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针对部分市民对核酸结果的情况反映,已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调查

来源:澎湃新闻

2022-05-10 09:59

5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副组长、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金晨,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介绍情况。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234+2780

5月9日,我市新增234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278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34例本土确诊病例中,78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156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从这里看出,昨日实际新增阳性感染者2858例。2780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中,2775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5例在相关风险人员筛查中发现。在5例阳性感染者中,2例在防范区筛查中发现,3例在重点人群筛查中发现。

目前重型患者401例、危重型77例,昨日死亡6例

截至5月9日24时,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401例、危重型77例。

5月9日,新增本土死亡病例6例,平均年龄79.5岁。6位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基础疾病及晚期肿瘤,包括肺癌晚期、冠心病、重度高血压、脑梗死及后遗症、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6例死亡病例均未接种新冠疫苗。死亡的直接原因均为基础疾病或恶性肿瘤。

上海:将增加防范区核酸筛查频次,本周至少开展2次

赵丹丹介绍,近阶段,我们开展了基于三区划分的“抗原+核酸”组合筛查。从筛查结果看,5月9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9191个,涉及人口数211万;管控区18925个,涉及人口数327万;防范区46156个,涉及人口数1792万。

在流调中我们发现,有一些阳性感染者是来自防范区的流动人员。为了尽快消除隐患,我们将增加防范区的核酸筛查频次,在本周内(5月8日至14日),各区应至少对防范区内开展2次核酸检测。

核酸检测是实现“动态清零”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措施。针对网上部分市民对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反映,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上海:针对部分市民对核酸结果的情况反映,已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调查

赵丹丹介绍,核酸检测是实现“动态清零”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措施。针对网上部分市民对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反映,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一人阳性整楼集中隔离?上海疾控释疑密接、次密接判断标准

有媒体提问,如果一栋楼里出现了阳性感染者,这栋楼居民都要集中隔离吗?怎么做到科学判定密接、次密接人群?

孙晓冬介绍,密接和次密接(即密接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判定是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根据国家和本市制订的有关防控工作方案的要求,结果国家专家组的建议以及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和大数据排查的信息,来进行综合判定的。

其中,密接是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4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4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或暴露于可能被污染环境的人员等。次密接是指与上述密接共同居住、工作和学习等接触频繁的人员。

如果阳性感染者为严格静态管理人员(也就是处于严格管理下的非流动性包括足不出户的人员),如果其居所具有独立厨卫条件,那么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人员就是密接,而与其同楼层及处于其上下楼层的居民则为次密接;如果其居所不具有独立厨卫条件,那么除了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人员为密接之外,与其共用厨卫以及居住在同一楼层或同一村宅的日常有接触的人员也要判为密接,而其所在楼栋/村宅的其他居民则为次密接。

但这只是判定的原则,具体还需要根据现场调查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等进行综合判定,绝不能搞简单化、一刀切。

随申码赋码转码规则优化,将用移动端弹窗主动告知赋红黄码原因

有媒体提问,上海近期对随申码的转码赋码进行了优化,具体有哪些变化?如果市民发现自己被赋错码,如何申诉解决?

朱俊伟介绍,近期,本市对“随申码”赋码转码规则进行了调整,对相关服务进行了优化。本次赋码转码涉及多种情形,转赋红码人员包括初筛阳性、混管阳性人员,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国内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等,转赋黄码人员包括解除集中隔离观察后处于居家隔离观察期间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即次密接),国内中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7天内的人员,核酸筛查“应检未检”人员等。

为了使被赋红黄码的市民能清晰地了解赋码原因,市防控办、市卫健委、市大数据中心共同研究,采取“随申办”移动端弹窗的方式,主动告知赋红黄码原因,缓解市民赋码疑惑,同时也告知相应防控管理要求和举措,并提示异议申诉渠道。

如果市民收到弹窗,一方面建议您能遵守相关防控管理要求做好防范举措;如有异议,发现赋错了码,可以按照弹窗提示,通过12345 市民热线或“随申码”的在线申诉渠道进行申诉。目前,全市建立了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的申诉转码工作流程和机制,为市民尽快完成异议处置。

上海:盯住住宅小区和公共环境两个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消杀力度

有媒体提问,上海开展清洁消杀攻坚行动将近一个月了,请问目前进展如何?下一步还有哪些举措?

金晨介绍,环境清洁消杀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区、各行业广泛参与,也得到了广大市民朋友的高度关注,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进展。

第一个方面,牢牢盯住“住宅小区”和“公共环境”两个重点领域,持续加大了消杀力度。对于住宅小区,首先,我们坚持抓好小区环境预防性消杀,保持日均出动消杀力量约16万人次,对全市1.3万个住宅小区的公共空间和部位开展全覆盖消杀。同时,围绕全市社会面清零攻坚目标,我们进一步加强转运与消杀环节的衔接,加快了阳性感染者转运后的入户终末消毒工作。

对于公共环境,4月份我们开展了2次“大冲洗”行动。5月3日,我们再次组织开展了集中冲洗行动,重点是清理沿路的积存垃圾、落叶,整治沿街商铺门前堆积的垃圾、泡沫箱,以及对主要道路、重点区域及周边开展冲洗作业等等。5月3日当天我们共冲洗道路2902条段,消除死角盲区1541处,清除垃圾619吨。

第二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专业消杀队伍建设。近阶段,许多大型企业都认识到消毒工作对于控制疫情、推动复工复产具有重要作用,组织员工参与消毒专业培训,组建自己的应急消毒队。截至目前,先后已有2000多人通过了消毒员认证,为全市专业消杀队伍注入了新生力量。

第三个方面,持续开展消毒知识的普及推广。我们已经把“新冠肺炎消毒和防护系列科普培训工具包”,更新至3.0版,包含了科普类视频13个、图文44篇、电子书2本、培训类视频33个。近期,还特别推出了“消毒‘六不’”脱口秀、“消毒剂”脱口秀、“市民防疫手册”Q版漫画等通俗易懂的科普资料。这些资料已经通过“上海发布”以及各主流媒体推送给市民朋友,也欢迎大家下载收看。

当然,整个环境清洁消杀工作在落细落深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查找短板,不断优化提升消毒工作的质量。下一步,我们还将结合复工复产复市,聚焦商超、沿街商铺、农贸市场、办公楼宇、住宅小区等重点场所,推动相关企业单位做好常态化环境清洁消毒工作,做到“应消尽消、不留死角”。

上海封控已久为何还有阳性?单日新增为何下降缓慢?

有媒体提问,为什么封控这么久了,还会陆续出现阳性感染者?为什么近期单日新增感染者人数下降缓慢?

孙晓冬介绍,当前,我们还是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昨天仍有2000多例实际新增阳性感染者,绝大多数都是在隔离管控中发现的,而从地区分布上来看,这些阳性感染者中的90%以上都来自于中心城区和近郊区,这些地区往往是老旧小区、旧式里弄和城乡结合部,包括城中村比较集中的区域。这些老旧小区、旧式里弄和城中村人口密度高、居住条件和卫生环境相对较差,厨卫共用或使用公共厕所等现象较为普遍,存在较多容易导致病毒传播的风险环节。

如果管理不善不细,个别人存在侥幸心理逃避筛查、防控措施不到位等等原因,哪怕是极个别现象,也会影响到疫情防控的质量和效率。

因此,下一阶段我们要继续严格落实以“四应四尽”为核心的各项防控措施,特别是以老旧小区、城中村等作为重点开展拔点攻坚工作,强化定期筛查,继续开展环境整治,努力消除可能存在在的风险因素和环节。也请广大市民继续理解和配合我们的防控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及早实现社会面清零。

建议在人群集聚场所逢门必贴“场所码”,逢入必验

有媒体提问,随着防控形势稳定向好,场所码和“数字哨兵”成为常态化防疫的重要环节,能否具体介绍下这些数字设施目前的布设进展和应用情况?

朱俊伟介绍,4月初,市防控办发了有关本市重点场所全面推广使用“场所码”和健康核验一体机的通知,场所码和健康核验一体机(即“数字哨兵”)作为常态化防疫的重要数字设施,这一个月来,正在加紧布设。各区持续推进区域内重点场所、生活社区的数字防疫设施全域覆盖,各行业主管部门也在市场经营、医疗机构、文旅生活、交通生产等各领域张贴“场所码”或布设“数字哨兵”,并落实应领尽领、应贴尽贴、应扫尽扫、逢扫必验的防疫举措。

截至5月9日,全市累计38.7万家单位申领“场所码”108.8万个,总量较4月初增长220%。其中,沿街商铺申领“场所码”16万个,写字楼及办公场所申领“场所码”16.6万个,居民小区申领“场所码”11.3万个,商场超市申领“场所码”5.6万个,企业厂房申领“场所码”4.6万个。

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布设、推广应用“场所码”和“数字哨兵”。一是提升布设覆盖率。提高中心城区封控区域,以及郊区防范区沿街商铺的“场所码”张贴率,进行严格扫码和查验。我们也建议在一些相对封闭场所、人群集聚场所、重点防范场所,逢门必贴“场所码”或有条件必设“数字哨兵”,做到逢入必验。

二是规范“场所码”申领和张贴。商户或机构等在申领“场所码”时,尽量要登记正确地址,使实际地址和扫码显示地址保持一致。在张贴“场所码”时,注意选择醒目且便于扫码的位置。

三是进一步提高“场所码”使用率。场所管理者需严格按照防控要求,加强“场所码”扫码管理,进出场所人员做到应扫尽扫,提高“场所码”扫码率。特别是加强对流动人群的扫码管理,发挥这些数字设施的防疫作用。

责任编辑:张菁娟
上海疫情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