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月娥:97年后出生的香港年轻人缺乏国家观念和身份认同,容易被煽动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9-12 18:13

(观察者网讯)

12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香港西九戏曲中心举行第40场施政报告公众咨询会,听取市民意见,超百名市民参与。

有市民提到关于香港年轻人缺乏国家认知和观念等问题时,林郑月娥表示,香港回归祖国后出生的年轻人欠缺国家观念和身份认同,容易受到煽动做出反对中央的行为,她认为香港社会要回到“一国两制”的初心,以“一国”为本、“一国”为先。

图自港媒

据港媒报道,《施政报告》将于今年10月6日发布。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天(12日)在咨询会上介绍称,这是本届政府5年任期内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但咨询工作一点也不马虎,比以往开展得更早,范围也更广。

咨询会上有市民表示,如今很多投身社会的香港年轻人仍有好多不满,关注政府有什么方法教育他们,建立爱国爱港价值观。

对此,林郑月娥表示,明白市民关注香港回归祖国后出生的年轻人欠缺国家观念和身份认同,容易受到煽动做出反对中央的行为,她认为香港社会要回到“一国两制”的初心,以“一国”为本、“一国”为先;同时也不忘记香港的制度,用好“一国两制”优势,抓住国家发展机遇。

她还提到,未来在香港青年的教育问题上要加把劲,现在已经做出的关于教育的改动,包括推出“公民及社会发展科”(简称“公民科”)取代过去的“通识教育科”(简称“通识科”),希望青年人建立更好的价值观,并树立社会及国家观念。

图自新华社

公民科之前,是通识科贻害香港学生的漫长时间。据新华社报道,香港回归前,通识教育只是选修课,2009年开始列入必修课,2012年开始列入香港高考必考科目。

然而自推行以来,其课程内容、评核方式及存废等问题一直备受质疑。作为一本香港中学生的常用读物,一段时间以来,其部分内容却偏离教育宗旨,一些学校的教材会出现攻击“一国两制”、美化非法“占中”等内容,甚至还有教师在授课中歪曲“鸦片战争”事实、美化“日本侵华战争”。

这门课更沦为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煽动学生参与违法暴力活动的工具。2019年“修例风波”以来,数千名学生因参与违法活动被捕,通识科正是使他们走向激进化、步入歧途的一个重要致因。

2020年年底,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宣布,决定根据通识科课程宗旨和目标做出相应改善,并冠以新的科目名称。今年2月,通识科优化后的课程理念明确强调,要帮助高中学生了解香港、国家和现今世界的状况,以及其多元化和互相依存的特质,这是香港教育进行系统性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重要一步。

4月,通识科正式改名为“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由“‘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和“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3个主题组成。公民科重视培养学生正面价值观、积极态度和国民身份认同,学生须学习国家发展历程、宪法、香港基本法和法治。

香港教联会副主席、将军澳香岛中学校长邓飞说:“这是对通识教育科的纠偏课程。"他表示,公民科的设计对症下药,一方面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国民意识,另一方面对港情、国情、世情都做了全面、客观、专业的知识界定和教学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国民身份认同。

邓飞 图自港媒

就在一周前,香港中学新学年开始,公民科6日在香港中四年级(等同于内地高中的高一)全面铺开。这是公民科首次亮相,更标志着香港教育系统性正本清源的又一重要举措正式落地。

不过由于科目改革时间较急,公民科目前暂时没有统一教材或参考书,任课老师将基于教育部门在今年6月公布的《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课程及评估指引(中四至中六)》以及配合原有通识课的教材进行授课。

香港教育评议会主席何汉权近日表示,公民科的教科书预计要到明年9月才能投入使用,虽然教材滞后,但新课程在教育部门的指引下有明确框架内容,并且提供了12个重点题目的教材,相信不会影响正常教学。

公民科第一课,汉华中学老师在教授“一国两制”下的香港 图自港媒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阮佳琪
林郑月娥 香港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习近平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小范围会谈

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结束

习近平将同马克龙和冯德莱恩举行三方会晤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