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雪| 一线门诊坐班:10天接诊4000多人,无一例重症

来源:观察者网

2022-12-23 08:16

暮雪

暮雪作者

社区门诊医生、观网读者

目前国内流行的奥密克戎病毒株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使得“中招”人数骤然上涨,再加上患者就诊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一线医务机构迅速迎来新一轮“大考”。正如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所说:“当前,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了医疗救治。”

观网读者“暮雪”是山东某市下一个社区门诊的医生,在“风闻社区”发帖分享了自己于防疫政策调整至今,在门诊坐班的观察与了解。她在帖子中指出,这波感染病人的表现基本是流感症状,在其门诊接诊的四千多人次中,“还没发现一例重型,没转诊一例病人”。

观察者网联系到“暮雪”,向其咨询更多一线门诊救治情况。因和病人说话太多,嗓子沙哑,“暮雪”从门诊回来后以文字形式接受了观察者网的采访。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采访仅反映当下医疗救治情况的一角,更全的面貌还有赖读者继续补充。

【采访/观察者网 李泠】

观察者网:看您发来的视频,门口排队的队伍都很长,这些人基本都是缺发烧药的么?

暮雪:不是,就是专门过来看病的病人。部分病人家里有药,但没有效果,退热药没有作用,我们会重新指导病人用药,再加一干扰素水针,两天就能把高温完全退下来。也因此,很多病人慕名而来——其实其他地方好像没这么忙,主要因为我们门诊口碑比较好,病人信任度高,所以其他区的人也都跑我们这里来。

观察者网:社区门诊能做到高口碑,似乎很少见。

暮雪:应该是,社区门诊(卫生室)能做到我们这样,至少在我们市不多见。一部分病人从来就很信赖我们,提前问过我,所以自己根本不备药;一部分人虽然备了药,但一发热持续不下,还是害怕,直接来门诊了。

观察者网:你们门诊有多少医生?是否算过一天大概要看多少人?

暮雪:一开始是我和另一个大夫两人坐诊,后来实在看不过来,把另一个助理医师大夫叫上,给她配方,三人上阵。一天门诊量400到500人左右。

观察者网:一天看这么多人,得工作到几点?

暮雪:我们的病人对我们特别信赖,只认准我们,因此刚开始早上7点上班,一天工作14个小时。后来实在太累了,调整到9点上班。因为我去年做过手术,同事们担心我的身体,所以今天让我先走,她们基本上上到晚上9点半再抓紧关门、收拾配药。

观察者网:那你们诊所里的人现在身体还都好么?

暮雪:四天内三个同事中招,出现高热回家休息了三四天,就都回来带病坚持工作。可以说除了我,其他人都阳了一遍。门诊医护人员现在说话声音都是嘶哑的。

观察者网:您一天要接触这么多病患,是怎么做到避免感染的?

暮雪:在准备门诊接诊发热病人时,我就开始提前打干扰素,连续打三天,后期三天左右强化一针,强化免疫。也同步嘱咐给其他同事都开始打它,它有预防作用。不过她们刚打了一针,好像还没反应过来就先后中招了。谁也没想到传播能力这么恐怖,闻所未闻。

另外,我们上岗都一级防护,工作时都戴面罩,空间天天紫外线消毒,每天上班前喷干扰素。下一步,准备让大家喝小中药预防。我担心出现二次感染。

医护人员一级防护上岗(资料图/央视新闻)

以前接诊病人,我们会用压舌板看嗓子,但这次这个步骤省了。病人进门诊,光问诊,尽量减少直接接触,症状都差不多,高热没劲,嗓子疼。快速开处方,拿药。处理病人提速了。所有发热的病人,都不输液,减少室内感染的概率,持续高热最多打个小针。当然,老人和孩子,还得听诊。

观察者网:一天要看四五百人,需要的药又大部分相近,药够吗?

暮雪:不够,差点开光了药库,所以我们半夜到处找业务员备货。我们依赖各方提供消息,部分业务员找省总代理、去济南给我们拉货。我们卫生院院长也帮忙提供了线索。亏了大家帮忙,需要的药物这几天陆续来全了,短短几天进了二十来万的药品入库。

我看业务员也很难,也是用抢的,前几天特别为难。有一部分原因是有货入库,但药材公司的职工都阳了,送不出来。这两天好多了,陆续开工。

观察者网:按分诊治疗要求,很多病人先找你们问诊。所以厂家在发货时,对你们会有优待吗?

暮雪:我们消耗药品厉害,应该属于他们的重要客户,之前会返点优惠,也能晚点结款,但因为疫情都缺货,不但没啥优惠,还得直接结款。根据门诊量消耗,我们现在进货都是十件二十件(200或300)数量的针剂或成盒药品,后来有部分药就从厂家直接寄到门诊,救急。

这也很好了,没有药才是最难为大夫的。业务员现在只要抢到药,都先给我们送来,他们也被门诊外长长的候诊队伍惊住了。

观察者网:来您这看病的病人多,像其他不那么有名的社区诊所,现在会不会面临药荒?

暮雪:应该不至于,大家都是做这行很多年,他们应该都有自己的渠道解决。别的诊所也忙,冬季门诊量相较其他时候也得超一倍。当然,像我们这样超四五倍的接诊量,比较少见。不过我听说河北的一些诊所关门了,就是因为没药了。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猝不及防”。之前一直管制四类药,不让基层门诊接诊发热病人,因此很多门诊存货不多;后来放开又很急,一天一个政策。我直觉防疫放开后就诊人数会暴增,而一个普通的发热门诊绝对承载不了这些病例,所以提前有所准备,在做接诊准备时就开始备药。病毒现在的传播率太惊人了。

观察者网: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像当下常见的发热症状,门诊里都备了哪些药?现在市面上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基本都断货了。

暮雪:单单退热药,我们就进了四种,水杨酸家族就有好多种。我不用布洛芬,退热效果最好的肯定不是布洛芬,比如双氯芬酸钠(钾)缓释片的治疗效果就比它好。这类药以前是治疗关节炎和痛风,属于止疼药。这次试着用它退热,也把我们吓了一跳,用一次或者两次,个别病人体温直接下到不到36℃。解表能力很强,出汗厉害。后来让病人一次吃半片,一般开两片就够。关键还是病因处理。

我们主要根据从前处理流感的经验,先备了大量中成药,启动了部分免煎中药,以便交叉预防和应用。准备的西药,首先是抗病毒的奥司他韦和阿比多尔口服药,准备了部分激素。针剂里,首先是传统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此外还有干扰素水针——高热不退打上两针后体温基本都能退下来。病人持续高热症状不能缓解,我们会考虑加一天的口服激素,能有效缓解病人的痛苦,减少病毒的毒素反应,还准备了大量维生素C,抵御炎症风暴。基本和流感处理大同小异。也准备了抗生素和化痰止咳的药物,后期病人痰上来,并发症出来,就要调整用药。

我一般是干扰素和中成药联合应用,基本不用抗生素。合格的医生不愿拿退热药说事,退热药副作用很大,我一般不推荐。这次真正立了大功的是干扰素水针剂,它对流感病毒效果没这么明显,但对奥密克戎病毒疗效非常明显。中成药降不动,换成它,一到两针体温完全退下来,而且病情无反复。只要不发热,对于孩子来说,家长也不会那么害怕。

观察者网:退热药的副作用一般有哪些?

暮雪:我从来就很少用退热药,因为退热药既不消炎也不抗病毒,它的作用就像水开锅,往上继续添把水的作用,治标不治本。关键还是抓紧撤火。抗病毒中成药或者小针起的就是撤火的作用。

退热药服用不当,除了对肝肾的损伤,它最大的副作用就是降低血液中的粒细胞,而粒细胞好比身体内的免疫士兵,这等于间接破坏孩子的免疫力。孩子持续发热,三四天以上还不退热,很容易出现下呼吸道感染。

医生主要是针对病因处理,发热只是症状,病因处理好了,体温自然下来。这是我经常和患儿家长表达的观念。再说,适当发热本身就是机体调动免疫参与围堵病原体的过程,适当发热有利于增强吞噬系统的活性,正邪相争的过程,不能见热就退。发高热也间接说明了孩子免疫力强。

观察者网:看您发来的视频,排队的很多都是中青年,实际上老人小孩多么?

暮雪:小孩、老年人、青壮年各占1/3。

观察者网:您之前在风闻社区里分享谈道,这波感染基本没碰见重症患者。有没有可能,那些重症患者直接打120等等前往其他医院,而轻症患者选择来你们社区门诊拿药?

暮雪:很多病人出于对我们的信任,生病后第一选择就是我们门诊,都拒绝去医院。就像在帖子里分享的,在接近十天的时间,我们接诊大约四千多人次,确实还没发现一例重型,没转诊一例病人。

其中有的病人是全家都生病了,甚至有的一个人来开五六个人的处方——因为排队等候看病的时间太长了,久的能有3.5小时,所以他把全家的药都开了。遇到每个人,我都会问他的病史、家里有没有其他人感染、其他人有没有发烧、都有什么症状、精神状态怎样,等等。一些人居家隔离,也会打电话过来咨询,我们也都要问一遍,怕他们中间出现重症,给耽误了。

就我的感觉,青壮年的症状表现重一些,很多烧到39、40度甚至更高,孩子也有烧到这温度的,老年人烧这么高的情况不常见,基本是37度多、38度多。

观察者网:看新闻,说是感染潮之后七八天左右会出现重症潮。

暮雪:因为没接触其他地方的病例,只是听说,所以不清楚到底什么情况;就我自己的接诊来看,目前这一波,还没看到重症,而且第一波感染的人大部分都已恢复得差不多了,现在可能就还有点小咳嗽,其中孩子恢复得最快,其次是青壮年,老年人一旦引起咳嗽,会恢复得慢些。以后不好说,毕竟每年的流感病毒也都能带走一部分老人。

观察者网:您接诊的病人中,有基础病的多么?

暮雪:老年人大都有,我们也负责这部分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他们大多没事,很多打完一针干扰素后就不再发热了,有并发症的还真不多,比起流感来,最多就是支气管肺炎。

观察者网:除了刚说的咳嗽,面对这波感染,他们还需要多注意什么?

暮雪:开窗通风,勤洗手、全程佩戴好口罩,可以多用淡盐水漱口,家里用白醋熏蒸。这段时间老人少出门,虽然感染也是早晚的事,尽量晚一些最好。

观察者网:现在一些地方将核酸亭改成“发热诊疗站”,您怎么看待这一“变身”?

暮雪:这个非常好。“发热诊疗站”专门针对这次流感疫情设置,配备医生和药品。无接触问诊和配药,即开即走,不输液不注射小针,不收现金,全部扫码,快速处理,方便居民,减少门诊外候诊时间,分流病人。

要注意的是,“发热诊疗室”主要是开药配药,针对无基础病的群体,针对这次的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单纯来门诊拿药配药的病人。其他有基础病的病人,以及老人和孩子,照常到门诊就医。

由核酸亭改造而成的“发热诊疗站”(资料图/新华社

我们也采用了“发热诊疗站”。主要是病人候诊时间最长到了四个小时,我们非常不安,天太冷病人冻也冻坏了。我们就和社区协商,把其中一个核酸采集点改成“发热诊疗站”,分流我们的病人,减少病人等候时间。社区也很支持,一天就改造完了,已经用上了,最起码能分流出去1/3。如果我的身体能坚持一天坐诊也行,去年生了一场大病,本来是上半天班,但那么多病人,我在家也不安心,上午过来帮忙两小时。全天十几个小时,身体坚持不下来,太累了。

其实,国家开始调整防疫政策是在冬天来临前,那时我就有去国务院疫情防控平台建言,说这病毒传染这么厉害,一个街道15万人就只有一个发热门诊,哪里接得了这么多感冒的病人?根本不可能消化得了。我就建议要完善三级医疗体系建设,取消对基层卫生室的接诊限制,不然病人发病后还得排队等七八个小时,既看不好病,也会形成医疗资源挤兑,引得人心惶恐。我反复地说,在观网发帖也说,也把意见转给国家卫健委,说了不少自己的想法。

这次放开,远远不是结束,对我们医护同行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开始,绝对不会三个月就结束。要不是国家严格防疫拖了3年,画面会恐怖到不可想象。病毒传播性太强了,简直“为所欲为”。

【注:文中提到的药物治疗是医生根据个人知识经验以及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开出的处方;普通人如使用相关药物,需根据个人情况提前咨询医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责任编辑:李泠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美国同意从尼日尔撤军,另一非洲盟友也下“逐客令”

首次超过燃油车!我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破50%

马斯克公开反对禁止TikTok

伊朗外长否认以空袭:除非遭重大袭击,否则不予回应

重庆通报“燃气费异常”:燃气集团党委书记被免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