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国历史科添加国安元素:安排学生访问东江纵队老战士等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5-27 13:16
(观察者网讯)香港文汇报5月27日报道,香港特区教育局26日向全港中小学发出通告,公布中国历史、历史、生活与社会、经济四个新增科目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框架,而连同之前两轮发布,香港中小学设有国安教育课程框架的科目已增至15科。
图源:香港文汇报
教育局指出,认识国家历史与世界历史,除了有助了解世界局势变化,更能培育学生对于国家及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及归属感,是国安教育的重要环节,而中国历史及历史科的国安教育课程框架,也明显较其他科目丰富。
以中国历史科为例,国安元素与自秦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不同历史时期都紧密关连,通过让学生了解国家重要历史事件、政治演变与优秀文化传统等,提升国家观念和国民身份认同。
学习课题例子方面,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学生可通过石窟艺术认识中外文化交流概况,了解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而清时期,学生则可认识列强入侵中国的历程及影响,建立对国家和世界议题(西方殖民扩张、局部战争等)的基本认识,从而了解国家安全重要性。
至于民国时期的抗日战争课题,学生可以认识香港各界在内地抗战期间所作的支援及其重要性,从而体会到国家与香港一衣带水、同为唇齿的关系,并从民族、国家被侵凌的危难中明白国家安全对人民福祉的重要性。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方面,学生则能借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演变,及改革开放以国家于国际社会重要性与日俱增,从而珍视今天国家所建立的政治安全的环境。
学习活动方面,中国历史、历史、生活与社会、经济四个科目的国安课程框架均提出可进行专题研习及相应的内地考察及跨学科协作活动。其中中国历史科,国安课程框架建议可安排初中生专访东江纵队老战士,进行口述历史访谈,又可往考察本地抗战遗址,感受战争对人民福祉的祸害,并明白确保国家安全的意义。此外,学校可举办“唐代妇女生活多面睇(观)”、“兵马俑风采再现”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深化相关文化历史课题的认知。
位于香港新界的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该遗址曾是东江纵队重要基地,图|澎湃影像
对于高中的中国历史科,学校可举办“抗日歌曲欣赏会”,了解国民同心抵抗外侮的情形,亦可进行“抗日海报创作比赛”,并与当时的艺术作品比较,认识文宣对国防的作用,学校还可安排学生参观内地的虎门炮台,认识英军侵华的经过及当时国防的弊病,也可到南京交流,实地了解《南京条约》相关古迹,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情景。
香港特区教育局强调,于学校课程推行国安教育是学校应有之责。而国安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两者不可分割,有关国安课程框架文件可以让学校知悉如何通过学科内容,自然连系并有机结合国安教育元素,提升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加强守法意识,共同维护国家安全。
香港特区教育局呼吁学校通过全校参与,跨科协作,于校内通过相关科目以及课堂以外的学习活动,推动国家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