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焦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海大有可为

来源:新民晚报

2023-03-08 19:05

“经历寒冬洗礼,踏上充满希望的2023年,中国经济大船正扬帆远航。营商环境是春天,市场主体是种子,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种子才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留住了青山,就是赢得了未来;稳住了主体,就能生机盎然。”3月的北京,春风拂面,春意盎然。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周汉民,在他的《用营商环境播下春天的第一粒种子》提案的开头,写下了这样一段富有诗情画意的文字。

图说: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保税物流交易中心 杨建正/摄

这番话,是对上海营商环境的褒奖,也是对未来上海营商环境的期许。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热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这个话题,给出了“上海的核心优势是什么”的答案:始终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产生“吸引力、生产力、竞争力”。

创新 打造开放新高地

近年来,上海实行制度创新,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着力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成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高地。

金山区通过“三团一平台”的服务载体并嵌入“三个一”的服务机制,开创了组团式、互动式、项目化的联系服务企业新模式,有效整合了区政法各单位和重点执法部门的资源,以“点单式”的按需选择让服务变得更加精准高效;“法护金企”微信小程序,开拓了一条企业和部门的交流新路径,把服务的主动权交给了企业,努力实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精准服务”。

优化营商环境,还能有哪些创新做法?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俊寿表示,“上海应主动承担起为国家‘试制度’的责任,利用国际金融中心资源优势,为建设中国特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上海经验’”。他还提出了多项建议:建设国际化的仲裁和调解机制,探索建立更多适用国际通行的金融仲裁规则,并加强地方金融立法,为中小企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提供制度保障;政策支撑,打造金融机构和国际金融专业人才高地。“与其他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相比,上海税收政策环境对海外金融机构和专业人才吸引力仍显不足。”王俊寿直言,可以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临港新片区,探索制定国际金融中心税收支持政策。

王俊寿希望抓住机遇,将上海打造成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在加强ESG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优化绿色金融发展营商环境,推动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ESG生态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代表认为,尽管随着营商环境改革和“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民营企业营商环境已有大幅改善,但仍然有继续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的必要。她建议,政府在相关职能部门开设一个民营口的管理机构。该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调研、反映、解决民企问题,让民企建议有反馈口,可以及时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发现好企业、好企管,适时地进行帮带扶持等。

杨建正/摄

改革 实施举措近千项

过去5年,上海累计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25.1万户,比上个5年增长52.7%。截至2022年底,上海每千人企业数量增加到111.1户,全国排名第一,相当于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当“老板”。

过去5年,上海紧紧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累计提出的改革举措已接近千项。

对照上述两组数据,全国政协委员、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吕红兵感到,这是上海不断改革,持续推出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取得的成效。

现在,在上海开办企业,不但可以在“一窗通”一个网站“一站式”完成,还省去了领用税务Ukey和纸质发票环节,实现开业开票“无缝衔接”,如此简便、高效、智能的税费服务体验,令越来越多新办纳税人更有获得感。

“之前就听说现在开公司很方便,但是没想到这么快这么好!没交任何纸质材料,不用领发票,不需要任何费用,全程电脑操作,半小时就顺利完成了,对我们这些创业‘小白’简直太友好了!”在普陀区,陈先生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注册了一家供应链管理公司,实现营业执照全程网办、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免费领取,同步完成申领发票,随后即可开具发票,成为“准入又准营”的首批受益人之一。

近日,长宁区市场监管局与市市场监管局共同为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颁发食品生产许可证。有了这张许可证,意味着原本只能进行食品研发的实验工厂,可以直接从事食品生产,实现食品研发、食品生产“一址两用”。

上海瞄准最高标准,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围绕“放得更彻底、更到位,管得更科学、更高效,服务更精准、更贴心”,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

“一网通办”“一业一证”“一表申请”“一口受理”,政府甘当“店小二”,“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上海这些政务服务品牌,已逐渐深入人心,广受欢迎。数据显示,到今年初,“一网通办”总门户,已累计接入近3600个服务事项,累计办件2.97亿件,网办率达84%。

新民晚报记者 孙中钦/摄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代表、委员指出,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改革成长空间。“更有成效地优化上海的营商环境,是当前稳预期、强信心、拼经济的关键举措。”在全国人大代表、奥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亮看来,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关键要做好三“化”:强调市场化是鲜明主线,落实法治化是基础保障,对比国际化是重要标杆。

他具体分析道,坚持市场化原则,一方面要提高上海市场高标准体系的建设水平,另一方面要推动上海市场体系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法治 提升核心竞争力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优无止境”。2月17日,《浦东新区加强集成创新打造营商环境综合示范区行动方案》出台,其中的一项是聚焦“以法兴业”,开展营商环境法治保障行动,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让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引领区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行动方案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有一个突破性的亮点,是打造国际法律服务园。在这个国际法律服务园物理集聚平台,汇聚了各类法律服务机构、窗口,构建了“一站式”“组团式”“集约化”的法律咨询、服务办理和纠纷化解平台,满足多元法治需求,使获取法律服务实现“最多跑一地”,如同电商购物般便捷。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法律规范的重要属性、核心功能就是预见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预期,而此预期乃信心之前提。因此,提振信心,必须加强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吕红兵委员告诉记者,依法行政,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过多年的体制改革,随着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行为“越位”与“缺位”的情形很少再出现,基本形成“到位”局面,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解决的是“精准站位”问题。“一方面,大道至简,政简易行,一方面,大道为公,以民为本,特别是如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所言‘规范行使行政裁量权’”。

上海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成效有目共睹,周桐宇认为,上海的营商环境已逐渐形成“重法治、重契约、重流程”的“三重”特征,政府服务意识较强,法治环境健康良好;金融支持渠道广泛,信用环境不断改善;市场开放度显著提升,科创资源高度集聚。

周汉民委员指出,要更大力度地推动“三个平等”,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开透明的市场体系,依法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权益,从制度和法律上,把“三个平等”落实、落地、落细,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稳步迈进。

例如,我国国有经济总量大且覆盖面广,推动国企改革对于优化营商环境具有引领方向的重大意义。与此同时,我国正在积极申请加入的CPTPP,对国企“竞争中性”提出更高要求,建议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有序清理、规范各种给予国企的补贴和补贴性质优惠政策,提高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公开性,以法治为核心,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一视同仁,逐步形成两者合理分工、相融互补、共生共赢的良好发展生态。

新民晚报记者 江跃中 方翔 屠瑜

责任编辑:应佳威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照你说的,我们是输给中国了吧?”,她被问住了

联大通过涉巴勒斯坦“入联”决议

“对于联大第2758号决议,美国只有严格遵守的义务”

与匈牙利关系升级!中国的“朋友圈”还有哪些布局?

美又对37家中国实体下黑手,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