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交通“十四五”规划描绘新蓝图 省内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来源:苏州日报

2023-06-26 19:47

深度参与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共建,时速350公里铁路覆盖所有县级市,停车泊位与机动车保有量之比力争达到1.2∶1以上……

日前,《苏州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经苏州市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该规划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为导向,以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先行区为主线,描绘了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新蓝图。

“十三五”时期,苏州交通运输全面落实“十三五”发展规划各项任务,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铁水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48.8亿元,主要规划目标指标均基本实现,为苏州交通事业转型发展夯实了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苏州交通“十四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明确:到2025年,瞄准打造“三枢纽、三示范”的目标定位,率先在省内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基本建成“开放立体、创新高效、协调共享、便捷优质、绿色智能、安全经济”符合苏州需要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形成“枢纽地位显著提升、通道网络优联畅通、运输服务一体高效、交通动能强劲有力、要素保障统筹优配”的现代综合交通新格局,全力支撑苏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始终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三枢纽”是指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际性铁路枢纽。“三示范”是指交通强国示范先行区、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市、交通创新发展示范新高地。

该规划还展望了苏州交通的发展远景。到2035年,苏州现代综合立体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完善,“123出行交通圈”(市域各板块1小时通达、上海大都市圈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基本形成,“三枢纽、三示范”的战略定位基本实现,具有世界领先的交通科技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治理能力。

部分具体目标

1.枢纽地位显著提升。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利用周边机场更加便捷,深度参与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共建。打造“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港口,港口国际运输辐射能力显著提升,沿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0万标箱。内河集装箱运输体系基本建立,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0万标箱。

2.通道网络优联畅通。形成“苏州市域1小时通勤圈、苏锡通沪间1.5小时交通圈、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3小时交通圈”的品质出行圈和“都市圈城市半日达,省内各市区县当日达,长三角区域隔日达”的高效物流圈。市域“丰”字形国铁干线网全面落地,铁路里程达到494公里,时速350公里铁路覆盖所有县级市,城际及市域(郊)铁路建设取得突破,在建里程力争达到300公里。

3.一体畅联的高快路网体系逐步形成。15分钟上高速公路的乡镇比例提升至94.2%,苏州中心城区至各县级中心城区1小时公路出行覆盖率达到100%。千吨级航道里程达到240公里,建成京杭运河苏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与周边机场1小时通达实现度提升至80%。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持续缓解,全市城市停车泊位与机动车保有量之比力争达到1.2∶1以上。

4.运输服务一体高效。货运物流降本增效加快推进,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2.5%左右。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铁路和水路货运量占比提升2.5个百分点,力争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苏州港利用铁路、水路等运输大宗货物集疏运比例超过95%。

公交都市示范效应持续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站点300米覆盖率达55%,城市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达30标台。市区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辆占比92%。公交移动支付及刷卡比率达92%。慢行交通分担率达到50%左右。

5.交通动能强劲有力。行业智能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高速公路ETC车流量占比提升至90%,普通国省干线公路视频监测密度达到2公里/处。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趋好,交通运输治理能力逐步实现现代化。综合执法改革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四基四化”建设达标率力争达100%。

责任编辑:连政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