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库布齐到兴安盟,绿色变革的央企实践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4-28 12:12
【文/朱柏霖 编辑/周远方】
面对着极端天气增加,气候变化,碳排放,环境资源恶化等诸多全球性问题为旧有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旧有发展模式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凸显。这种背景之下中国提出了中华民族生态文明发展模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发展理念。通过"双碳"目标为指引,将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时代脉搏,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智慧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这新发展理念指导之下我们的国企自然承担着生态化转型的主力军。
在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与中国广核集团联合举办的“走进新国企·中广核青山绿水行” 活动中,中广核集团为生动展现了他们在响应新发展理念中所做的实践与探索。绿色转型的征程中,风电与光伏不仅是技术革命的里程碑,更成为企业践行责任、回馈社会的使命担当。
清洁能源与生态治理
库布齐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地处黄河中游的南缘,全年光照时间超过3100小时。这些自然条件使得当地有条件成为光伏电站的有利选址地。在其沙漠腹地,中广核建成格桑、白鹭、明德、朔方、卓越、锦帆等6座光伏电站,年发电量约1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9万吨。
电站采用“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树、治沙改土”的立体化新型产业循环方案进行沙漠治理。电站光伏板以阵列形式覆盖沙丘表面,扬柴、沙蒿、沙大旺等抗旱防沙植物在光伏板下成长,黄芩、红枣树等经济植物向阳而生,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起到防风固沙防止光伏支架下沉的作用。电站还通过智能站控系统、太阳能+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用电用水分项计量监测、智能化控制等技术措施,打造成科技治沙、智慧运营、管理规范的绿色电站。
“我们已完成有效治沙面积达3.4万亩,植被覆盖率从不足15%跃升至65%,为当地荒漠化环境改善和建设国家‘绿色北疆’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广核新能源格桑光伏电站负责人樊宝泉说。
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
这种立体化的方案有效地利用了光热资源,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副主任张义豪表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国资央企不仅要做经济发展的顶梁柱,更要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中广核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正是央企践行“两山” 理念的生动缩影,是央企探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成功范例。
在内蒙古的另一端兴安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政权的诞生地,此地新能源资源富集,风、光等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为国家首批沙戈荒基地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84亿元,安装701台风电机组。于2023年12月10日该项目全容量并网,成为当时中国在运最大陆上风电基地,其每年提供清洁电能超过100亿千瓦时,等效减少标煤消耗约29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2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2.25万公顷,项目全寿命周期对兴安盟地区税赋贡献超过50亿元, 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保效益。
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基地
中广核兴安盟基地公司总经理邢俊喜说:“为了天更蓝,草更绿,人民生活更美好,中广核正在兴安盟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加快推进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建设。该项目总装机容量300万千瓦,总投资约128亿元,目前有效治沙面积已达15万亩,规划到2030年达到47.2万亩。”
“一园一校一地二场”
为探索乡村振兴,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的道路,中广核集团在兴安盟地区系统布局了“一园一校一地二场”的发展战略。
一园指的是“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风电装备制造创新示范产业园”。该园由中广核主导引进了多家制造业企业入驻。把全球最先进的清洁能源技术、高端装备技术、数字信息技 术和智慧能源技术与兴安盟世界级清洁能源基地相融合。重点发展主机、叶片、塔架、箱变等风机制造全产业链条, 构建集智能制造、科技研发、维修维护、金融信息为一体的 综合功能体系,打造为国内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新示范基地。目前累计生产总值超131亿元,创造税收6亿元,已解决当地就业1000余人。对于完善兴安盟地区产业结构,推动现代装备制造业加快崛起,促进战略性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指的是白鹭学校,由中广核集团捐赠1亿元人民币建设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于2020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秉承着“扶志、扶智、扶技”相结合的精准帮扶理念。帮扶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激发内驱力,设立“白鹭大讲堂”“白鹭夏令营”“白鹭帮扶营”等活动树立学生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进取。近年来,在中广核精心组织下,白鹭学校带领“白鹭班”的孩子们到国家航空研学基地、高科技园、大学校园、博物馆、核电基地等场所,累计开展研学活动23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远大理想。
白鹭小学
“白鹭学校已经成为一所承载无限希望与梦想的学校,目前在校学生1523名,毕业生已有100多人。”白鹭学校校长迟志鹏说。据介绍,白鹭学校开设小学部30个教学班,中学部7个教学班,并开设3个“白鹭班”,中广核累计为“白鹭班”捐赠资金252万元,用于课程研发,学生激励,采购学习、生活用品等。
一地则是指中广核兴安盟运维基地。中广核将这座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投资2.1 亿元运维基地打造成为科普教育基地,不仅让本地学生触摸科技前沿,也吸引了周边城市的青少年涌入这座 “未来能源实验室” 。使其成为草原深处最活跃的绿色知识传播枢纽。通过 “理论+实践” 的研学设计,让清洁能源发展成果从经济维度延伸至人才培养维度,累计接待量达到35000人次。
二场是中广核兴安盟科右前旗100万千瓦革命老区风电项目、中广核兴安盟科右中旗200万千瓦革命老区风电项目。兴安盟科右前旗100万千瓦风电项目总投资63亿元,分A、B两区,共安装229台风电机组,总装机99.93万千瓦,2022年6月并网,年发电超30亿度,减排二氧化碳250万吨,节约标煤92万吨。科右中旗200万千瓦项目横跨4个乡镇,分南北两区,建设C、D、F、G四个风电场,共472台机组,总装机200万千瓦,2023年11月升压站带电,12月投产。两项目均为革命老区新能源示范工程,兼具显著经济与环保效益。
阿尔山市低碳能源特色小镇项目是中广核集团产业协同的新实践。投资1.94亿元分为三期建设的小镇项目,涵盖了新能源路灯,智能站牌,充电桩以及阿尔山口岸 “煤改电” 清洁供暖,白狼林俗小镇改造等低碳项目。通过探索与创新为边疆城镇转型提供宝贵的经验与方案。
中广核新能源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计文博表示,中广核正在内蒙古积极推进绿电、制氢、制甲醇、光热等新型业务,加快沙戈荒大基地建设,规划到2025年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以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贡献中广核力量。
在全球气候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广核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以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为核心,推动生态治理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从库布齐沙漠的光伏治沙到兴安盟的风电基地,从“一园一校一地二场”的乡村振兴实践到教育帮扶与科技普及,中广核展现了他们面对新发展理念的探索与实践。"从黄沙漫天到绿电如潮,中广核以科技之力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条绿色变革之路,不仅是央企的责任担当,更是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