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这一年

来源:新华社

2020-07-15 18:54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经过一年的努力,上海垃圾分类成绩单日前出炉: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实施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一年的实践,上海总结了哪些经验?在垃圾分类落实过程中,上海又是如何补齐短板的?

垃圾分类没有人人参与、全民行动是不可能实现的。从“新时尚”变成“好习惯”,很多小区在实践中不断破解难题。

本文图均为 新华社 图

临街商铺的一个特点是楼下开店,楼上住人。临街就是公交站,一旦垃圾随街倾倒,居民生活环境会大受影响。今年在上海全面开展的“商户垃圾定时上门收集”全覆盖,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搭乘夜经济的东风,各大商业中心人气逐渐回升。针对夜市摊位的保洁,需要落实责任包干,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让垃圾不因夜市而过夜。

生活垃圾分类,百姓在源头,收运在中端,而末端的处置环节更是尤为重要。除了统一的末端处置,上海正积极探索联动模式,一些湿垃圾就地减量、处置的好办法逐步推行。

人们印象中的湿垃圾肮脏恶臭,避之不及。但如今经过环保处理,它却能变废为宝,实现华丽逆袭。

责任编辑:陈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离谱!涉华汇报,欧盟官员竟用这个词…

国产芯片迎来资本“及时雨”

“《士兵突击》该拍的都拍了,我没糟蹋这部剧”

北约叫完“爸爸”,欧盟想着:帮特朗普搞定下中国

“中方已批准”,欧盟仍喋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