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WER无能为力,“技术日产”黔驴技穷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7-15 18:16

【导读】 奇骏、楼兰全军覆没,逍客、天籁处境艰难。所有的这些,正是这家车企过往对中国市场态度的直接后果。

(文/潘昱辰  编辑/娄兵)日产汽车在中国的近况不妙。

今年上半年,东风日产累计销量约45万辆。表面上看,在上半年因疫情、供应链不稳和地缘局势等一系列负面因素的影响下,这一成绩还算差强人意。

可如果仔细分析日产在华的车型结构即可发现,在这45万辆的销量中,有一半都来自经典“买菜车”轩逸。而在超过20万辆的轩逸中,有一半来自轩逸·经典,也就是上市达10年之久的第十三代轩逸。

作为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商,一度以“技术日产”著称的日系三强之一,日产竟需要一款多年前上市的低端老车型撑门面,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为何新车在“新四化”时期突然“不香了”?问题的答案,在被日产寄予厚望的e-POWER车型上可见一斑。

作为迎合碳排放政策和电气化趋势的产品,日产轩逸e-POWER车型上半年累计销量仅1万多辆,仅占轩逸总销量的不到6%,东风日产总销量的不到3%。

e-POWER本是日产与丰田THS、本田i-MMD相抗衡的油电混动技术品牌。但两田的混动车型早在5、6年前就已进入中国市场销售,而日产e-POWER的首款车型却直到去年11月方才上市。当竞品在华逐渐打开知名度的时候,日产却还在“磨洋工”,最终丧失了先发优势。

此外,“技术日产”一度是这家日系车企最重要的标签,但这一点并没有在e-POWER新车上得到体现。

为绕开两田“油电”混动的壁垒,日产e-POWER采用了类似增程式电动的技术,与当下在国内热销的理想ONE、ATIO问界M5相近。在增程式系统中,汽车完全依靠电机驱动,发动机(增程器)仅用于发电。

与两田的混动车型相比,e-POWER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也更低。不过,轩逸e-POWER的发动机(增程器)排量仅1.2L,电池的电量更只有1.5kWh,综合最大功率也只有100kW。更重要的是,日产e-POWER无法像理想ONE、问界M5那样通过外部充电来维持能量,导致其纯电动续航里程较短。

此外,与能直接使用发动机驱动的两田混动系统不同,e-POWER一旦进入高速路况,只能通过小排量增程器来不断为电机供电,造成能量损失并导致油耗升高,燃油经济性相较传统汽油车并无优势。

另外在中国,插电混动车型有免购置税、不限牌等政策优势。同为增程式电动,理想ONE、问界M5因为可以外部充电,也被视作插电混动汽车,而像e-POWER这样只能加油的车型就不得不望洋兴叹了。

至于性价比这个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购车因素,则成了压垮e-POWER车型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日产中国仅在轩逸这款拳头产品上推出过e-POWER版本。轩逸一直被国人视为“买菜车”,原因就在于其较大的空间、可靠耐用的特性和较实惠的售价,但轩逸e-POWER车型却比普通版要贵足足2万-3万元,配置最低的车型售价也要将近14万元,顶配版本更是超过17万元。

作为对比,同为A级混动轿车的比亚迪秦PLUS DM-i不仅车身尺寸更大、配置水平更高、纯电续航里程更长、连价格也要更加优惠,更具备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优势。仅在今年5月,秦PLUS DM-i一款车型的销量就达到1.1万辆,接近轩逸e-POWER上半年销量的总和。

在汽车电气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日产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对手早已不只是“两田”等日系同行,随着中国自主品牌车型产品力的整体上升,原本以性价比著称的轩逸,开始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遭到严峻挑战。除炽手可热的秦PLUS DM-i之外,包括吉利帝豪、荣威i6等A级轿车也都有插混版本,轩逸e-POWER各方面的产品力都再无优势可言。

e-POWER车型的尴尬处境,实际是“技术日产”在中国市场逐渐褪去光环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日产在华上市的新车往往打着“技术”的旗号,试图让消费者埋单。如此前奇骏换代时,日产不顾中国消费者的普遍负面情绪,强行让其全系搭载1.5T三缸发动机,并报出高达18万元的起售价,结果导致这款极具战略意义的产品销量直接暴跌80%,成为日产业绩连年走低的主要导火索。

即使是旧款英菲尼迪QX60这样的中大型豪华SUV,日产也为节约成本而使用与之毫不匹配的CVT变速箱,最后导致一系列来自消费者的故障投诉,甚至“荣登”央视315晚会,对英菲尼迪和日产高端车型的口碑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面对作为行业大趋势的电气化,日产的处境则更为险峻。根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2021年度双积分统计数据,东风日产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为-435934,排在车企倒数第五。

然而,随着作为燃油和纯电折中方案的e-POWER折戟,已经成为“吊车尾”的日产却迟迟没有拿出实际行动。即使是丰田、本田这些同样反应迟缓的日系同行,最近也赶鸭子上架地在国内上市了数款纯电动汽车;但被日产造势已久的纯电SUV车型Ariya,人们至今仍等不到它的具体上市信息。

在奇骏、楼兰全军覆没,逍客、天籁处境艰难的当下,日产中国完全依赖轩逸特别是老款轩逸的销量结构,正是这家车企过往对中国市场态度的直接后果。面对对汽车认知越来越成熟,并懂得用脚投票的中国消费者,日产如果再不作出改变,继续用老一套方法,前景不容乐观。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潘昱辰
日产 轩逸 新能源汽车 油电混动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菲律宾称在黄岩岛已越过红线?中方回应

以色列警告美国:一旦逮捕令下发,我们就对它动手

涉及俄罗斯,美国又对中企下黑手

内塔尼亚胡警告布林肯:以色列不会接受

“这是美国自信心下降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