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缺席”美国市场的比亚迪,反胜特斯拉

来源:观察者网

2025-04-16 17:11

【文/观察者网 周盛明 编辑/ 高莘】《金融时报》4月15日报道称,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之下,比亚迪在美国市场的“缺席”反而成为一个重要资产。

《金融时报》表示,特朗普最新一轮的关税举措乍一看对特斯拉是一种保护、是为特斯拉提供了竞争“屏障”,但实际上特朗普的做法非但没有遏制竞争,反而可能让比亚迪获得超越特斯拉的关键优势。

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正在忙于美国政治角力。在地球的另外一边,比亚迪却在全球销量上一骑绝尘——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的纯电车型销量超过41.6万辆,领先于特斯拉的33.67万辆。这也是比亚迪连续第二个季度在纯电动车销量上超越特斯拉。

《金融时报》表示,多年以来,怀疑者一直用各种原因将比亚迪的崛起视为偶然。

这些怀疑者曾认为,比亚迪只是一个中国本土的低成本品牌,难以对全球巨头构成长期威胁。当比亚迪在2023年首次超越特斯拉时,又有人指出是插电式混动车型拉高了整体销量;当其增长超过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速时,又归因于中国市场的“主场优势”。

而在出海的过程中,这些怀疑者也认为关税壁垒下比亚迪对美国市场的“缺席”是比亚迪的一大劣势。然而《金融时报》认为,这一“缺席”如今变成了比亚迪的战略资产。

“由于比亚迪并未在美销售乘用电动车,它免受特朗普最新一轮关税政策带来的动荡影响。它在美国没有工厂、没有经销商,也没有市场份额需要捍卫,因此也就无需面对监管不确定性、报复性关税或美国市场相关的政治风波。”《金融时报》评论称,这种地缘政治的“隔离”已成为一个在政治风向频繁变动的行业中极其稀有的优势。

据悉,多年来被挡在美国门外的压力迫使比亚迪将重点转向其他主要市场,而这也让比亚迪在政治壁垒较少的地区——如欧洲、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等市场赢得先机,并转化为关键优势。数据显示,2024年比亚迪出口量超过41.7万辆,预计今年这一数字还将翻倍。

相比之下,特斯拉正面临多方面的风险。

作为美国的标志性品牌,它正站在可能遭遇中国反制的风口浪尖上。尽管其在上海的超级工厂提供了本地生产能力,但特斯拉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为其第二大市场)也意味着重大风险。

《金融时报》认为,中美贸易争端之下,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已经开始下滑。今年3月,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下滑了11.5%,而比亚迪3月销量同比增长23.1%。

曾经是特斯拉避风港的欧洲,也正在转向。《金融时报》认为,如果欧盟为回应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采取对美国产汽车及零部件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特斯拉将首当其冲。目前,特斯拉的许多高端车型仍在美国生产。以Model X举例,该车约有60%的零部件产自美国。

2025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欧洲的销量大幅下滑,法国和瑞典等国降幅超过40%。与此同时,比亚迪在该地区的销量稳步增长,其中英国的交付量增长了七倍以上。

这种销量上的转变也一定程度反映在财务数据上。据悉,特斯拉去年第四季度的汽车毛利率降至13.6%,不到其2022年峰值的一半。比亚迪同期的毛利率为22.3%。

“虽然特斯拉仍是全球最具知名度的电动车品牌,但在核心业务指标,如销量、利润率和增长方面,比亚迪已经领先。而对特斯拉而言,更令人不安的是——比亚迪正在全球舞台上赢得越来越多认可。”《金融时报》表示。

《金融时报》认为,这种认可,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两家公司“掌舵者”的行事风格差异。

“马斯克是媒体头条常客,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则是一位低调的化学家出身的工程师。在一个‘曝光即审视’的时代,他的克制反倒成为比亚迪的优势。”《金融时报》评论称。

随着极端关税成为美国经济战略的核心支柱,一个清晰趋势正在浮现:美国企业日益深陷监管复杂性与战略反噬,而外国竞争对手却正在穿越这些战略所制造的“空隙”,持续前进。

《金融时报》表示,特朗普的关税本意是保护美国影响力,但如今看来,美国在试图将世界纳入自身经济逻辑的过程中,也许正无意中教会他国如何在没有美国的引领下独立前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责任编辑:周盛明
观察者APP,更好阅读体验

“如果美国不认真对待,会被中国彻底碾压”

中国按下“暂停键”,“波音重大挫折”

“长期来看,特朗普关税或将增强中国国内经济”

“眼下是美国痛感更强、压力更大,想重回谈判桌”

“华裔科学家五年前在美坠亡,与美方调查有关?”