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团正式发布商用车业务十四五发展规划

来源:观察者网

2021-09-30 12:35

(文/编辑:娄兵)近日,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正式对外公布了商用车业务十四五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至2025年,上汽商用车板块营业收入超越千亿元,整车销量相比“十三五期末”实现翻番,其中海外销量占比达25%,新能源销量占比达38%,智能网联装机率达60%,成为绿色智能商用生态“创领者”。

在绝大多数人的理解中,商用车都被狭义地自动划分为卡车和大巴、公交这些以生产资料作为主要用途的交通工具。这些产品可以高大,可以威猛,但似乎唯独无法与上汽商用车介绍的绿色、智能产生强关联。

这样的理解放在上汽商用车的业务领域就会显得十分片面。

在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期间,上汽商用车积极推动资源、技术、资本多维度整合,开创了“以自主品牌为主”的全新发展格局:打造商用车技术中心,建立3000人规模研发团队,其中包括1000名软件人才和500名新能源开发人才;

通过股权或业务调整,实现对上汽大通、上汽轻卡、上汽红岩、申沃客车和南维柯五大整车企业的全面掌控,五个“手指”捏紧成一个“拳头”,释放聚合效能;完成全系宽体轻客、中大型/中型MPV、皮卡、全系重卡和轻卡、非承载中大型/承载式中型SUV、大客、全系房车等产品布局,在重卡、宽体轻客、中大型MPV、房车等多个细分市场占据领先位置;

产品和服务覆盖50余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澳新、欧洲、东盟、美洲和中东五大重点核心市场,欧洲发达国家市场累计销量破万,澳新市场年销量破万。

“十三五”期末上汽商用车板块整车年销量、营业收入较“十二五”期末分别增长146%、178%,年复合增长率约20%;其中,自主品牌占比超过90%,海外销量占比达10%。

“十四五”转型阶段,上汽商用车在智能电动新赛道上,要跑出成绩,目标就是要做绿色智能商用生态的“创领者。”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在媒体沟通会上的一席话掷地有声。“新赛道到底是什么?新赛道一个在动力上,新能源动力,这种是能源结构的变化。另外一个是汽车行业,整个行业智能化的变化,还有数字化。”

得益于上汽集团前瞻的创新布局和强大的产业链实力,上汽商用车在电动化、智能化、定制化等技术和模式创新领域,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在新能源方面,上汽商用车坚持纯电、混动、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齐头并进,打造了数十款整车产品,覆盖个人家庭、通勤、城际物流/客运、城市物流、公交、专用车等全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球唯一一家实现多品种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落地的企业,上汽相继推出上汽大通FCV80燃料电池宽体轻客、上汽大通EUNIQ 7燃料电池MPV、申沃燃料电池大客车、上汽跃进燃料电池物流车、上汽跃进燃料电池专用车、上汽红岩燃料电池重卡等多款商用车产品,核心技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目前,上汽在鄂尔多斯启动建设全球首个万辆级燃料电池重卡产业化应用项目,预计建成后每年可减少近5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助力打造“北疆绿氢城”。

在智能化方面,上汽“5G+L4级智能驾驶重卡”早在2019年就实现了东海大桥和洋山深水港区间的无人驾驶。2020年,洋山港智能重卡累计行程超过42万公里,完成2.1万个标箱商业化试运营,在全场景下的平均接管里程超过5500公里/次,在东海大桥的平均接管里程超过20000公里/次,达到国内领先。

今年9月份,AIV集装箱无人运输车,已经完成了与港区机械的实船真实集装箱卸船作业联调,即将开展实际生产试运营。2025年前,上汽智能重卡将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运营,形成年运输100万标准集装箱能力。

商用车智能驾驶科创公司友道智途,依托全栈自主软件和数据驱动算法、高算力车规级计算平台、网络信息安全三大核心竞争优势,将聚焦港口、厂区等特定场景与干线物流场景的L4级和L3级自动驾驶产品,打造“技术+产品+运营”的全新业务模式,致力成为全球商用车领域“全场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和网络货运平台的创领者。”

上汽业内首创的C2B大规模个性化智能定制模式,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驱动整个制造体系智能化升级。从用户参与定义、用户参与设计、用户参与验证、用户参与选配、用户参与定价、用户参与改进六大阶段,让用户深度参与全过程,实现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定制”。通过自主开发的“蜘蛛定制”智能选配器,用户3分钟就能“选出”一台Dream Car,可支持制造的车型款式多达亿万种。

在模式创新方面,“房车生活家”打造国内首个“房车产业+互联网+旅游”房车旅行产业链,全平台会员数达500万,在房车车队规模、网络覆盖、产品研发、用户规模、服务人次等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在2025年前,房车生活家计划建立全国最全的房车用户数据库,运营车队规模达1万辆,成为全国用户规模最大、交易额第一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未来,汽车将融汇新能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多项变革性技术,成为移动智能终端。上汽商用车将坚持以用户为中心,聚焦技术升级化、业务全球化、品牌高档化、体验极致化,加快推动绿色智能创新技术研发落地,积极引领商用车行业未来发展。

附:上汽集团商用车业务十四五发展规划媒体沟通会访谈实录

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

“十四五”转型阶段,上汽商用车在智能电动新赛道上,要跑出成绩,目标就是要做绿色智能商用生态的“创领者”。

我们商用车已经完成全系列电动化产品的布局。“十三五”到“十四五”,我们既有传统燃油车,更有智能电动车,两个赛道我们都参与竞争。

燃料电池,上汽集团从2001年开始布局,差不多做了20年,厚积薄发,去年9月13号,我们发布“氢能战略”。今年在上海我们的燃料电池汽车会有400多台示范运营,包括EUNIQ7、物流轻卡、红岩燃料电池自卸卡车、公交车。

在“双碳”背景下,氢能源方面,我们跑在前面,做一个行业的“创领者”。

具体讲一讲取得的成绩,嘉定114路申沃燃料电池公交车商业化运营,4辆车跑了50多万公里;上汽大通FCV80,最北面在抚顺,最南面在佛山,总里程跑了400多万公里;燃料电池重卡,上汽在鄂尔多斯投资打造全球首个万辆级燃料电池汽车(重卡)产业化应用项目,在鄂尔多斯要把氢产业链建起来了。今年将会在鄂尔多斯交付100台上汽红岩燃料电池重卡车。

洋山港的业务越来越繁忙,东海大桥面临瓶颈,5G+L4智能重卡项目是业务和场景的驱动。有人驾驶跟车距离35米,就感觉要撞上去了,而我们1拖4队列行驶,可缩短车车间距到15米。最终可以使通行能力达100%,相当于又造了个“东海大桥”。这就是我们智能重卡的应用场景,还有商业价值。

L5智能驾驶,从技术上一些核心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是在特定区域可以实现L4智能驾驶,这就是我们做的无人驾驶,特别是在中国港口,我们现在在洋山港那边,以后在矿山、港口,还有大型制造企业、钢厂都可以落地。另外我们的AIV自动运输机器人,今年已经在外高桥四期码头产业化落地。

上个月成立的友道智途,主攻的是L3的智能驾驶,包括干线物流,另外就是特定场景L4,包括港口、矿山、码头、机场。

另外上汽大通MIFA架构下的第一款产品,在广州车展即将正式上市,续航里程可以做到600公里,这个将展现出上汽大通在软件定义汽车,在智能化、在电动化赛道上的能力。

新赛道到底是什么?新赛道一个在动力上,新能源动力,这种是能源结构的变化。另外一个是汽车行业,整个行业智能化的变化,还有数字化。用数字化把我们和用户连接起来,实现海量用户需求的收集。另外用户的需求怎么能变成我们产品的定位,产品的开发,产品的交付。在软件定义汽车上,在上海大概有800个软件工程师,再加上南京和重庆,差不多1000个。

最近很多媒体朋友在问,我们商用车板块的举动,包括上柴上市公司重组、上汽红岩、上汽依维柯投资公司、上汽菲亚特发动机公司、南维柯股权结构的变化。目前都已经完成了,证监会批准,包括股权交割,上汽红岩已经是上柴100%全资的子公司,上汽菲亚特红岩发动机40%的股权也装到了上柴。这样的话,既可以用到资本市场资源,又可以用好我们的整车资源,相互赋能,加快我们新四化转型。另外还可以更好的利用上市公司的激励机制,更好激励团队。

另外,我们控股了南维柯80.1%的股份,我们南维柯还是一个合资企业,我们还会在董事会领导下工作。但是今后南维柯的发展技术,尤其在电动化的技术,主要来源是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

讲到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十二五”开始,我们商用车技术中心大概有十几年的光荣传统,上汽大通是个重要载体,2010年,大通项目启动,经过10年的能力建设,大通产品能够卖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个背后是就是商用车技术中心的努力。在智能化,在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努力。现在我们技术中心已经成为上汽商用车五大整车企业的重要支柱,包括我们的轻卡业务,包括红岩、申沃,还有上柴发动机技术。在上海2500个工程师,全国一共3000个左右。再加上整车企业这些工程部,这样形成了势能。因此在“十三五”,面对用户的需求,面对市场竞争,能够比较从容。

另外还有我们友道智途,现在智能驾驶一个是风口,我们的优势在于有技术。最近友道智途公司成立前后,也吸引了一批行业专家大拿,从美国硅谷回来的,包括在谷歌、特斯拉,在国内比较知名的,在智能驾驶上有一些成就的团队。我们友道智途强有力地吸引了一些对自己有认可,有追求的人。

另外上汽在智能驾驶前期积累上,能够相互赋能,因为没有人比我们更懂汽车,包括我们的电子架构的软件,智能架构,没有人能比我们更懂,现在一些智驾企业,也会考虑反向收购一些OEM。这就是上汽做友道智途的优势。

另外一个优势,在港口、矿山这些场景,我们商用车板块5个整车企业产品,都能够给友道智途带来益处,我们做到了左右逢源、上下逢源,这就是巨大优势。刚才讲我们吸引了行业领军人物,或者在智能驾驶上的人物,他们觉得上汽是一个科创平台,另外也看到我们拥有国内最丰富的场景,能够给大家施展才华的舞台,落地的舞台。

另外房车生活家也是利用资本的平台,上汽不绝对控股。去年成立,尽管有疫情的干扰,现在已经有500万用户,2千的出租车队。在7月份的时候,一车难求。以后我们要做房车一站式出行体验平台,我们也在冲刺IPO。我的想法,就是用资本的力量来推动,众人拾柴火焰高,包括营地建设,包括线路。

海外市场也是我们上汽商用车必争之地。现在主要是大通,大通今年海外占比超过25%,已经到了历史新高,前两年都在20%左右。

最后我们要建设全业务链,引领绿色智能商用生态,这一天肯定会到来。上汽商用车是一个重要的角色,我们要跑在第一梯队的前面。

记者:临港昨天发布氢动力布局,有1500辆燃料电池车。在临港布局当中,上汽商用车将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氢动乘用车方面有什么考虑?

蓝青松:上海是氢燃料电池汽车首批示范城市之一,基础设施建了以后,氢的应用会加快。临港的项目中,上汽是主要生产商和供给方。

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还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应用于商用车,商用车规模带动,然后才会用到乘用车。

记者:上汽商用车在海外市场的支点和优势是什么?集团有什么样的期望值?会有哪些支持?

蓝青松:以上汽大通为例,从一开始就把海外业务纳入在发展规划中,做了10年,产品和服务进入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产品的布局上,我们聆听海外用户需求,按照他们的需求,定义他们需要的产品,这是为什么大通在海外可以增长这么快。

海外用户和经销商,实际上对上汽是非常期待的,特别是本国没有汽车行业的地区,他们对外来汽车产品的接受程度比较高。最开始是欧美入场,上世纪80年代日本来,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人来,他们说以后就是中国人来。上汽是中国最大的车企,海外出口也是第一,年年领先,而且增速高,主要原因既有业务内生驱动,也是市场检验。

我认为集团最大的支持就是支持你走出去。

记者:到十四五末,2025年,上汽集团整个商用车板块要达到年销量多少的目标,目前有多大差距?上汽大通轻卡、红岩、申沃、南维柯销量增长达到什么目标?轻卡、重卡、客车市场有什么样的目标?5家企业要如何发挥聚合的效能?

蓝青松:商用车板块要达到50万辆规模,充分发挥聚合效应商用车技术中心资源整合以后,主导整车企业产品开发的工作,基本应用工作,则由每家企业根据用户需求来做。在制造领域里互相协同,每个生产基地可以打破企业边界,比如南京分公司既做轻卡,也做G50和D60,包括新能源车,这个是按照市场需要来,企业的组织边界,相互之间内部都市场化。

在渠道上,首先在海外,大通海外市场网络,已经带动轻卡在东南亚,在南美市场销售,在国内市场也可以这样,

记者:刚才沟通会里,无论是转向自主,还是面向未来,一直在提技术中心能力建设,能不能跟我们回顾一下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怎样打通这些能力?包括实现技术能力快速提升,后续要实现“十四五”目标,还要怎样做持续建设,以及软件团队的人才结构比例,咱们是怎么样考虑的?

房车生活家、友道智途,未来将IPO,上汽商用车怎样利用外部资本?因为原来大家一直说上汽不差钱,在利用资本这一块,到底怎样考虑?

郝景贤:关于商用车技术中心,简单用三个词介绍。

第一就是成长比较快。上汽商用车10年前开始正式形成自主能力,包括自主研发能力,发展比较快是在最近5年,最主要在研发能力上比较快。首先,大通品牌成长通过一轮又一轮项目,2010年开始做G10开发,2013年做皮卡产品开发,2015年开始做SUV产品开发。完全自主整车开发,我们商用车技术中心把整车架构开发能力建立起来了。

第二是早,上汽集团最早提出新四化,商用车板块,我们电气化、智能化、网联化产品开发也是最早。包括氢燃料电池,在全国率先做系统开发,包括整车开发是最早的,全国第一家拿到氢燃料电池工信部准入许可,新四化能力建设,我们最早。

快和早都要付出辛勤的努力,有自主品牌打下的基础,再有集团研发队伍建设,包括一些投资方面。我们集团整个在研发领域、协同的前提下,单单在商用车技术中心软硬件投资,我们就超过了40个亿,这个在全国,类似的技术中心,我们应该也是投资最大的。

第三,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商用车板块业务特点,也是逼着我们,要求我们技术中心,在能力开始建设的第一天,面对国外国内两个市场,要求人才队伍,要求我们技术标准、实验体系、知识体系,都能够满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严苛的要求,不光是法规、政策,也包括市场和客户需求。传统车,在澳大利亚,我们皮卡和SUV都是双五星;在新能源,在欧洲市场,我们在中国出口品牌商用车位列第一,而且我们在北欧和英国的商用车物流车市场,占有率也是第一。我们完全能够满足、法规、当地客户和使用场景的要求。

蓝青松:能力建设,第一个是团队建设。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白手起家。每一个业务领域,整车、底盘、动力总成、车身、实验认证,都有专家、领军人物。

第二就是开发的体系,整车开发体系建起来。

第三有规范,产品开发有规范。有团队,有体系,有规范,后面就是项目。

还有一个软件团队比例是怎么样的?我相信所有事情要先有,先用,再优化。2017年,当初50个人的软件团队,研究怎么做软件定义汽车,现在每年滚动发展,已经1000个人了。

上汽也要利用资本。大家觉得上汽不差钱。但是我们董事长也讲,我们以前很多思维还是工业时代思维,靠滚动发展,自己来。现在要积极利用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第一个是钱,第二个是资源。大家投入了钱,每家企业,包括资本方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大家放在一起,我们兼容并举,相互学习,共享资源。我们内部也需要外部的压力,还有市场化的机制,也会对我们运营有优化和提升。所以钱只是一方面。

另外,用资本市场的资金,可以快速发展,撬动更多的资源,发展更快。

记者:第一个问题有关于细分市场,看到上汽对于MPV还是比较坚持的,之前一个观点MPV造型不利于风阻系数,是否意味着上汽认为比较偏商务的MPV和家用的MPV往两个道路延伸,所以能够在驱动模式,技术路线上面会有一些差异。

第二个问题,有关于商用车大数据,我们知道像乘用车使用数据能够构建新的价值闭环关联在一起,商用车的数据如何玩转它,如何产生更多的价值?

蓝青松:纯电MPV,初期电池比较贵,也比较重,减重减风阻系统,提高里程是很重要的。但是随着能量密度上升,这个问题恐怕不是主要问题。回到产品本源,用户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车,用户感觉不到风阻系数,用户要的是坐在车上要舒服、舒适、家庭出行。现在MPV的确是有两个用途,一个是偏商务出行的,要宽敞、舒适,而且有一定出行距离。第二个是家用,主要是多人,另外周末能够出去,也是有空间需求的,否则就会转化成SUV。所以MPV在空间上的需求是刚性的,在这个细分市场上,我们会加大投入。

另外,正如所有的电动车,每个细分市场渗透率都在提升,MPV渗透率也是,不管商用还是家用。我的看法和观察,到了500公里以后,到600公里,续航里程是会回来的。今年叫1千公里续航的,就已经叫得少了。因为用户觉得1千公里可能不是一个真正的用户需求,可能500公里是一个需求。你们自己开车,谁一天开500公里,一年难得有几次开500公里的场景。

另外,所有数据都是有价值的,对我们来讲,第一个数据价值。用户到底每天开多少公里?跑多少有效时间?这个对我们非常有价值。我可以告诉你,现在纯电在市区一般性就跑80公里,我们有这个数据。100公里基本上就满足了城市配送。而且要知道在一线城市,像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他们在哪些区域配送是怎么样的,今后充电、换电设施建设都会有,我个人认为从这个维度上讲,数据的商业价值更大。我们就会“比用户更知道”,用户需要多少里程了。而且以后再做一步,我们以后从卖商用车到卖运力服务,这是我最想做的事情,用户买商用车,如果能变成卖服务,这个背后都是数据,这样提升效率。以后赛道变化,原来我们讲发动机油耗降低0.1,问我们郝博士,提升0.1要花多少钱?但是在运力服务上效率提升10%,易如反掌。

记者:听了蓝总介绍,我们对上汽商用车在电动智能新赛道上成为引领者一点都不怀疑,而且充满信心。刚才听蓝总说,传统商用车和新能源商用车,也是相互赋能的,今天主题要了解新能源商用车的前景,目前我们对商用车的一些想法和规划是怎么样的?  

蓝青松:商用车,不管是重卡、轻卡,在传统业务领域里边,有生产资料的属性,生产资料它要赚钱,赚钱就是多拉快跑,就是马少吃草,跑得快,油耗低,汽车出行率高、故障少,用户开这个车能赚到钱,用户用得多,跑得快,油耗少。这些考验的是一个汽车的综合竞争力,这几年我们在跃进和红岩的产品投放上面,都是在持续提升,这就带来市场占有率不断地提升。今年轻卡市场跃进还提升了0.8个市占率,这个市占率指标背后就是企业的竞争力在提升。

在传统商用车里面,发动机是核心,不少企业乘用车、商用车体系都做了,不管是奔驰,还是沃尔沃,还是国内一些车企。商用车发动机不强的企业,不可能做商用车,所以我们必然要做好发动机,而且我们一定能做好发动机。

上柴π发动机,是我们商用车技术中心来牵头,上柴一起参与,在上汽大通四个平台上用。油耗非常低,现在只供大通。

杨汉琳:为什么发动机要自己尝试,跟国家排放法规也有一些关系。现在发动机,不再像以前可以随便切换,我们发动机也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一个品牌要做大做强,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否则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

记者:今天让我们大开眼界,上汽商用车蓝图令人振奋。上汽商用车5个“指头”要捏成一个“拳头”,您有什么想法?包括各方面资源配置,哪些互通打破边界,具体的优势怎么能够展现出来?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通过结构的调整,在商用车行业里面再次创新,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调整,通过整合传统的企业,向用户型高科技公司转变,甚至是冲击IPO,都是非常先进的想法。您在这块又有一个什么样的判断?您认为新能源趋势是怎么样?您认为在多久之后,能够实现。其实在商用车行业里,没有永远的王,很多弯道随时有可能出现的,您是怎么预判的?

蓝青松:把整车企业捏起来,靠行政力量不是好方法。第一靠技术能力,我们商用车技术中心把技术能力建起来,用技术给每家企业赋能,每家企业在面向市场竞争,需要更好的技术,更好的产品,这就变成了市场配置资源。

第二,我们商用车这几年在做整体性的顶层设计。首先市场分析,我们有专业团队,关注法规的变化,排放法规,安全法规;然后就是研究企业间的竞争态势,大家的长短、优势;还重点分析用户需求,以及经济形态的变化。这样能够指导每家企业。

第三,数字化能力。包括在制造、用户资源、渠道上,都要有规划和提升,上汽大通数字化能力很强,基本上完成全业务链数据在线。我们现在知道每天有多少用户在修车,知道24小时有多少用户车没有修好,知道每单个用户数字化到这样,我们质量团队分管的副总经理每天要看这个指标,到今年年底这个指标要做到95%。数字化能力对我们整车企业都会有扶持。

最后还有组织能力,刚才我讲企业相互都可以代工生产,生产好以后就拼大家的效率,拼渠道和市场的效率,今后这些边界都可以打破。

关于结构调整,新能源的趋势大通新能源渗透率已经做到10.8%,未来我们还可以更高。现在我们全球,我们判断到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不管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在中国肯定会到25到30,在上海的渗透率,整个渗透率已经过了30%。

所以我们新能源大张旗鼓,传统车继续升级,包括现在国6,下一步国7。全行业新能源渗透率,比如一线、二线、三线,市场渗透率多少,这个因为经济形态、属性不一样,会有差异。我们是有序来承接。

郝景贤:友道智途可以用三句话来总结。第一从技术路线,坚持L4+L3双轮驱动。L4,上汽集团从19年开始在洋山港启用智能重卡,把在智能驾驶方面的优势资源发挥出来。通过三年时间,智能重卡在洋山港的自动驾驶行驶里程已经超过160万公里,全国自动驾驶真实场景行驶里程最长。带着上港集团的集装箱,截至今天共同运输超过5万个标准箱。AIV是我们的自动运输机器人,在港区也参与真实场景、人车混跑。在L4我们能够发挥我们的优势,我们还要扩展到电厂、钢厂,包括工业园区。

对于L3,上汽红岩重卡已经开发了L2++的产品,在当前法规下,我们实现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在未来L3级智能驾驶在干线物流上,也做好充分的技术储备,包括数据储备。在更广泛的场景,我们拥有L2++和未来L3的技术路线,有更多的行驶里程,有更多落地的车型,能够产生更多的数据,更多的数据再反哺L4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深度学习,使模型更加优化。在商用车赛道上,我们有L4+L3双轮驱动,这是友道智途的优势。

第二,商业模式。未来,既有工业园区,有我们的L4场景,也有物流园区,我们是仓,另外通过干线物流,把每一个落地场景,每一个仓,每一个园区连接起来,我们能够做到仓对仓的全过程的智慧物流货运平台。友道智途今后致力于成立一个为美好生活提供智慧物流货运平台的公司,发挥我们在干线物流L3货运平台,和每一个仓到仓物流平台的优势。

第三,安全方面,我们L4+L3是在今天技术法规的条件下,去把我们的技术优势发挥到最大。我们在港区,在物流园区,我们既有技术可行性,也有法规可行性,也有商业可行性,我们是做到真正的无人操作。

友道智途专门建立了安全的三个支柱,我们叫质量安全,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质量安全是上汽作为OEM集团具有的最传统的优势。在功能安全上,我们做了1700项场景失效模式分析,虚拟平台超过600万公里。另外,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是今年以来行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上汽智能重卡从19年开始,截止到现在,是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通过了公安部三级等级保护的智能重卡,从这里可以看到上汽集团、友道智途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对数据安全的重视,我们是最早的,也是目前技术水平,标准要求最高的,我们还会持续在安全方面提升我们的整个体系,也包括我们的技术水平。

我们商用车板块的5大品牌,为友道智途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落地。友道智途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我们是依托于OEM的科技公司,我们能充分发挥OEM优势,这其实跟整车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包括电子架构、网络通讯和基本的机械设计。

例如东海大桥有侧横风以及各种极端天气,对智能驾驶的挑战越来越大,我们在东海大桥这种极端环境下做了实验,抗9级台风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港口运行是正常的,我们的智能驾驶在东海大桥就能够畅通、安全、可靠的运行。其实重卡、集装箱侧横风面积很大,这些不能靠传统的机械,不能靠驾驶员的手控制,这个时候是靠车辆动力学、智能驾驶的规控系统,以及修偏软件自补偿,这些是我们上汽的优势。

我们友道智途在推动五大整车品牌落地,发挥整车开发能力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反过来可以反哺我们五大品牌。举两个例子,第一,通过L4的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的算法,包括在规控方面要求比较高的技术能力,我们降维打击到ADAS。今后5大品牌的智能驾驶,都是通过友道智途技术来进行赋能。

第二通过友道智途业务拓展,也能够为五大品牌L4智能场景落地提供机会。我们的L4智能清扫车在上海和南京已经落地,上汽轻卡智能清扫车不光在隧道,在高架桥都能实现示范运行,而且多地的市政单位迫切希望我们能提供大批量的L2++的智能清扫车。大家知道,智能清扫车是一个人来开的,一方面需要注意安全,另一方面,要注意清扫的清洁度,对驾驶要求非常高。我们现在有L4,还有L2++,这个车能自动溜边,自动判断清扫是否干净。这个就是比较经济的智能驾驶系统,能够确保安全,而且清扫的效率也高。这样也能够加速我们上汽轻卡在L4和L2++的落地,友道智途和上汽商用车5大品牌,我们互相赋能能够把业务和技术做得更好。

我对新能源在商用车板块有以下几个判断。第一,今后新能源在商用车版块毫无疑问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大方向。但是今天,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更多的新能源还是采用传统整车架构,然后改成新能源车型。上汽商用车板块接下来会做商用车的新能源专属架构,今后会有更多的新产品和技术来向大家介绍。

第二,纯电动毫无疑问是商用车在新能源一个重要的技术路线。同时,氢燃料也是商用车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上汽商用车板块三条技术路线并重,特别是在纯电动整车架构,我们全面兼容氢燃料。

这里面再补充一点,大家比较关心氢燃料的安全问题,其实一开始我们对氢燃料安全也是有各方面的考虑,我们在对整车开发进行摸索之后,认为氢燃料电池整车的安全性丝毫不输于其他车型,在不管是汽油车,还是纯电动车,在安全方面是丝毫没有顾虑的。

可以举几个例子。第一,有一所大学做了一个试验,故意让汽油车的汽油泄露点燃,再故意把一辆氢燃料车的氢燃料泄露点燃,差不多在2分钟之后,汽油车的火苗开始冒大,而氢燃料依然是一缕青烟,在氢燃料车烧了15分钟之后,这个火就自动灭了。因为氢气是最轻的元素,它只会往上冒,不会朝水平蔓延。

第二,氢气和空气混合爆炸的比例是最高的,差不多要26%,而汽油只要差不多5%左右,而且它是水平蔓延,很容易达到这么一个百分比。

其实我们在氢气的运输、储藏,包括我们在整车的设计各方面都有比较完善的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包括国际上的标准。我们在汽车的整车设计上,专门做了氢气的泄露保护,我们从EUNIQ 7开始,通过网联化功能,把加氢进氢量和加氢站出氢量做一个自动匹配,我们不光考虑自己这一端氢气的使用安全,加氢过程中万一加氢设备产生泄露,我们都有做监控。我们跟加氢站之前是有连接的,加氢站如果放的氢和加的氢不匹配,我们会自动把这个行为断掉。我们把氢燃料的安全做到方方面面,在行业中这方面应该会有更多的标准和法规,氢气的安全应该可以完全放心的。

记者: 现在已经出现了像五菱征程9座、五菱S300,还有iMAX8,面对集团内部品牌,怎么去应对?

现在上汽大通D90Pro找范志毅做代言人,还有罗永浩,上汽大通接连采用用户喜欢的宣传方式,是否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今后上汽集团商用车整个业务板块这方面的宣传会怎样做?

蓝青松:第一,我们三家企业在产品定位上有一些分工的,大通的车很少低于10万,房车甚至卖五六十万,我们要做成用户升级,价值往上走。今天可以看到大通所有产品都在往上提升,说明集团内部竞争以后,大家水平都高了,市占率都提升了,这个是好事情。

第二,从用户角度来讲,大通D90的用户群,热爱户外生活,喜欢做一些穿越、越野,周末喜欢钓鱼。这些用户群集中在上海,也包括江浙地区。范志毅很有影响力,正好有这样一个业务合作。

罗永浩的代言也是机缘巧合。我们团队说这个还是很励志的,他讲了三个段子,把我们房车智能化讲得蛮清楚的,我认为是一种出圈。我个人至今认为代言不能解决问题,房车用户都是比较成功的用户,对生活品质,对房车品质有很高要求,对价格极其不敏感。现在大通房车销售全部直营,全国开了12个直营店,定制化,大通做C2B一开始就是从房车开始,后来覆盖到其他车型。这样一个房车业务,就是一个破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张家栋
上汽集团 上汽大通 上汽商用车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他在以色列监狱中死亡,联合国官员:极度震惊

俄方通缉泽连斯基等乌军政要员,乌方回应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