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测第五代DM,插混崛起的关键或是“使用成本”
来源:
2024-08-31 18:50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自5月份发布后,引起了汽车市场广泛的热议和关注。日前,比亚迪在上海举行了第五代DM技术解析会,来自汽车新技术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全面解析了第五代DM的技术创新点。
比亚迪
早在2003年,比亚迪就开始投入人力物力研发插电式混动系统,2008年便推出了第一代DM混动系统,并且搭载比亚迪F3DM之上,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历时20年,比亚迪的插电混动技术也更新到了第五代。在第四代DM系统的基础上,新系统对发动机、电机、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全面优化升级。
比亚迪
根据比亚迪官方的介绍,新一代插混专用发动机参数为1.5L(74kW,126Nm);新一代EHS电混系统有两款,分别为EHS120(120kW,210Nm)和EHS160(160kW,260Nm);新一代插混专用刀片电池是10.08kWh和15.87kWh;12V磷酸铁锂小电池与整车同寿命,实现了无铅化。
比亚迪
在发动机层面,比亚迪通过提升压缩比、优化气道设计、提升点火性能等7个方面的升级,最终让热效率达到46.06%,这也和最终的油耗表现息息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品牌研发能力的提升和新能源相关供应链的成熟,插混车型使用的混动专用发动机的燃油热效率均有长足进步。
例如,长安汽车在此前发布的新蓝鲸动力解决方案中写到,全新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4.28%;东风公司发布全新马赫1.5T混动发动机,最高有效热效率达45.18%。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汽研究院曾在2023年指出,主动预燃室射流点火、超稀薄燃烧及其排放后处理等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我国45%热效率的混合动力发动机将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2024年已经陆续有车企推出了达到这一指标的混动专用发动机,预计2025年45%以上热效率的发动机将会成为市场主流。
此外,比亚迪第五代DM使用了插混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官方介绍电池能量密度比上代提升15.9%。在比亚迪的全温域整车热管理架构之下,混动车型的效率进一步提升、能耗得到降低。
比亚迪秦L观察者网摄
在实际体验过程中可以发现,从动力系统本身来看,第五代DM系统的表现已经相当出色。在HEV模式下,即使在15%的最低保电状态、发动机频繁启停过程中,车辆的动力系统噪音控制也比较出色。
比亚迪秦L观察者网摄
横向对比来看,目前在同级别的合资车型中,大多数还在使用纯燃油结构或轻混系统。秦L的混动系统中,只有高速巡航状态下发动机才会直接驱动车轮,其余绝大多数场景均使用电机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和驱动系统可以做到完全解耦,在这种情况下,动力系统的NVH控制就会更加容易。
在实际测试中,我们将车辆加满油后行驶了115公里。结束后再次加满油后,加油站显示行程共消耗了3.03升燃油,花费的成本为23.36元。
行程结束后加油量及花费观察者网摄
按照这样的数据计算,比亚迪秦L的每公里的油耗花费仅为0.2元。如果以公共充电桩的峰时的收费标准(约1.3元/kWh)来看,这样的能耗表现已经非常接近纯电动车的使用成本。
从目前来看,混动车型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增长速度都非常快。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99.1万辆。其中,纯电车型销售55.1万辆,同比增长2.6%;插混车型销售43.8万辆,同比高增80.7%,增速甚至超纯电车型30倍,插混车型也占了新能源总销量的44%。
从前7个月来看,插混车型累计销量236.1万,同比大增84.5%,插混也占新能源总体销量的39.8%。
《华尔街日报》此前援引了摩根大通的分析:到2030年,插电混动车和增程⻋销量将占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60%,是之前预测的30%的两倍——现在来看,这个预测甚至显得有些保守。
从全球来看,根据 Counterpoint 研究机构的电动汽车市场追踪报告,2024 年第一季度,全球乘用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8%。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7%,插混汽车销量则同比增长的 46%。也就是说,从全球范围来看,插混的增速也不容小觑。
从本次的实际体验也可以看出,由于成本、充电设施和便利性等因素的限制,中低价位的纯电动车型往往无法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那么对于传统燃油车车主而言,如果他们希望转向新能源车型,那么一台使用成本更低、油耗更低且驾驶体验更佳的混动车型无疑是一个更容易接受的选择。
所以,技术进步让混动车型的使用成本骤降,再加上更好的动力输出、没有里程焦虑的特性、较低的制造成本、有竞争力的售价等等原因,混动车型目前已经成为了新能源转型浪潮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