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时隔六年,他用可持续旅行“表白”中国
来源:观察者网
2024-06-07 11:05
(文/赵乾坤 编辑/高莘)“上次来中国是6年前了,所以我格外珍视这次访华机会。”在出席瑞士国家旅游局于近日在北京举办的夏季发布会前,瑞士国家旅游局局长马丁·尼德格尔(Martin Nydegger)这样对观察者网说。他认为,民间旅游往来的重要性在全球化和国际关系复杂化的背景下正愈发凸显,旅行则被他定义为“了解他人、认识他乡,进而创造更多全球化纽带,增进世界和平的有效方式”。他表示:“瑞士国家旅游局深知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要性,我们正致力于重新定义中国消费者在瑞士的旅游体验——从推介单一目的地产品到延长停留时间,再到邀请中国游客沉浸式体验当地,最终实现瑞士旅游业在中国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瑞士国家旅游局局长马丁·尼德格尔 图源:瑞士国家旅游局
“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要性从未改变”
瑞士国家旅游局提供给观察者网的数据显示:2023年,瑞士全球游客停留夜次数量较 2022 年增长 9.2%。其中,中国游客在瑞士停留达逾81万间夜,回到亚太区市场首位。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游客已在瑞士停留逾15万夜次,比上年同期增长 92.2%。而另据观察者网了解,2019年,中国是瑞士旅游业第三大海外客源市场(2019年酒店过夜人数为180万),仅次于德国和美国。对于这样的市场,马丁·尼德格尔用“举足轻重”来形容,“中国一直是瑞士最重要的客源市场之一,中国市场的战略重要性从未改变。中国对瑞士旅游经济的全面复轨,以及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正在瑞士徒步旅行的游客 图源:瑞士国家旅游局
同时,瑞士国家旅游局也观察到了中国消费者在消费特点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马丁·尼德格尔将其归结为四:第一,团队游向小团体、自由行,甚至定制游转变;第二,越来越多来自一二线城市的中国消费者成为“回头客”,他们旅行经验丰富,消费理念成熟,希望更深入、更真实地体验当地;第三,小众目的地兴起,市场走向细分,中国游客更愿意为高品质和独特的体验“埋单”,如城市文化、淡季旅行、偏远地区之旅等;第四,中国游客对目的地旅行信息掌握充分,对户外体验的热情正不断高涨。“由于冬季运动在中国的日益流行,我们看到了中国市场对冬季旅游的强烈需求,这对于我们世界闻名的冬季目的地,如莱克斯、达沃斯、圣莫里茨、少女峰山区、雪朗峰、铁力士山和马特宏峰地区来说是巨大机遇。”
携三大任务而来,2026年后中国市场将全面复苏
针对中国市场的变与不变,瑞士国家旅游局也在不断调整推广战略。马丁·尼德格尔告诉观察者网,此行他带着三大任务而来:首先,在中国发布瑞士国家旅游局新标识及形象,展现瑞士面向未来、面向新世代所拥有的独特品质——亲近自然、热情好客、诚实可靠,进而让瑞士作为可持续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其次,在夏季发布会上,推介瑞士可持续发展的、兼具创新性和地域、季节特色的旅游体验,以及正在中国市场进行的市场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中国游客了解到“瑞式可持续旅行”是高质量的旅行方式,也是适应未来发展的更好旅行方式,同时,鼓励游客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旅行偏好,探访小众目的地;再次,与瑞士国家旅游局驻华团队深入交流,制定瑞士旅游局在中国的未来战略。
瑞士国家旅游局新标识 图源:瑞士国家旅游局
据观察者网了解,目前,瑞士国际航空公司已开通上海—苏黎世、香港—苏黎世每日往返航班,虽然从目前来看,中国市场的复苏速度低于北美或东南亚市场,但马丁·尼德格尔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他向观察者网强调,在2024年,中国市场将持续增长,预计将达到约120万的过夜人数,与2023年相比,来自中国的游客数量则将预计增长约170%。“但这种增长并不完全意味着游客数量的激增。相反,我们预计游客数量将适度增加,停留时间也将适度增加。” 马丁·尼德格尔介绍说,“中国市场正持续不断地为瑞士旅游业带来全新发展机遇,我们预判,中国市场将在2026年后全面恢复。”
“可持续”将影响全球未来出行
在全球化风潮中,马丁·尼德格尔认为,出行领域正酝酿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股强劲浪潮正引领人们踏上可持续旅行之路,瑞士已将可持续视为旅游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他向观察者网特别强调了推动瑞士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表示:“我们看到全球旅游业都正朝着与当地居民和谐共处的可持续方向迈进。因此,我们的战略是确保瑞士各地全年旅游业的可持续与均衡发展。通过这样做,我们希望成为全球最可持续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将瑞士打造成适合各个季节出行的、多样化目的地,并激励游客延长停留时间。”
游客正在乘坐火车游览瑞士风光
最后,马丁·尼德格尔还向观察者网透露,今年夏季,瑞士国家旅游局将举办一系列与可持续旅行相关的市场推广活动,如瑞士国家旅游局将通过打造旅行指南合集,展示“瑞式可持续旅行”风景风情、游玩方式、打卡攻略等,让中国游客在享受舒适的同时,也寻求与原生态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