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棒球场被发现152处不合格,台民众怒批:12亿盖了个垃圾填埋场

来源:观察者网

2023-01-07 17:07

(观察者网讯)据台湾《联合报》1月6日报道,造价12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68亿元)的台湾新竹市棒球场涉嫌偷工减料一案迎来新进展,新竹市长高虹安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勘察情况,共发现152处不合格,现场还挖出废砖、废土、废电线等,犹如“垃圾填埋场”,短时间内无法改善。高虹安也在当天宣布,放弃争取举办今年的世界棒球经典赛(WBC)热身赛。

此事激怒众多台湾民众,他们纷纷发声怒批,“这太扯了吧”“12亿盖了个垃圾填埋场”“民进党腐败的冰山一角”。

新竹场  图源:《联合报》

在5日的记者会上,新竹市长高虹安公布了新竹棒球场涉嫌“偷工减料”一案的具体情况,共发现152处不合格。

现场播放的勘察影片显示,工作人员在新竹棒球场的草皮浅层土壤中,竟然挖到了超过3公分的石头和不应该存在的红砖头,甚至还发现了废弃电线;此外,在球场上用洒水器洒了30分钟就积水,连场务专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高虹安强调,合约设计图上明确要求承包商要在草皮下填28公分的沙土,像超过3公分的石头就不应该出现,更别提废弃砖头和废旧电线等异物,这明显未达合约写明的土壤级配要求,建筑商偷工减料罪嫌重大。

高虹安表示,尽管市府很努力地想改善,但新竹棒球场缺失真的很多,由于既不能让选手冒险,也赶不上在1月中旬前完成场地安全的验收,因此她宣布不会再争取WBC热身赛在新竹市举办。

棒球场浅层土壤挖出废弃电线  图源:新竹市政府

桃园市议员黄敬平当天表示,业内人士告诉他,这些废砖废电线“一看就知道是被当成土方回填的”,“他们以为没人敢开挖,毕竟那是棒球场比赛的地方,加上还有停车场,随意开挖必须花费大笔资金。”

高虹安还在记者会上提及,上届市政府将新竹棒球场工程的管理和监造打包给了同一家厂商,具体负责规划和监造的也是同一位建筑师,这导致责任划分不清,监造功能无法发挥。

《联合报》1月7日报道称,承包新竹棒球场的台湾艾奕康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当天回应表示,项目管理和监造是同一人是业界常态,绝对合法;至于挖出废弃物一事,因工程尚未验收,不便多做说明,后续将继续依合约行事。

台媒“ETtoday新闻云”则指出,新竹市市政府内部有“内鬼”,市长高虹安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没有通知市政府工务处人员到场,似乎是在暗示工务处有人渎职。而新竹市政府工务处则在记者会后还发布声明辩称,“棒球场目前还未竣工,也没有启动验收程序。”

台媒体人张禹宣直言,工务处官员是新竹前任市长林智坚在位时的“旧朝官员”,还活在“政敌高虹安、市长林智坚”的历史里。而高虹安没有撤换这些人,就是要通过棒球场一案引蛇出洞。

张禹宣还怒批道,负责棒球场项目的营造公司过往劣迹斑斑,涉嫌超过20项刑事和民事案件,包括诈欺、业务过失致死、不当得利、偷工减料等等,然而这样的公司却照样能承包新竹市数十件工程,“种种迹象都证明,内部人有鬼”。

此事激怒众多台湾民众,他们纷纷发声怒批道:“居然还有脸狡辩,无耻谰言!”“12亿元建了个垃圾填埋场…”“蔡英文都去剪彩了,比赛也打了,你跟我说未验收?”“也许这只是民进党腐败的冰山一角。”

此前报道,新竹棒球场是由上届市政府历时3年、斥资12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68亿元)重建。去年完工后,民进党籍前新竹市长、此前被曝出论文抄袭的“小英男孩”林智坚一直将此工程标榜为自己的政绩,频频在媒体上自夸。

去年7月22日,重建后的新竹棒球场正式启用,举办大型棒球赛事,包括蔡英文在内的多位民进党高层都来到现场为林智坚捧场。

结果短短两天,棒球场就接连爆出问题:厕所门装反、观众席第一天就破洞、地板掉漆,此外,因为球场碎石太多、红土颗粒较大、场地不平整等原因,还造成4名运动员受伤……

此事让台湾民众愤怒不已,林智坚只能灰溜溜道歉,称“责任由我一肩抗起。”

林智坚(左)和蔡英文合影  资料图

然而,在高虹安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新竹棒球场涉嫌偷工减料等问题后,此前将这一工程标榜为自己政绩、并且声称要负责任的林智坚竟然发声明称,高虹安应诚实面对她个人涉贪的司法案件,勿把新竹棒球场变成转移焦点的政治工具。他还督促高虹安必须“解决问题”,“让球赛回到新竹市棒球场,才能回应市民期待”。

台湾国民党“立委”郑丽文怒批林智坚“企图甩锅”,“小智怎么绝口不提自己任内制造这么多问题?”;国民党“立委”洪孟楷则嘲讽林智坚根本是“俗辣”(指没胆的人)。

众多台湾网民也讽刺道:“也不想想这个烂摊子谁留下的。”“林智坚在紧张什么。”“不要低估民进党的下限。”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张照栋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这把火怎么点着的?”

布林肯来华谈的怎么样?是否不虚此行?

“看看,这就是美国的警察”

习近平会见布林肯:中美应彼此成就,而不是互相伤害

“宁愿关闭在美业务也不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