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卫专家宁毅:疫情暴发速度过快时可适度调控,然后继续向前走

来源:澎湃新闻

2022-12-11 09:36

“提高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针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紧迫。”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再次呼吁老年人及时主动接种新冠疫苗,及时进行加强免疫。

当前,我国本土疫情呈现传播范围广、传播链条多、疫情波及面扩大的严峻复杂态势,一些地方正面临抗疫三年以来最复杂、最严峻的形势。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老年群体也被视为“防疫软肋”。

早在香港今年上半年奥密克戎疫情的统计数据中显示,疫情中的死亡人员里96%的人是60岁以上感染者,71%是80岁以上感染者。

目前,我国老年人疫苗接种短板明显。截至11月28日,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人数占老年人口的86.42%,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81511亿人;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覆盖人数为2742.6万,完成全程接种2356.3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80岁以上人口的76.6%、65.8%,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445.6万人。

澎湃新闻注意到,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一段时间以来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疫情防控的一项重点内容。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加强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开设老年人疫苗接种专场,开通疫苗接种车和专车接送渠道,为养老院的老人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那么,一直在强调的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为何进度缓慢?伴随着优化防控力度的加大,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将面临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普通老百姓该做好哪些准备?

12月9日晚,海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宁毅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老年人打疫苗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止得危重、重症,目前来说,打疫苗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他也建议把测核酸的医疗资源和力度转移到给老年人打疫苗上,尽快实现老年人全面接种。

此外,宁毅也谈到,我们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避免医疗挤兑,避免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恐慌,因为恐慌会妨碍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他呼吁公众放平心态,也要避免大量的预防用药。

放开后要注意适时适度调控,避免医疗资源挤兑

澎湃新闻: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对风险区划定和管理、核酸检测、隔离方式等工作提出十个方面进一步的优化要求。您如何看待此次调整?

宁毅:相比传统毒株和德尔塔毒株,今年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播力剧增但是毒理大幅度降低,我们的防控策略也在变化。

我的理解是,现在希望在社会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实现对疫情的有序管理。比如对某个区域中阳性病人的发病曲线变化进行适度的控制,目的就是将有症状人群控制在医疗资源可以应对的范围之内,保证诊治的质量,避免重症和死亡。二是现阶段,在疾病的特征相对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具备了条件可以开始思考过渡到乙类疾病的管理阶段。

但是放开之后,疫情会不会引起一些医疗资源挤兑,未来怎样控制各种可能的风险,还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以及预案。

澎湃新闻:最近,很多城市陆续放松了管控政策,但也出现了阳性病例激增的情况,该如何应对?

宁毅:奥密克戎变异株比最早的原始毒株、德尔塔毒株的致病率和毒力在减弱,但传播力比较强,传播的速度也非常快,现在已经达到1传10、甚至1传18这样的极端传播速度,以我们目前这种放开程度来看,阳性病例快速增加是可以预见的。

我觉得主要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在放开的过程中,根据发病情况和医疗资源能力,需要做好适度刹车的准备,比如鼓励远程办公,减少一些场所的人群密度等,这样既不影响工作生活,也有利于控制疫情在医疗资源允许范围内,继续放开回归到正常。同时,在放开时我们需要一个好的路线图,比如阳性病例增加到多少、速度多快的时候,我们可以踩一踩刹车,管理收紧一下,比如鼓励远程办公,而不是完全的放开。但刹车并不意味着掉头,是要继续往前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控制发病人数,将危重症、重症控制在医疗资源可以控制的能力范围内,避免出现医疗挤兑。

二是继续做好监测。在病毒传播速度快,疫情瞬息万变的时候,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我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其他国家感染过德尔塔毒株或者是其他早前毒株的人群已经形成一定的免疫力,我国前期控制的好,感染获得的群体免疫水平相对较低,所以现在实现及时快速的观察、研究和监测非常的重要。

之前,我们人人都做核酸检测,但是现在并不要求全员检测,这就需要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应该把对个人检测转化成对群体的专业监测,这里所说专业的监测是,根据各种信息,分析每天阳性人数增加多少,特点是什么样,阳性人群的发病是什么样的情况,重症是什么情况等,通过监测和分析来了解疫情的变化。

此外,现在需要动态地分析判断有多少人就医和多少人是真正需要就医,因为有些人可能低烧就去医院,应该尽量把这些人疏导居家,给真正需要就医的人提供更好的医疗资源,尤其是老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特殊群体,比如肿瘤人群,肝衰竭、肾衰竭人群,还有一些长期的慢性病人,只要能保证这些人和危重症、重症人群的有序高质量就医,这段时间就算是非常平稳的过渡了,确实是如履薄冰,但是要相信国家的组织动员能力,还有很多医护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的奉献。

用之前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力度和医疗资源推动老年人疫苗接种

澎湃新闻:伴随着优化防控力度的加大,部分人担忧大规模放开后,对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健康影响最大,这部分人群可能会面临哪些问题?如何避开感染高峰?

宁毅:预防一种疾病,不要把它寄托在某一个因素上,我们所说的发病,都是由很多因素构成的,但疫苗是一个核心和重点。

现在我们老年人接种率还是比较低,这非常危险。我们应该知道,打疫苗后,并非即刻就能生效,而是需要两周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老年人应该早打疫苗,一定赶在疾病流行之前,产生对疾病的免疫力。现在大规模放开,在短时间内,在周围都是阳性之前,我们要鼓励老人打疫苗,尽早打疫苗。老年人及早接种疫苗,预防重症,让他们意识到打疫苗的风险远远小于不打疫苗的风险,早打一周就能早获得一周的保护。

老年人周围的人、身边的人也应该全部打疫苗。他们自己保护好了,相当于在老年人的外围形成保护屏障。也需要注意,其他人在接触老年人的时候,一方面要减少次数,另一方面要缩短接触的时间。

澎湃新闻:目前一直在强调提高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在您看来,为何还有大量老年人迟迟未接种疫苗?老年人接种率仍有待落实的原因是什么?

宁毅:疫情前期,我国的感染率比较低,重点是切断传播途径,所以这个阶段重点打疫苗的是密切接触他人的人群,这样对于整体人群的防控效果最好,比如公交车司机、服务员和医疗机构的医生等等,在有限接种的情况下,对这类群体的保护是最重要的,可以切断传播途径,高效率防控疾病。

这也是我们最早的防控策略,先从容易高危传播的人群开始入手接种疫苗,之后随着疫苗的实际应用以及各种数据的汇总分析报告,进一步证实给老年人接种也是非常安全的,之后才开始强调给老年人打疫苗。

有些老年人也有顾虑提出自己有高血压或者其他病症不能打疫苗。按照最新版的防控指南,除了明确的禁忌症,其他可控制的有稳定基础病的仍然是可以打疫苗的。

澎湃新闻:此次“新10条”也提及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要求加快推进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地要坚持应接尽接原则,聚焦提高60-79岁人群接种率、加快提升8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率,作出专项安排。在落实方面,您有怎样的建议?

宁毅:我认为应该有一个信息要传递出去,老年人即使不出门的话,也难免要和其他人接触,未来社会面来看,感染的人数可能达到70%~80%,所以老年人还是有很高的感染风险,现在仍然要鼓励老年人早打疫苗。

老年人打疫苗最重要的就是防止重症和死亡,目前来说,打疫苗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可以把测核酸的医疗资源和力度转移在给老年人打疫苗上,尽快实现全面接种。但是,在感染率高的地区,也要避免在接种场所感染,所以要及早接种,赶在当地的疾病流行之前。

澎湃新闻:对于养老院以及相关机构的防控措施您有何建议?

宁毅:现在比较好的情况就是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疾病的病死率下降了。原来在武汉时期的传统毒株病死率曾经一度高达10%,但是现在病死率已经很低了。所以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放开时机,即使阳性了,我们能对有重症的病人采取重点保护策略,把死亡率降低到最低。但是,养老院的新冠预防极具挑战。

目前,一方面是老年人要预防感染;另外一方面是在出现症状后要敏锐地观测应对,并且对原有的疾病给予重视。在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养老院中,要第一时间把可能的感染风险控制住,这样实则是延缓了感染速度。一旦发现了阳性,加大力度和措施进行控制来延缓它的传播。

所以前期一定要准备好应急预案,比如感染后如何控制感染的数量,怎么让感染的速度降下来,这些都是养老院需要进行调整完善的。紧接着是对有症状的人群进行密切地关注,养老院中轻症患者就安置在养老院中进行观察和治疗。如果有病情比较重的,或者有的是基础性疾病加重,就要及时送到医院去进行救治。

澎湃新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提出了居家老年人和养老机构老年人应当每周开展2次抗原检测,您怎样看待这一政策?

宁毅:实行这个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避免检测核酸引发感染。现在病毒快速传播,很有可能在进行核酸检测的地点发生疾病传播。如今对症状的关注比做抗原更加重要,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后要敏感地监测到,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就无需天天检测。抗原检测主要是确定是否新冠感染,与其它呼吸道感染相区别,同时,确定感染的大致时间,一般来说阳性后,有的出现症状,有的没有症状,但是一周后可以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澎湃新闻:像对于儿童的防护来说,您有怎样的建议?

宁毅:小孩相对老人好一些,小孩重症的风险相对低。但小孩是一个家庭的核心,孩子发烧,那么整个家庭都会揪心,所以儿科医院的挤兑要特别得敏感。如果孩子是轻症,家长也有可能带着孩子去儿科医院治疗。儿科医院和儿科本来就是一个医生护士相对紧缺的科室,这个阶段保障儿童的就医资源是一个挑战。所以儿童要建立自己的屏障,适龄的孩子要打疫苗,另外家长也要尽量避免感染,间接避免儿童感染。

警惕恐慌心态,冬季可能同时感染流感和新冠

澎湃新闻:近日,有专家表示,对照传染病防治要求,当前的防控措施,正体现出乙类管理的特征。将新冠肺炎回归到乙级管理,您觉得时机成熟吗?

宁毅:我估计会回到乙类管理,只是时间的问题。现在它的致病致死不是那么重了,政府管控措施也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7日发布的优化落实疫情防控的“新十条”中,提出要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进一步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等,这些其实都是在向乙类管理过渡,这种调整也是在前期对疾病的特点了解和确认的基础之上开展的。

我比较关注的就是放开的节奏把控,现在要保证不发生医疗挤兑,不发生重大风险的情况下减少重症和死亡,继续逐步放开。虽然有我们前期的经验和其他国家的教训,但是疫情变化快,我们这个阶段还是要如履薄冰,谨慎认真开展分析研究和实施措施。

还有几点也是需要格外重视的。第一,现在是冬季,人们在室内活动的机会比较多,室内传播更快。第二,这个季节也是流感的发病季节,同时感染流感和新冠也是有可能的,流感病人也同时增加,临床上鉴别诊断流感和新冠也是另一个挑战。第三是我们的疫苗还没有达到高水平的预防作用,一方面是接种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预防传染的作用还不是很理想,人群中的保护屏障还非常脆弱,但是预防重症和预防死亡的效果还是很好。还有一点,我们打疫苗的时间过去太久了,抗体免疫水平已经下来了,所以还是鼓励大家继续接种疫苗。

澎湃新闻:我们作为普通老百姓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宁毅:我们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避免医疗挤兑,避免对新冠肺炎的恐慌和担忧。现在恐慌会加大医疗资源的低效利用,医疗资源挤兑可能来源于恐惧和不确定。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平时很健康,发热37摄氏度多一点就不停地找医院,这种情况完全没有必要。通过做好对公众的科普工作,让人们认识到它和流感很相似,甚至它比流感还轻,这就消除了恐惧感。通过科普和健康教育,让人们更好理解这个疾病确定性的特点,从而主动地预防和应对可能的感染。

未来感染高峰的这段时间,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有效率和安全应对就医需求,避免重症和死亡。在经历了感染高峰之后,我们的生活就开始进入到一个常态了。进入到常态后,一切基本回复到正常生活状态,但是在一些密集场所,比方说饭店里、商场里的服务员肯定还会戴口罩。这个阶段的话,实际上是从我们国家统一的物理的隔离的管控转向我们个人和家庭的预防。

过去三年国家政府把我们保护得很好,有效预防了新冠的流行。所以对我们来说,个人的防护在前期这个阶段相对来说发挥的作用不是那么显著。但是一旦放开之后,健康的主体责任就在自身了,要积极预防疾病和管理好可能的感染,保护好自己、家人和同事。

澎湃新闻:我们注意到,现在很多老百姓开始关注自身的免疫力,购买大量药品以及保健品,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宁毅:我一直强调要避免大量的预防用药,不要乱用药。

对一般人来说,一些基本的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免疫力,多做运动比吃预防用药都要好用。第二点就是要加强营养,我这里提到的加强营养是希望大家能把一日三餐吃好。首先是要注意营养的搭配,要有蛋白质的摄入,同时也要加强多样化,多样化就是每天吃的样数多,这样就能保证摄入营养是齐全的,一些增强免疫力的微量元素,是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饮食得到很好的补充的。

目前,对于病毒病的预防,营养补充剂对病毒来说效果都比较弱,但是,如果有了较轻的症状,补充液体和基本的营养非常重要,比方说可以喝一碗鸡蛋汤,保证能量,把身体调养好。还有就是睡眠至少要保证7到8个小时,不能熬夜,熬夜会让身体的免疫力也下降,应该让生活有节奏。

澎湃新闻:您对未来有什么展望?

宁毅:病毒发生了变化,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有序管理让生活逐渐回归正常。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有它确定性的规律,我们要利用这些确定性,把握不确定性的一些变化,减少恐慌,更加主动积极预防和应对疾病。

(澎湃新闻记者 张成杰 实习生 赵文栩)

责任编辑:夏雨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

土耳其暂停与以色列所有贸易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