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到3月底,武汉有希望新增病例基本“清零”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2020-03-06 10:55

3月3日,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武汉接受了人民日报新媒体的专访。

疫情防控形势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大家什么时候才能“摘口罩”?新冠病毒会不会常态化,变成慢性病?看这位已在抗“疫”一线奋战一个多月的老兵怎么说。

新增病例到什么时候才能“清零”?

张伯礼:我们分析了疫情演变数据,目前来看,全国除湖北以外其他地区,2月底新增病例基本“清零”;

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其他地区,3月中旬估计能基本“清零”;武汉市有希望到3月底实现基本“清零”。

从疫情整体发展趋势看,是这样的。但是,“清零”也不是绝对的,偶尔还是会出现几个新增病例。

什么时候才能“摘口罩”?

张伯礼:估计4月底除了湖北以外,全国其他省市基本就可以摘口罩恢复正常生活生产秩序。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可能要比全国晚1个月左右。但是,我不主张那么着急摘口罩,即使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秩序了,口罩还是慢一点摘比较好。就算全国都“清零”了,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的好习惯,也要保持一段时间。毕竟,现在疫情下半场国外的形势还是很严峻,要防范输入性病例。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什么时间摘口罩这个问题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新冠病毒会不会常态化,变成慢性病?

张伯礼:新冠病毒到底会不会常态化,目前还不好说,需要继续加强流调和基础研究,毕竟目前我们对它的了解有限。

但是,冠状病毒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绝不会就此终止。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发现它以來,大多数时间都比较温和,但近二十年它几次变异都形成了大规模疫情,损失巨大。所以,我主张要持续研究冠状病毒感染的机制,研发广谱抗冠状病毒的药,以不变应万变。现在我们也正在抓紧时间做这件事。

跟SARS相比,新冠肺炎的治疗难度在哪里?

张伯礼:跟SARS相比,新冠病毒更“狡猾”、更“多变”、也更让人“猜不透”。

发病初期,病情看上去并不是很重,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就会急转直下。新冠病毒传播性比SARS更强,发病人数、死亡人数也比SARS多得多。而且,患者治愈后会出现“反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出院以后又“复阳”了。重症患者康复问题也较SARS复杂。

但我们还是要有信心,毕竟出院后“复阳”的患者是少数。而且,“复阳”患者的治疗也相对容易,基本治疗几天后就会“转阴”。康复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问题。

这次疫情,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张伯礼:首先,要强化源头治理。要杜绝一切野生动物的市场交易,严禁食用陆生的野生动物。这次疫情教训太深刻了,我们一定吸取教训,不能像当初SARS一样,转头就忘了。

其次,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也需修订。这次疫情暴露出一个很大的问题,疫情出现了,谁来报?报给谁?现在机制不顺,层层上报、层层审核、层层淡化,到中央都衰减变味儿了,影响中央决策。回过头来看,新冠肺炎在去年12月底、1月初人传人的现象已经很明显了。那时还说是“有限人传人”、“局势可控”,就有问题了,丧失了防控最佳时机。

再就是,基层社区的卫生能力明显不足。那么多人,一发热就往大医院跑,如果社区的医疗卫生设施足够强,发挥“拦阻干预”作用,疫情可能会在早期得到有效控制,强基层要真正落地。

另外,检测权限集中、试剂盒短缺严重影响了确诊救治,防控物资明显短缺、调配机制滞后、应急系统响应及运营都需要极大改善。

最后,我想提醒的是,疫情过后也别遗忘了中医药,还是要继续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近日中国-世卫组织的疫情考察专家组中沒有中医药专家,疫情报告中,中医药几乎沒有涉及,这令人十分遗憾。

责任编辑:李天宇
张伯礼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中国知道,特朗普何时会眨眼”

特朗普又“眨眼”:中方来谈吧,签个“特殊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