽约时报》将这一切全部推给了中国“变幻莫测”的监管政策。而且,这家主流大报竟然还把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与全球互联网对立起来。

且不说这些美国互联网巨头在本地化策略中的傲慢坚持(这些巨头们所谓的本地化策略,只是换一种语言而已),其对中国互联网环境的迟钝与麻木,就足够让中国用户抛弃这些美国巨头,转向本地品牌了。要知道,即便在中国移动支付平台如此发达的今天,亚马逊依旧坚持银联、VISA、PayPal等陈旧的支付方式。而这种错误,优步2014年初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也同样犯过。

然而,在这件事情上,却也有英美媒体能够冷静看待。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杂志几乎反倒指出,在优步案例上指责中国,才是一种真正的“套路”。

《经济学人》文章截图

很多人会认为,优步中国的教训是很明显的:中国互联网是一个独特而封闭的环境,只有本土企业才能生存繁荣。在他们看来,中国企业得到政府的规则以及防火墙的保护,不受外部竞争影响。而这种保护就意味着他们不需创新,抄袭西方发展的模式就能活。简而言之,中国是封闭的,中国公司得到过分保护,而他们的才智都用来模仿别人。

从第一印象来看,优步的败退似乎特别符合这样的描述。这家创业公司拱手把中国市场让给了滴滴,而专注于美国本土及其他地区的市场。优步的投降部分原因在于政府监管,很长时间专车都作为非法运营车辆存在——其中优步每年还支付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补贴。滴滴成立于2012年,晚了优步整整3年才引进专车服务,如今却反而能够占尽先机。但是,如果对事情进行进一步的考察,就会发现更为正面的东西——不只是滴滴,而是整个中国的科技企业。

很显然,《经济学人》直指的就是《纽约时报》评论文章中的刻板印象。对此,《经济学人》还把微信摆了出来,它本来只是作为一款社交应用,如今却被整合成一种强大的综合性社交平台。其实,中国科技企业自身的发展,对技术进步的重视,对本土用户习惯的尊重,更优化自身的服务才是关键之处。

比起部分西方媒体的偏见与短视,反倒是“卢瑟”卡兰尼克自己对局势有着清醒的认识。今年1月,在北京举行的极客公园创新大会上,卡兰尼克就坦言,在未来五年内,中国的互联网创新就将全面超过硅谷。

只是略带遗憾的是,卡兰尼克看得清远方,却唯独没能看清脚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晽
优步 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中国有望实现沙伊复交后又一突破”

“5G、AI和棉花产业变革,帮新疆战胜美国制裁”

继续升级!威胁停学、惊现“狙击手”、学生占领行政楼

“中国制造2025已实现86%,证明美国制裁无效”

“不管枪支教育,却禁掉我谋生工具,这就是我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