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深受鼓舞:读到总书记回信,心里暖乎乎

来源:上观新闻

2023-05-23 14:25

“读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我们的心里暖乎乎的。这让我们全体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倍感温暖、深受鼓舞。”写信人之一、虹口区嘉兴路街道安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雷国兴说。

2018年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时强调:“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垃圾综合处理需要全民参与,上海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办好。”

这五年来,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的志愿者们好比一颗颗种子,他们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进企业,从培养理念、习惯和行为入手,让垃圾分类的意识能够在百姓心中生根发芽,从而倡导更加绿色的生活方式。

目前,嘉兴路街道按照全覆盖目标,已完成82个小区113处点位的定时定点及示范点位智能化改造,健全居民区两网融合全覆盖收运体系,辐射居民3.4万余户。2019年,嘉兴路街道成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首批垃圾分类达标示范街镇。2021年,嘉兴路街道获评上海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特色社区。街道登记在册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已达2150名。

从“新时尚”到好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得知经过这几年的宣传推动,垃圾分类在你们那里取得新的成效,居民文明程度提高了,社区环境更美了,我很欣慰。’”写信人之一、瑞一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华磊说,“读到这里,我特别激动。”

嘉兴路街道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曾自编自导自演过一个文明实践情景报告剧,名叫《从“新时尚”到好习惯》,通过小品、诗朗诵等形式讲述了普通社区工作者、居民与垃圾分类相关的故事。

华磊在剧中本色出演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她告诉记者,就像剧中所演的,有些老年人开始特别不理解垃圾分类,必须要靠志愿者去劝导、引领、示范。从楼道撤桶,到垃圾箱房点位的设定,再到垃圾箱房旁的值守,每一项工作都凝聚着志愿者的心血。

对此,67岁的瑞虹新城居民、垃圾分类志愿者吴青葆深有感触:“小区原先每层楼道都有垃圾桶,大家觉得挺方便,可是楼道经常臭气冲天、蚊虫乱飞,经过这几年的宣传引导,大家早已习惯了走到垃圾箱房、分类倒垃圾。”

从“新时尚”到好习惯,并非易事。雷国兴告诉记者,安丘居民区房屋换手率高,经常会有租客或新住户入住,结果小区分类点常常出现小袋落地垃圾。经过与志愿者们共同商量,小区打造了“迎新工程”。即新入住人员会拿到一本电子手册,上面会告诉他们在哪里投放垃圾、如何投放、哪里是停车点、出入口,以及楼长、块长、周边服务等信息。

这样通过跨前一步,让新住户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从而更支持垃圾分类工作,最终形成好习惯。

让人人参与社区治理

2018年底,虹叶居民区的宇泰景苑就作为试点,开始探索垃圾分类的方法。

为了让居民更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虹叶居委会开展调研,分析实行垃圾分类的难点,邀请党小组长、楼组长、业委会、物业经理、保洁员一同研究如何推进,并确定撤桶数量及点位。

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带领下,小区居民自发成立了“绿精灵”生活垃圾分类志愿者团队,全天候对生活垃圾分类做好点位服务、湿垃圾除袋等工作。原本15人的志愿者队伍,不到1个月就扩大到45人。

第一天,居民分得并不熟练,难免有些小错误。志愿者挨个检查,耐心教导。第二天,大部分居民能做到分开扔,但“湿垃圾除袋”还要靠志愿者。到了第三天,很多居民都能自己将湿垃圾倒进桶,并将塑料袋扔到干垃圾桶里。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的第一天,这些“绿精灵”却集体“下岗”了。志愿者竺阿姨说:“如今在居民心中已没有对垃圾分类的茫然了,垃圾分类成了大家自觉自愿的行动。”志愿者的主要工作由在点位值班改为巡视。

停车位增加、垃圾臭味减少、湿垃圾自制肥料种花、楼道堆物减少,就是居民享受到的垃圾分类“福利”。

2019年,虹叶居民区率先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做到了100%居民参与,98%以上分类准确率,成为上海市级垃圾分类示范点。

不光是居民区,对于沿街850余家商铺,嘉兴路街道一方面结合“路长制”常态化工作,采取定人包路段的方式,督促商铺做好垃圾分类,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商户的自治管理。在虹镇老街—三河路中间,有一段以往物业、保洁、市政“三不管”的无名道路,而今成立了“沿街商铺垃圾分类自治同盟”,通过选出代表实行“门前三包”,提升自律意识,垃圾分类效果较好。

创新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一位居民在倾倒垃圾时,不小心将一些垃圾倒到了桶外。他没走几步,手机传来了语音,提醒应正确投放垃圾,便回头捡起了散落在桶外的垃圾。这是垃圾分类投放点监控摄像头通过手机语音对讲功能,向居民进行实时对讲,提醒不要将垃圾落地。

自2019年10月起,嘉兴路街道与社会第三方企业合作,推进垃圾分类“科技+管理”的统一智能化改造,为辖区分类投放点加装了智能感应摄像头和语音提醒系统,并开发了应用软件,打造垃圾分类“智慧大脑”。

如今在嘉兴路街道,通过远程监督、实时对讲、语音提醒以及投放行为App线上追溯等功能,对小区垃圾箱房的投放情况进行实时察看和远程监督,做到了及时发现、整改,更及时回应解决了居民关切的问题。

“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协同发力、精准施策、久久为功,需要广大城乡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写信人之一、新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钱晶,对总书记回信中的这句话印象深刻。

她告诉记者,在嘉兴路第一市民驿站的对面,新建了虹口区生活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以寓教于乐、多媒体的方式向市民介绍垃圾分类的各种知识。志愿者们经常带着居民特别是亲子家庭前往参观。孩子们纷纷留言:“减少白色垃圾,还海洋一片宁静”,“希望我们的地球更美丽!”

在爱家豪庭小区内,有一幢集时尚与科技于一体的小屋——爱家“环保小屋”。这是一个结合废旧衣物再利用、湿垃圾堆肥和雨水灌溉的资源循环型绿化项目,首次引入“无废小区”的概念,既是一个垃圾分类与环保公益的宣传阵地,也能提升小区居住品质及亲子互动体验。

雷国兴表示,嘉兴路街道垃圾分类志愿者一定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持之以恒,发动更多居民共同参与,深入推动垃圾分类,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数据显示,至2023年初,虹口全区干垃圾日均产生量393吨,比2018年11月控减36%;湿垃圾日均产生量229吨,约为当时的3倍;可回收物日均产生量183吨,约为当时的3倍,分类实效稳固提升。

责任编辑:黄涛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对于联大第2758号决议,美国只有严格遵守的义务”

与匈牙利关系升级!中国的“朋友圈”还有哪些布局?

美又对37家中国实体下黑手,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

“这是中国车企对欧洲野心最大胆的表述”

中国和匈牙利建立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