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氢能汽车商业化之路,还要开多远?

来源:观察者网

2022-08-27 09:29

(观察者网讯)汽车企业认为,作为应用前景广阔的二次能源,氢能在中国拥有充足的潜力。美好的前景下,我国氢能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在制氢成本,设备研发,储能供应等领域需要长期持续投入。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任重道远。

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WNEVC 2022)于8月26-28日在北京、海南两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大会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单位承办,200多名政府高层领导、海外机构官员、全球企业领袖、院士及行业专家等出席大会发表演讲。

全国政协十三届常委,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张雨东于26日在北京出席大会并致辞。

张雨东在演讲中指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是能源交通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选择之一。科技部将持之以恒支持氢能与燃料电池基础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强化氢能与燃料电池科技创新整体布局,围绕创新链构筑产业链。

以“碳中和愿景下的全面电动化与全球合作”为主题,来自产学研领域的中外嘉宾在“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主论坛上展开了讨论。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凌逸群发表了“加快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题演讲。介绍了中国石化在氢能领域的项目进展。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凌逸群

凌逸群提到,中国石化将氢能作为新能源业务重中之重。去年中国石化生产氢气445万吨,占全国13.3%。在加氢站建设方面,中国石化拥有3万多座加油站,目前建成了83座加氢站(包含油氢合建站),已经成为全球建设运营加氢站最多的企业。

氢能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技术和应用的新挑战。凌逸群指出,目前绿氢成本竞争力有待提升,以中国石化的库车绿电制绿氢项目为例,其成本为16元/公斤,短期内还难以大规模推广。除此之外,我国氢能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有待提高。电解水制氢技术及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电堆等核心零部件取得了很大突破,但在设备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部分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国产化进展有待加快。

除此之外,我国氢能应用场景需要进一步发展需求。凌逸群提到,目前来看国内发布氢能产业政策的省市,将发展重点聚焦于氢燃料电池汽车及其产业链,对氢能其他领域应用较少涉及。单一化的应用场景不仅制约了氢能发挥比较优势,确立市场地位,而且让一些真正脱碳困难的领域,例如冶金、化工等行业的氢能应用进展缓慢。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则对我国绿氢成本和氢能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阐述。以鄂尔多斯的矿山卡车为例,按照每公里成本计算,燃料电池重卡成本每公里3.75元,柴油重卡每公里2.5~2.6元,换电重卡可以低到每公里2.3元。想要提高燃料电池重卡的经济性,需要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降低用氢成本,增强电池寿命。

燃料电池面临的成本问题,一方面是电堆成本跟国际先进企业相比偏高。另一方面我国燃料电池膜电极尚未做到完全自主,转化效率在50%上下,需要提高到60%。除此之外,在储运环节中,国内汽车氢瓶规格为30兆帕,与更理想的70兆帕规格相比体积过大,氢气存储量低。燃料电池、电解装置的技术突破,要从系统层次深入到材料层次,结合廉价绿电制氢以及数量充足的加氢站,推动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商业化,从而带动绿氢全产业商业化。

海卓动力(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谢佳平在演讲中指出,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要让燃料电池汽车具备与燃油车、电动汽车可竞争的性能、成本、使用方便性。

燃料电池面临油车和电车的竞争,在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之后,燃料电池也会被倒逼着具备油车的优势,续航长,能源补给方便,动力强劲。

海卓动力(青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谢佳平

谢佳平表示,海卓科技在燃料电池研发和推广的经验可以被总结为“一纵一横”。

“一纵”是攻坚核心技术,不断地提高自动化程度,掌握上游的核心技术,解决行业卡脖子工程。海卓科技目前已经获得了94项专利技术,目前燃料电池系统的一级零部件已经实现了百分之百的国产化,在电堆、空压机和氢气循环系统都实现了自主化。系统成本相比两年之前下降50%。另外海卓科技的电堆自主化包含双极板的正向设计,具有完全自主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知识产权。

“一横”则是不断开发市场需求,探索场景。海卓科技目前量产的三个平台规格为60千瓦、90千瓦和120千瓦,平台化和模块化设计的系统具有很好的兼容性,能够满足大中小型的需求。目前海卓科技已经配套了超过500多辆燃料电池重卡,在全国各地运营。

为了解决氢气供应短板,海卓在2021年布局了制氢相关业务。在青岛建立了光伏发电制氢和热电联供零碳产业园区,被山东省氢进万家定义为示范园区。今年海卓科技也在青海和合作伙伴也建设一座集光伏制氢、加氢、加油、充电为一体的需求。用一体化方案解决氢气供应问题。

针对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国外企业代表也分享了相关经验。

现代汽车燃料电池系统(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承灿指出,从2019年开始,韩国自上而下,非常系统地推进氢能战略。由国务总理牵头的“氢能经济委员会”全面主持韩国的氢能产业化工作,发挥着核心作用。韩国先后发布了全球第一个“氢能经济培育与安全管理法”以及“监管沙盒政策”,解决了很多现实中阻碍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指导各级政府和企业下一阶段工作。

壳牌集团氢能副总裁保罗·博格斯表示,在氢能应用方面,壳牌希望能够在全德国建立一个轻型和中型的加氢网络,并在美国的西海岸加州建立加氢网络。壳牌也在近期与上海申能签署合资协议,建立12个加氢站,并在2030年扩充到30个加氢站,为长三角地区多达3000辆燃料电池汽车提供服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一鸣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哈马斯得到美方保证”?以官员威胁:不会同意

国际刑事法院忍无可忍:再威胁试试

省级督察组现场核实情况,遭故意封路阻挠

嫦娥六号成功发射!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取样之旅

“美军还没撤,俄军就把这里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